侵入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侵入岩 |
侵入岩是指當上覆岩層壓力減輕時,軟流層中的岩漿就鑽出,在地殼深處冷凝而形成的岩石。由於岩漿侵入而緩慢冷卻,有足夠的時間使礦物結晶,因此侵入岩晶粒粗大,具有顯晶質結構。侵入岩和火山岩的本質區別在於它們產出的地質構造位置和結晶環境,兩者間除可以通過結晶程度進行鑑別外,侵入岩侵入於早先形成的岩石中時,「最省力」 的方式是沿裂隙侵入並使其橫截面有較小的周長,主體沿侵入方向延伸,雖形態多樣,但多為近圓柱狀。
簡介
侵入岩是指當上覆岩層壓力減輕時,軟流層中的岩漿就鑽出,在地殼深處冷凝而形成的岩石。由於岩漿侵入而緩慢冷卻,有足夠的時間使礦物結晶,因此侵入岩晶粒粗大,具有顯晶質結構。侵入岩由於岩漿侵入而緩慢冷卻,有足夠的時間使礦物結晶,因此侵入岩晶粒粗大,具有顯晶質結構。液態岩漿在造山作用下貫入同期形成的構造空腔內,在深處結晶和冷凝而形成的火成岩。侵入岩,同位素年齡值129~161.8百萬年,產狀為岩株、岩枝、岩脈,岩基極少。岩類以花崗岩、花崗閃長岩,花崗斑岩居多,鉀長花崗岩、流紋斑岩次之。花崗岩類可分改造型、同熔型兩種,改造型又分重熔型和混合交代型。母岩物質來自經剪切重熔後的局部淺層地殼,沿着印支期褶皺核部或大斷裂帶侵入,一般為中、深成侵入相。岩石以鋁過飽和系列為主,有鉀鈉比高、氧化指標低的特徵。石英中氣液包裹體均一,溫度190~400℃。岩石具花崗結構,晚期還出現斑狀結構,礦物屬低溫結晶序列,成岩溫度700℃。以臨安順溪花崗岩、河橋花崗岩、蕭山道林山鉀長花崗岩為代表。
評價
侵入岩系指地下熾熱岩漿侵入地殼內凝固而成的岩石。福州地區侵入岩分布廣泛,岩體百餘個,露布面積約占福州市陸域面積的30%。主要呈岩基、岩株、岩瘤和岩枝狀產出。岩石類型多,岩性複雜,有基性、中性、中酸性和酸性等岩類。根據鹼性氧化物含量,尚有鹼性花崗岩。其中以酸性、中酸性岩類為主。這些侵入岩均屬中生代燕山期多次侵入活動而形成,它們與具有同源、准同生關係的同期火山岩,都是環太平洋中、新生代岩漿活動的組成部分。按侵入活動時間順序分為早、晚兩期,其中以燕山晚期第三、四次活動最強烈、規模最大。較大的酸性、中酸性岩體有丹陽岩體、魁岐岩體、福州岩體、筆架山岩體、埔前岩體和三山岩體,中性岩體有蓮花山岩體,基性岩體有官山岩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