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侯建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侯建國
出生 1959年10月
福建平潭
國籍 中國
籍貫 福建福清
母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職業 科研教學工作者
研究領域 結構分析
表面物理化學
無機材料製備方法

侯建國[1]
化學家。1959年10月生於福建平潭,籍貫福建福清。1978-1989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習,獲博士學位。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4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現任中國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正部長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曾任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黨組書記、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科技部副部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

教育背景

  • 1978—1982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晶體專業學習
  • 1982—1989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固體物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基礎物理中心固體物理專業博士研究生
  • 1989—1991年,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
  • 1991—1993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系從事博士後研究

人物生平[2]

  • 1976—1978年,福建省福清縣輕工機械廠工作
  • 1993—1995年,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高級訪問學者
  • 1995—1995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基礎物理中心教師
  • 1995—1997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基礎物理中心副主任
  • 1997—1999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結構成分分析中心主任
  • 1999—2000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化科學中心主任
  • 2000—2005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
  • 2003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2005—2008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
  • 2008年起,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新創講席教授專家評審委員會主席
  • 2008—2015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
  • 2015—2016年,科學技術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 2016—2017年6月,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黨委黨校校長(2016.11兼),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第十、十一屆委員、常委、副書記
  • 2017年6月-2018年3月,質檢總局黨組書記
  • 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代表、中央委員
  • 2018年3月23日,中國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正部長級)

研究方向

  • 主要從事納米材料與結構、單分子物理與化學、掃描隧道顯微學研究,在納米結構和單分子高分辨表徵與控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科研成果[3]

  1. 對非晶半導體/金屬膜中的晶化進行了分形研究。對各種條件下分形晶化的機制進行了系統的實驗及計算機模擬研究,在大量實驗觀察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新的分形晶化自組織生長模型,這些工作是該領域早期重要研究工作之一,為理解複雜的分形晶化現象作出了重要貢獻,獲得中科院1997年自然科學一等獎。
  2. 發展了一種實驗與理論相結合確定固體表面分子吸附取向的方法。他與合作者通過高分辨掃描隧道顯微鏡圖像及其譜學方法並結合理論模擬,確定了C60單分子在Si表面的吸附取向。該項工作發表在國際物理學權威雜誌《物理學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雜誌上。美國物理學會在其物理新聞圖片網上發布了題為「Buckyball Orientation」(足球烯分子取向)的新聞介紹這項研究成果,並被科技部評為1999年中國十大基礎研究進展新聞。
  3. 分子內部結構的直接觀測:首次獲得具有化學鍵分辨的單分子圖象,並發現二維單分子陣列的新的取向疇結構。他與合作者利用分子自組裝技術,有效隔絕了襯底與C60之間的相互作用,在國際上首次獲得具有化學鍵分辨率的C60單分子掃描隧道顯微鏡圖象。該工作發表在英國《自然》(Nature)雜誌上,被《自然》雜誌審稿人評價為「構思巧妙,實驗嚴謹的研究工作」,並被兩院院士評為2001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
  4. 通過單分子選鍵化學實現單分子自旋態的控制。他利用掃描隧道顯微鏡探針對PcCu進行「分子手術」,呈現出近藤(Kondo)效應。該工作發表美國《科學》(Science)雜誌上,在這一工作在國際上首次通過對單個分子的原位選鍵化學操縱實現了對分子電子態和自旋態的調控,對於單分子操縱和分子尺度上量子態調控具有重要的意義。這項研究成果還被兩院院士評為2005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

主要獎項及榮譽

  • 1995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獎勵,
  • 1997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
  • 1999年,獲香港求是基金會傑出青年學者獎,
  • 2001年,獲中國分析測試協會CAIA特等獎,
  • 2002年,獲海外華人物理學會亞洲成就獎,
  • 2003年,獲安徽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 2006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 2007年,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 2008年,獲陳嘉庚化學科學獎
== 参考资料 ==
  1. [1] 中國科學院學部
  2. [2] 分析行業新聞
  3. [3] 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