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侯希貴

侯希貴(1946年8月—2007年9月24日),湖南省漢壽縣人,慈善家、湖南省慈善總會副會長、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侯希貴自稱在峨眉山學藝,受高人指點後掌握了許多特異功能。湖南作家廖文偉曾對其進行報道,著有《東方奇人——侯希貴跟蹤採訪大紀》。1991年定居香港,任德輝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希貴投資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的董事長。數年來向社會、家鄉和人民捐款高達9000餘萬元,平均每年近千萬元,創造了國內個人向社會、家鄉和人民捐款的最高記錄。北京《人民中國》畫報、台灣《藝文志》雜誌、香港亞洲電視台均介紹了他的事跡,還被收入《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和《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

目錄

人物生平

個人簡介

侯希貴(1946—2007),全國政協委員、慈善家。湖南省漢壽縣人,1946年8月出生於漢壽縣一個梨園武生世家。其父是縣漢劇團著名武生演員。6歲承父教,學藝演戲。先後在湖北公安、貴州銅仁、湖南漢壽、常德、慈利、桃源、等地跟班演出。1965年,桃源漢劇團精簡人員,隨全家下放桃源陬市三叉港公社長堤大隊從事農業生產,亦參加文藝宣傳隊的演出活動。1968年,桃源漢劇團解散,全家生活無着落,隨父母遷回原籍漢壽縣從事農業生產勞動。1972年遠走他鄉,出外謀生。曾在貴州銅仁劇團、萍鄉雜技團、攸縣花鼓劇團演出。1976年定居長沙。

出生於梨園武生世家1987年,南下廣東,先後任深圳寶安布吉刑警大隊副大隊長、珠海市公安局拱北分局副局長。他身懷絕技,武藝高強,不僅在大陸廣為人知,而且在台灣、香港、澳門也有名氣。國家副主席王震、元帥徐向前、中顧委常委余秋里、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等先後接見了他。溥傑為他題詞:「金繩開覺路,寶筏度迷川,將相登壽域,四化共先鞭。」人譽為「江南一絕」。香港首富李嘉誠、世界船王包玉剛、電影事業家邵逸夫及許多文體明星對他十分崇拜。

定居香港

1991年定居香港,任德輝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希貴投資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的董事長。他多次率領台灣同胞、港澳同胞、海外僑胞回家鄉捐款,支援家鄉經濟建設。1991年11月至1992年4月,先後為漢壽、常德、桃源、攸縣等地捐款561萬元,用於建立漢壽一中、攸縣一中教育獎勵基金會等,發展桃花源旅遊事業,振興家鄉戲劇事業,並任省湘劇院名譽院長。還為湖南希望工程捐款60萬元。1995年7月,湖南遭受特大洪澇災害,他一時籌集不到巨款,連忙變賣房產,捐獻了50萬元賑災款。1996年,省八運會在常德市舉行,又捐款100萬元。1997年,湖南省建立毛澤東文學院,他捐款100萬元,並深情地說:毛主席是我一生最敬佩的人,我當然要盡一份心意。1998年7月,洞庭湖區又遭受特大洪澇災害,捐獻賑災款物130萬元。2000年9月,他為修建桃源漳江公路捐資230萬元。10多年來,他在湖南等省捐款捐物數千萬元,以仗義疏財、扶危濟困的傳統品德和愛國愛鄉的實際行動成為聞名的慈善家。1998年3月,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人民中國》畫報、台灣《藝文志》雜誌、香港亞洲電視台均介紹了他的事跡,還被收入《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和《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

新世紀之光

2000年新年伊始,候希貴帶頭向湖南省優秀特困大學生捐款40萬元,並通過中央媒體向全國各地政協委員發出了人人奉獻一份愛心,參與慈善事業的倡議;2001年又向桃源縣基礎設施建設捐款230萬元,向其他文化、教育事業捐贈300多萬元。

為解決常德市中小學、幼兒園、醫院、公安、消防、衛生、文化、民政、公用和交通等單位經費緊張狀況,捐款928萬元;為漢壽各項事業的發展捐款936萬元;為幫助桃源縣發展旅遊事業捐款963萬元;為湖南舉辦第八屆體育運動會捐款100萬元;為貴州銅仁京劇團建宿舍捐資180萬元;為常德漢劇團捐資180萬元;為資助著名文化企業東南亞經濟文化發展中心開展中外文化交流工作,捐贈120萬元和一輛豪華轎車;為紀念賀龍元帥誕辰100周年,捐資60萬元等。2001年,出資60萬元,鼎力支持北京申辦奧運會,捐贈車輛兩部,開展了"北京申奧萬里行宣傳活動"。

2002年元月,他又向湖南省人民警察基金會捐款30萬元。

截至目前,整整十一年,候希貴向社會、家鄉和人民捐款高達9000餘萬元,平均每年近千萬元,創造了國內個人向社會、家鄉和人民捐款的最高記錄。

相關事件

自幼隨父學藝侯希貴的父親侯清壽是縣漢劇團著名的武生演員。侯希貴自幼隨父學藝,後雲遊江南名山古剎,自稱自己在峨眉山學藝,自稱受高人指點,自稱掌握了許多特異功能,自稱練出透視、遙感、預測、意念移物等超常本領,自稱為人們發氣治病,多次表演過搬運術、跳樓無傷、槍打不倒、柳樹結梨、讓汽車拋錨、鐵錘砸碎手錶然後復原等像特異功能的魔術,被愛戴者稱為「中國特級超人」、「江南第一仙」、「當代濟公」、「東方奇人」等。

神功救活老人

台灣來客

1990年初冬,台灣來了四大企業家在珠海拱北賓館求見侯希貴,一見面,領頭的吳老闆就故意提出三個難題來試探侯希貴的本領:「一、由於我從小在外讀書,至今不知道我父親有多大年紀?二、我父多病,但不知他有些什麼病,哪一種病嚴重危害他的健康?三、我現在很着急,不知我父親還能活多久?」當時在場的很多人都替侯希貴擔心。侯希貴讓他們等五分鐘,自己走進隔壁房間運氣發功。不到五分鐘,他出來了,笑笑說:「吳老闆,你聽着,令尊今年83歲,患睾丸癌,兩粒睾丸的病情都很嚴重,曾在台灣、日本、美國第一流的腫瘤醫院診治過,但因已進入晚期,年紀又大,都不接受治療了。明白告訴你,你父親難過今年年關。」四位老闆一聽,「通」地一聲齊跪在侯希貴面前磕頭請罪,因為侯希貴的回答太準確了,與當時正在台北接受最先進治療的父親的病情一致,而且醫生宣布他父親已活不了多久。他們極力請求侯希貴為父治病,不然就跪死不起。侯希貴感念他們的孝心,當時就推開客廳窗戶向台灣方向為其父發功遙治,二十分鐘後,他全身大汗淋漓,收功時他說:「吳老闆,你父親的病好轉了,癌細胞已開始吸到我的小腿,我以後還要發功為他治療,使你父親多活十年。」四位老闆千恩萬謝回到台灣。後來,老人果真平安地度過了春節,奇蹟般地好轉了。吳老闆全家燒高香朝大陸禮拜,感謝侯希貴對老人的救命之恩。

設宴謝恩

1991年春節後不久,吳老闆原班人馬又來到珠海市,在拱北賓館葡萄牙廳,設下名貴筵席,用13000元一瓶的法國路易十三的「人頭馬」酒,答謝侯希貴一行。席間,又以巨額美金相贈。侯希貴堅辭不受說:「我們是同胞,也是兄弟,盡我綿薄之力哪用酬謝!你們這樣做就見外了。」吳老闆感動得哽咽着說:「侯先生,家父所以病情好轉,是您用生命換來的呀!我雖然不是氣功師,但是我知道您發那麼大的功,消耗了不少元氣。您寧可縮短自己的壽命來增加家父的壽命,我和家父心裡如何安寧?」侯希貴還是堅辭不受。吳老闆左思右想,最後解下左腕上價值二三百萬的鉑金手錶說:「侯先生,請將您的手錶換給我吧,作為我家的傳家寶,用以教育全家和子孫後代,銘記您的大恩大德。」其他三人在一旁也懇切相勸,侯希貴只好勉強收下,再將自己手腕上別人送給他的價值二十餘萬元的「梅花王」瑞士手錶解下作為交換。席間,吳老闆跪下向侯先生敬酒三杯,每次酒杯都高過頭;後又叫其他三位老闆也跪下向侯先生敬酒。侯希貴對這種禮遇實在沒有準備,也不知怎麼還禮,只好也跪着對飲。當時的場景是感人的,台灣四位客人淚如雨下,其他先生、小姐不停地擦着眼淚。侯希貴自從峨眉山學道後,酒成為他的一戒,在喝酒時,他只是假裝舉杯暢飲,卻神不知鬼不覺地將酒移入了酒瓶之中。

愛國

酒宴結束,吳老闆雅興很高:「候神仙,我們遠隔重洋,難得一見,敢請您表演一道功夫,給我們留個難忘的回憶。」侯希貴不推辭,只問:「吳老闆,你想不想發財?」「想發財。」「賺誰的錢?」「當然賺大陸的錢。」侯希貴搖搖頭說:「不行,我們都是炎黃子孫,如只想賺大陸的錢,我敢叫你窮下去。」吳老闆知道說錯了,忙改口:「我去賺外國大老闆的錢,他們闊得很。」「對!」侯希貴笑笑:「你賺他們的錢能很快發財,我預祝你!」說着他向服務小姐要了一條白餐巾,立起身,抓住它的兩角,抖了幾抖鋪在乾乾淨淨的餐桌上:「吳老闆,看你我有沒有緣份,有緣份我就可以變出錢,你明年就可以發財;如沒有,就一張也弄不來,你明年也不會發財。」說完,他走到北面窗戶,打開其中一扇,又示意大家別朝窗戶坐着,免得被「錢風」刮傷。吳老闆他們目不轉睛地盯着他,只見他站立窗口,口中念念有詞,然後把手一招,頓時風聲颯(sà)颯。侯希貴又回到桌前,拎(līng)着白桌布兩角,連抖幾抖,真神奇,花花綠綠的各種紙鈔,從白餐巾中如同鵝毛大雪落下來,桌子上、椅子上、地面上、四位台胞身上,到處都沾滿了。侯希貴停止抖動,「錢雪」住了。四位台胞樂得手舞足蹈,拾起一看,每張鈔面不是五百便是一千、兩千,有美元、日元、港元、台幣、馬克、法郎、新加坡元……總共17個國家和地區的紙鈔。侯希貴說:「請你們認一認,將不認識的給我。」四位台胞將鈔票一一理開辨認,只有吳老闆手中攤開的一張不認識。「這是澳大利亞幣。這些都是我剛才借來的,惟獨這張澳大利亞幣我沒有庫存,現在讓它物歸原主。」侯希貴從吳老闆手中接過來,左手一張,那張澳大利亞幣便消失得無影無蹤。他接着說:「炎黃子孫畢竟同祖共宗,我和各位緣份不淺,這些錢就全部送給各位,表示一水之隔的大陸人民無限懷念台灣的骨肉同胞。」在場的人都激動得熱淚盈眶,互相擁抱在一起。

吳老闆極力宣傳

吳老闆一行回到台灣後,逢人便講起侯希貴的神功和恩德。因此,台灣一個又一個民間團體邀他出訪,一年他就去了三次,表演了一個又一個神功,醫治了不少病人。

相關報道

「讓我們共同祝願侯大師身體永遠健康!」2007年9月14日,湖南長沙華天大酒店正在舉行一場非比尋常的生日宴,「壽星公」正是被譽為「平民慈善家」的侯希貴,其妻子、東方歌舞團歌唱家胡雁還登台唱了一首《讓我跟你一起走》,祝賀侯的61歲壽誕。令世人未曾料到的是,僅十天後,侯希貴因病醫治無效去世,留下一個向社會無償捐贈近億元的不完全統計數據。是什麼讓他在慈善事業上如此的無私,又有誰知道他曾經也是個吃「百家飯」的農家娃,《法制周報》將還原一個草根慈善家,以緬懷一個遠在天堂的高尚靈魂。

10月16日下午,細雨紛飛,湖南嶽陽市君山侯希貴紀念館。近三米高的侯希貴大理石雕像,靜靜地矗立在門前。很多市民來此悼念他們熱愛的慈善家。「今年u2018十一u2019黃金周的遊客量刷新了記錄,其中好多是奔侯希貴來的。」君山風景名勝管理處的副經理易少華說。

仁愛之心萌芽

侯希貴有一段辛酸的童年。父親侯清壽,是漢壽當地有名的武生演員,為人正直、熱情,是那種路見不平便會拔刀相助的漢子。母親則是賢妻良母。「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老子《道德經》中的兩句名言,當時,父母為侯希貴取此名,是取「希貴者德性非一般」之意。

童年時代,侯希貴隨父母去湖北、貴州等地演出,當時家裡經常斷炊,他與妹妹經常數日餓着肚子度日。當時,小希貴最大的心愿就是吃一頓飽飯。後來,侯希貴在戲班當小學徒,曾在貴州銅仁劇團、萍鄉雜技團、攸縣花鼓劇團演出。吃苦肯乾的他受到了大夥的喜愛,叔叔阿姨們經常將自己的乾糧分給小希貴吃。因擔心父母和妹妹在家餓肚子,侯希貴就將每晚練功後發的小包穀餅留下來,自己再怎麼餓也忍着,待包穀餅積攢多些後,便用紙包着偷偷送回家。每次分餅的時候,一家人相互謙讓,侯的父母經常哭成一團。

有一天吃早餐時,一位老婆婆出現在戲班,兩眼盯着侯希貴碗中的白米飯。小希貴急忙跑回食堂,端來了兩缽米飯和一些蘿蔔絲。老婆婆已餓得顧不上道謝,雙手顫抖地接過飯,大口吞吃起來。對方卻不知,這兩缽飯是小希貴的中餐和晚餐。看着老婆婆吃飯的樣子,侯希貴感到一陣刺痛。「要讓所有的人都有飯吃,不能挨餓。」當時,侯希貴暗自許下了心愿。從此以後,一顆慈善仁愛之心在侯希貴那裡埋下了種子。「他後來那麼無私捐贈,與他從小成長的環境有莫大的聯繫。」熟悉侯希貴的人說。

寫欠條捐款

侯希貴有強烈的桑梓情懷。1994年4月4日,桃源縣邀請侯希貴回鄉參加桃花源遊園會。臨行前,他將200萬元存款取出,準備捐給家鄉。可畢竟家鄉的底子太薄,200萬元錢捐出,就像一杯水撒在沙漠上,遠遠不能滿足家鄉的需求。常德市幼兒園的房子陳舊破爛,他看了心疼;漢劇團部分職工無房居住,他於心不忍;一些中小學校迫切需要擴建教室,他豈能視而不見?侯希貴心情非常沉重,感到好像欠了這些單位和學校的債似的。為了讓他們心裡踏實,他竟先給這些地方寫下一張欠資400萬元的巨額捐贈合同,答應下次回鄉兌現。

為了不使捐款落空,他匆匆趕回香港籌資。這期間,他因為工作勞累過度,3次吐血,所得的400萬元錢全部捐獻給了這些單位和學校。當家鄉的人們,看到侯希貴褲管擼得高高的、雙腳腫得亮亮的、走路一拐一拐的,他們的眼睛都濕潤了。

侯希貴文化程度不高,不會說大話。「回到故鄉,我首先想到的是教育,我是已經吃夠了沒有文化的苦頭!總不能任家鄉後代再重蹈覆轍吧!」於是,侯希貴向攸縣一中和漢壽、常德地區學校捐資75萬元,後又為救助失學兒童的「希望工程」捐資60萬元。這一壯舉拉開了侯希貴巨額捐獻的序幕。

侯希貴說,每次踏上那夢繞魂牽的故土,他的心就難以平靜。有一回,他聽桃源縣領導說,因為資金太少,修復、開發「桃花源」工程一直擱淺。他二話沒說,將隨身攜帶的110萬元全部捐了出來。「我不想出風頭,我只是先帶個頭,一心一意為了湖南人民,多做點好事,做點善事。」

在1995年侯希貴手頭最拮据的時候,湖南遭受洪災,侯希貴聞訊連夜籌集善款,變賣家產,千方百計先後捐出了100多萬元救災。侯希貴總是短短兩句,說:「看着家鄉還沒建設好,我心裡着急,我有一點錢就要捐贈給他們。」樸實無華,一如其人。「惠」人不倦,博愛無私,這正是侯希貴「節儉」出來的巨大財富。

跟隨侯希貴多年的秘書劉少鵬回憶,早幾年,他與侯代表湖南省歌舞團參加波蘭的藝術節,在行程過半的一天晚上,侯正在賓館房間看電視,突然看到一個報道是有關湖南遭受特大洪災的。頓時,只見侯淚流滿面,當天晚上便打電話回國,要朋友代為捐款。第二天清早,就搭乘飛機趕回國,還未來得及進家門,侯又火速趕赴深圳籌集物資。兩三天後,在湖南受災害最為嚴重的安鄉,侯帶着一車車大米、衣服出現在河堤上,親手分發救災物資。當地的老百姓感動得痛哭流涕,紛紛拉着他的手,在場者無不動容。

還有一年的寒冬時分,侯先生與劉少鵬在湖南懷化辦事,晚上一同外出散步。突然,侯在一菜市場的角落裡,看見一個穿着邋遢的老婆婆,帶着兩個面容稚嫩的小孩和一個中年婦女,躺在冰冷的石板上,蜷縮成一團。侯希貴說大家把錢都拿出來給他們,他立即將自己身上僅有的600元錢,放在了老婆婆旁邊,流着淚轉身離去。

「裸捐」的億萬富翁

侯希貴已將慈善作為一份事業經營並堅持了15個年頭。對慈善事業慷慨的侯希貴對自己和家人卻很「吝嗇」,侯在家時一日三餐非常簡單,一瓶豆腐乳、一盤辣椒就可,基本都是家常小菜,他最喜歡的就是酸菜炒肉,如果被邀請外出吃飯,他也準會將剩菜打包帶回家。「我就看見過他在吃剩飯剩菜。」一位採訪過侯的記者說。即使侯希貴定居香港時,他穿壞的鞋子,只要能補的就修補,決不換新鞋。在夏季,侯希貴最怕熱,但家中空調只要沒來客人就不開。每天晚上睡覺前,還要親自查看一下廚房,看是否關好了水龍頭、電燈。

一位香港大老闆為了結識侯希貴,特在某酒店擺下一桌酒席,熊掌、魚翅等山珍海味一下子就讓侯傻了眼,更別說那些精美的銀制古董餐具,更是世間罕見。當聽說那桌酒席價值19萬多元後,侯臉色大變,黯然淚下,沉痛地說「我家鄉的老百姓還很窮啊,這一桌酒席夠他們一村人過一年了……」,侯當場辭席而去,跑到一家小餐館吃了三碗麵條。

上個世紀90年代,侯希貴一次帶着數百萬元回湖南老家捐贈,情之所至,竟將自己的路費也捐了出來。第二天,為回珠海的路費犯愁的侯希貴,猶豫良久,終於向親戚開了口:「你借點錢給我吧。」親戚怔住了,以為聽錯了,一位海內外著名的慈善家怎麼會向自己借錢呢?「不要借多了,就千把塊錢,幾百也行……」侯希貴說。「你為什麼把路費也捐了?」「看他們那麼窮,我能忍心不拿出來嗎!」侯一臉嚴肅地說。而那位默默相對的親戚,只能一聲嘆息。

多面的慈善家

1995年的時候,侯希貴在常德鄉下看望困難戶,在行至途中的時候,突然看見路邊有一所破敗不堪的土磚屋,他立即遞煙給房屋的主人——一位身穿破棉襖的老農,詢問家庭情況,得知對方遭遇了洪災,但言談舉止中又感覺到對方自尊心很強,不便直接給錢。為了不傷害老農的感情,侯希貴在臨走時,在自己坐的竹椅的縫隙中夾了一疊錢。

侯希貴與妹妹希秀從小相依為命,感情也最好,當妹妹的小兒子滿15歲時,很多親戚朋友都送上了厚厚的紅包祝賀。可是,侯希貴分文未給。「哥,你給10塊錢也表示點意思吧!」妹妹說,「你把紅包錢都給我……」侯希貴反而這樣要走了妹妹的所有紅包,全部分給了附近的貧困農民。

他對家人和親朋戚友的要求不止是嚴格,而近乎苛刻了。有親戚找他要錢,大都失望而歸。於是,親戚們不高興了:對非親非故的人這麼大方,對自己人卻小氣得很。你連家都不要了?侯希貴回答:「你們應該自強自力,我要幫更多的父老鄉親。」

家人看侯希貴出手大方,捐款時動輒成千上萬,對自己和家人卻很「摳」,就勸他少捐點,侯哈哈一笑,照捐不誤。胡雁媽告訴自己的女兒,「如果他對錢斤斤計較,那麼他對你也會斤斤計較。」心地善良,為人大氣,侯希貴得到了胡雁及其父母的認可,兩個年齡、文化差異很大的人終於走到一起,「他都50多了,我能改變他嗎?」斯人已逝,默契還在,想起往日的情景,胡雁唏噓不已。

在妻子胡雁眼裡,侯希貴胸懷坦蕩,大大咧咧,心靈善良純潔幾近兒童。他信奉「吃虧是福」、「以德報怨」,永遠信任別人,偶爾上當受騙也不改悔,「付出的同時也在得到」,對得與失、利他與利我有着異於常人的境界,因此這個外觀強悍心理柔軟的人贏得了許多朋友的愛戴。當他身處困厄時,朋友們伸出援手;當他開口為家鄉募捐時,富豪們慷慨解囊,他們覺得把錢送給這個一心向善者,放心:他不會用於享受,錢對於他左手進右手出,在捐助中分享,在失去時擁有,他在獲捐者臉上看到笑意,他快樂,他安慰,這就夠了。

「他並不是一個眼界低的慈善家!」劉少鵬認為,在侯當選全國政協委員後,其視野越來越開闊,比如鄉村教師待遇問題、洞庭湖環保問題、青少年犯罪問題,都成為了他關注的事情。侯希貴並不神,有他的小缺點,但他是一個真正的好人。對於外界一些人將侯希貴「神化」,劉如此解釋。

去世評價

去世經過

長沙晚報桃源專電走了61年生命里程的湘籍知名慈善家侯希貴因病醫治無效,昨日在湘雅二醫院去世。昨晚,社會各界人士陸續來到設在桃源縣殯儀館內的靈堂,送侯希貴先生最後一程。昨晚11時許,當記者趕到桃源縣殯儀館內時,地坪內停着不少掛長沙牌照的車輛,幫忙的人們正在忙碌着搭建靈堂,靈堂正中央寫着「沉痛哀悼侯希貴同志逝世」幾個大字。靈堂內已有不少人送來了花圈和輓聯。本報記者代表報社向侯希貴先生敬獻了花圈。在桃源縣殯儀館門口從事花圈生意的個體老闆孫培松告訴記者,目前設置的靈堂還只是臨時供群眾悼念,今天將會設置一個更大規模的靈堂,以滿足社會各界大批群眾悼念的需要。孫培松說,雖然目前購買花圈的人還不算太多,但他正在連夜趕製花圈和輓聯。「侯先生真是一個大好人啊,生前為老百姓做了那麼多善事,沒想到他這麼快就離開我們了。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願侯先生一路走好1孫培松紅着眼圈說。

侯希貴的一位陳姓徒弟告訴記者,他昨日專程從外地趕到長沙,見到了師傅最後一面。「侯老根本沒想到自己會走得這麼快,臨終時神情十分安詳,並沒什麼痛苦。」據悉,9月14日中午,侯希貴先生專門在華天大酒店舉行生日宴會。席間,他格外高興,看到周衛星等人的表演,他樂得開懷大笑。當他切開蛋糕、吹滅燭火時,大家一同向他表示祝願。

另據記者了解,桃源縣相關部門昨晚已召開會議,研究部署侯希貴先生的治喪事宜。

一生的慈善

侯希貴,湖南漢壽人,湖南省慈善總會副會長、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侯希貴把慈善事業作為自己一生的事業,用自己行醫、創辦企業的收入,慷慨捐贈社會,捐贈給家鄉人民。

為鼓勵、激發、鞭策家鄉的學子奮力拚搏,他設立了「侯希貴教育獎勵基金會」,向湖南省攸縣一中和漢壽、常德地區學校捐資75萬元人民幣,為救助失學兒童的「希望工程」捐資60萬元人民幣。為了讓家鄉人民心裡踏實,他竟然先給家鄉寫下一張欠資400萬元的巨額捐贈合同。為了不使捐款落空,他匆匆趕回香港籌資。這期間,他因給別人治病勞累過度,3次吐血,所得的400萬元全部捐獻給了家鄉的單位和學校。

1998年,侯希貴通過電視看到湖南遭受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洪澇災害後,帶着110萬元趕回長沙,成為全省第一筆、也是數額最高的一筆個人捐款。為解決常德中小學、幼兒園、文化、民政、公安、消防、醫院、交通等單位經費緊張的狀況,他捐款928萬元;為漢壽各項事業的發展捐款936萬元;為幫助桃源縣發展旅遊事業捐款963萬元等等。截止2003年,侯希貴向社會、家鄉和人民捐款高達9000餘萬元,平均每年近千萬元。

一生的榮譽

侯希貴,1946年9月6日生,湖南漢壽縣周文廟鄉壽南村人,著名社會活動家、慈善家和氣功大師,第九、第十屆政協全國委員。十多年來已累計向社會無償捐款9000萬元人民幣,創國內個人向社會捐款最高紀錄,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他的能力,他的義舉,被社會傳為佳話,被譽為當代中國大慈善家,2003年被評為「全國十大社會公益之星」。

相關書籍

《中國有個「侯神仙」》陳浩望主編,金城出版社1993年1月版。[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