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佛陀的四位弟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佛陀的四位弟子
圖片來自搜狐網

佛陀的四位弟子,精進力對她們說:「方才你們的爭辯我都聽見了,我覺得你們說的都不對。世界上最苦楚的事本來是有所作為,有所作為才是苦楚的底子。我即是由於這個緣由才放棄世俗的日子,開端學習佛道。我消除全部雜念,隔絕非分之想,不貪心肉體存在的快樂。這麼做的意圖是為了隔絕苦楚的本源,而求得涅槃。人一旦涅槃,肉體也就隨之消除,這麼全部憂患也就徹底完畢了,才幹求得最大的安泰。」

原文

 佛陀在舍衛城解說佛法的時分,有一次,他的四位弟子聽完他的解說,結伴來到一個清靜的地方。那時恰是盛夏,暑熱難當,所以他們坐在一棵壯碩茂盛的石榴樹下乘涼,並相互交流各自修習佛法的心得。

  說著說著,不知不覺轉到別的的問題上,其間一個弟子問我們:

  「你們說一說,在這個世界上,究竟啥最讓人感到苦楚?」

  「這有啥難的!我以為在這個世界上最讓人感到苦楚的是淫慾之心,當它發生的時分,通常帶給人極大的苦楚,乃至招來殺身之禍。」一個弟子答覆。

  這個弟子的話剛完畢,另一個弟子就說:「我以為你說的不對,在這個世界上最令人感到苦楚的是饑渴。想想看一個人吃不到飯、喝不到水的容貌,還有啥比這更苦楚的呢?」

  別的一個弟子聽了也說:「你們兩個說的都不對!世界上最讓人苦楚的是俄然遇到讓人懼怕和驚駭的工作。」

  這時分,那位最早提問的弟子開了腔:「你們三個都錯了,世界上最讓人感到苦楚的是生氣憤恨之心,它一方面使人感到苦楚,另一方面又化成一種力氣,使生氣的目標接受無盡的苦楚,這才是世界上最讓人感到苦楚的工作。」

  四個人都覺得自個說的才是對的,所以爭持起來,一直吵到太陽快下山仍是毫無結果。

  佛陀知道了,黑夜便來到他們住的僧房中,同他們問詢爭辯的情況以及各自的觀點。佛陀聽完他們的話,沉吟了一會兒,才對這四個弟子說:

  「你們四個人的意見都沒有捉住苦楚的本質,所說的都只是外表。本來,全國最苦楚的事莫過於人有肉體的存在,這才是最主要的緣由。不管淫慾之心、饑渴之念、憤恨之心或懼怕驚駭的心都是源自於人這個肉體。」

  四個弟子聽佛陀這麼一說才開了竅。不停點頭稱是。隨後佛陀又為他們講了一個故事:

  好久好久以前,有一個具有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等五種神通的比丘,姓名叫做精進力。他常常獨自到一棵大樹下安靜修行。在這棵樹的附近住著四種動物,分別是野鴿子、小鳥、毒蛇和梅花鹿,它們共處得很和諧。

  有一天黑夜,這四種動物火熱談論著自個的所見所聞,這時精進力完畢了修行,聽見動物們有趣的說話,就持續坐在樹下,閉著雙眼靜靜聽著。

  不知不覺中,動物們轉換了論題,開端相互問道:「世界上啥工作最苦楚?」

  小鳥首先說:「依我看來,這個世界上最苦楚的事即是饑渴。饑渴的時分,身體瘦弱又沒有力氣,雙眼也開端昏花,還會神志不清,所以我以為饑渴是最苦楚不過的工作。」

  野鴿子接著說:「我覺得這個世界上最苦楚的事不是饑渴,而是色慾。當色慾來暫時,為了滿意自個,就會無所顧忌起來,不達意圖絕難罷手,我覺得這才是最苦楚的工作。」

  毒蛇短促的說:「你們兩個的觀點都不對。我以為憤恨的心才是最為苦楚的。那種心境一發生,通常會遺忘全部,把最佳的兄弟也當成敵人,不但讓無辜的人遭到摧殘,還可能為自個招來殺身之禍,這才是世界上最使人感到苦楚的事。」

  毒蛇說完,悔花鹿也跟著宣布主意:「不對、不對!世界上最苦楚的事應該是驚駭的心境。我白天在林間或野地覓食時,精力老是高度緊張,一方面要防範神出鬼沒的獵人,一方面又得防範兇惡的虎狼。假如稍微聽到一點動靜,就得立刻逃開,天天都得膽戰心驚的過日子。這種驚懼和懼怕的心境才是最可怕的。」

  梅花鹿一說完,小鳥就開端反駁,隨後毒蛇和野鴿子也加進來,我們各持己見,誰也不讓誰。

  精進力聽到這兒,終於不由得了,他俄然咳嗽了一聲,那四種動物都停住嘴,一同轉過頭來看著他。

  精進力對她們說:「方才你們的爭辯我都聽見了,我覺得你們說的都不對。世界上最苦楚的事本來是有所作為,有所作為才是苦楚的底子。我即是由於這個緣由才放棄世俗的日子,開端學習佛道。我消除全部雜念,隔絕非分之想,不貪心肉體存在的快樂。這麼做的意圖是為了隔絕苦楚的本源,而求得涅槃。人一旦涅槃,肉體也就隨之消除,這麼全部憂患也就徹底完畢了,才幹求得最大的安泰。」

  精進力講完這番話後,就不再出聲,閉上了雙眼又持續修行。

  那四種動物一時愣住了,我們都靜靜思索精進力的話,一時間心中恍然大悟,懂得了一些佛法的道理。

  佛陀說完這個故事,和藹的望著眼前四個弟子,對他們說:

  「那四種動物即是你們四個人的前身。你們的前身已經了解苦楚的底子地點,為啥如今還要再提出來爭辯呢?」

  四個弟子聽了感到非常的羞愧,從此愈加勤苦修習,最終修得羅漢道,四個人都成了阿羅漢。[1]

佛教信仰

信仰佛教的好處,有些雖然信仰他教亦能獲得,但畢竟佛教要高超、殊勝多了。

佛教詳盡地剖析宇宙人生的問題,目的在使人對人生能獲得正確的認識。

一般人對人生的看法,不外乎悲觀樂觀兩種。

而佛教的人生觀,嚴格說來,是既不屬於悲觀,也不屬於樂觀的,我們可以勉強稱它做:『中觀』。

什麼叫『中觀』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嘆人生,也不渾渾噩噩地虛擲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掃除一切人生的疑懼、苦悶和誤解,而正確地認識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佛教又認為眾生是一體的,休戚與共的,小我生活於大我之中。因此要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對命運操縱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當,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勞,努力奮鬥,為了明日,必須獻出今天,沒有辛勤的耕耘,哪會有豐碩的收穫呢?

佛教的戒律,對人的行為並不是死的束縛,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極方面可以止惡防罪,在積極方面能夠鼓勵救人濟世。舉『不殺生』為例,它的真正精神與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殺,而是要去勸人戒殺,一個立志學菩薩道的人,自己殺生固是破戒,就是見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盜』、『說謊』,更要勸人不要偷盜、說謊,苦口婆心的,不厭其煩的勸人改邪歸正。

嚴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違犯五戒在社會上就不能立足,同時為國法所不容,最後只有身系囹圄,飽嘗鐵窗滋味。而佛教更認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違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將墮入地獄、畜生、餓鬼等三惡道了。(這三類眾生的報應都是痛苦不堪的,因此稱為惡道。)我們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夠了,人能不殺生,社會上就沒有殺人命案;能不偷盜,就沒有小偷、強盜;能不邪淫,就不會有男偷女娼,破壞家庭倫理的事;能不妄語也就不會有欺、詐、騙等事;能不飲酒,則身心愉快,頭腦清晰,不會因一時糊塗而闖禍。(酒有害身體,早經醫學一再證明。)如此,這個社會不是寧靜、安樂的社會嗎?因此我說佛教有淨化社會人心的功用。

佛從不生氣,或處罰弟子,在佛教經典中,絕對找不到佛發怒而用洪水、瘟疫來處罰人類的。

佛對弟子一直和顏悅色,諄諄教誨,他真的是『有教無類』——不論老、少、貧、富、貴、賤,同時包括宇宙間每一類眾生在內。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時機,對不同資質的眾生說最好的道理。[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