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佛陀弟子優波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佛陀弟子優波離:僧團和合的問題
圖片來自六圖網

佛陀弟子優波離:僧團和合的問題,優波離!禮拜、恭順、隨順如法、如律的比丘,以及能夠發心助僧、贊僧、和僧,是名和合僧

原文

優波離站在他持戒的心境,關懷法制的疑問,關懷男女的疑問,關懷老病的疑問,分外他最關懷的是破僧與和僧的疑問。

  六和敬的僧團,戒和才調同住,一個持戒的比丘,最關懷的便是僧團和合的疑問。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衛城,優波離想到僧團的聯合疑問,就走到佛陀座前,頂禮佛陀問道:

  「佛陀!請問啥叫做破和合僧?」

  「優波離!」佛陀喊了一聲,答覆說道:「若大德比丘如法如律善解深理,諸弟子們無論是落髮的或在家的,都應該禮拜恭順隨順他的閱歷,若有人小看、訕笑、譏諷、污衊,便是破和合僧;若在家信徒,對落髮僧團,妄分人我,或在僧團中搬弄是非,或製造糾紛,是名破和合僧;若軍政大員,強以權利,干與寺院,驅污僧尼,是名破和合僧。」

  「佛陀!破和合僧的人有啥罪行呢?」優波離又這樣請問。

  佛陀沒有思考就說道:

  「優波離!破和合僧的罪行,一劫傍邊墮在陰間中遭受苦楚!」

  「啥叫做和合僧呢?」優波離問。

  「優波離!禮拜、恭順、隨順如法、如律的比丘,以及能夠發心助僧、贊僧、和僧,是名和合僧。」

  「那麼,和合僧的人有啥積德行善呢?」

  「和合僧者的積德行善,一劫傍邊,升入天界享用高興!」

  和僧、破僧的功罪,優波離不是不知道,他要借佛陀的金口宣說,增強話的力氣,他便是這麼一位謙善、遵法、懂事的人,他的特性,他的心境,使咱們對他生起無限的愛戴![1]

佛教信仰

信仰佛教的好處,有些雖然信仰他教亦能獲得,但畢竟佛教要高超、殊勝多了。

佛教詳盡地剖析宇宙人生的問題,目的在使人對人生能獲得正確的認識。

一般人對人生的看法,不外乎悲觀樂觀兩種。

而佛教的人生觀,嚴格說來,是既不屬於悲觀,也不屬於樂觀的,我們可以勉強稱它做:『中觀』。

什麼叫『中觀』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嘆人生,也不渾渾噩噩地虛擲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掃除一切人生的疑懼、苦悶和誤解,而正確地認識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佛教又認為眾生是一體的,休戚與共的,小我生活於大我之中。因此要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對命運操縱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當,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勞,努力奮鬥,為了明日,必須獻出今天,沒有辛勤的耕耘,哪會有豐碩的收穫呢?

佛教的戒律,對人的行為並不是死的束縛,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極方面可以止惡防罪,在積極方面能夠鼓勵救人濟世。舉『不殺生』為例,它的真正精神與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殺,而是要去勸人戒殺,一個立志學菩薩道的人,自己殺生固是破戒,就是見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盜』、『說謊』,更要勸人不要偷盜、說謊,苦口婆心的,不厭其煩的勸人改邪歸正。

嚴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違犯五戒在社會上就不能立足,同時為國法所不容,最後只有身系囹圄,飽嘗鐵窗滋味。而佛教更認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違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將墮入地獄、畜生、餓鬼等三惡道了。(這三類眾生的報應都是痛苦不堪的,因此稱為惡道。)我們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夠了,人能不殺生,社會上就沒有殺人命案;能不偷盜,就沒有小偷、強盜;能不邪淫,就不會有男偷女娼,破壞家庭倫理的事;能不妄語也就不會有欺、詐、騙等事;能不飲酒,則身心愉快,頭腦清晰,不會因一時糊塗而闖禍。(酒有害身體,早經醫學一再證明。)如此,這個社會不是寧靜、安樂的社會嗎?因此我說佛教有淨化社會人心的功用。

佛從不生氣,或處罰弟子,在佛教經典中,絕對找不到佛發怒而用洪水、瘟疫來處罰人類的。

佛對弟子一直和顏悅色,諄諄教誨,他真的是『有教無類』——不論老、少、貧、富、貴、賤,同時包括宇宙間每一類眾生在內。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時機,對不同資質的眾生說最好的道理。[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