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佛陀侍者阿難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佛陀侍者阿難陀:夢的預言
圖片來自六圖網

佛陀侍者阿難陀:夢的預言,大象棄小象不管,這是說將來僧團長老比丘,自私自利,不肯選拔年青的後進!獅子蟲還食獅子肉,這是說沒有外道能壞佛陀處死,仍是我的落髮在家七眾弟子,自壞我法!你的第七個夢呢?

原文

阿難陀做了佛陀二十七年的家丁,他很能觀機,當比丘、比丘尼以及在家信徒來參拜佛陀時,他總能安排恰當的時間。格外遠道而來求見佛陀的比丘,在未見佛陀之前,他們總歡欣先和阿難陀談談,因為阿難陀對他們有親近的安慰。比丘尼最歡欣聽阿難陀的教誡,當阿難陀說:「各位!好好的遵從聖戒吧!」她們總歡歡歡欣的接受。在家男女信徒,也喜愛聽阿難陀說法,阿難陀老是教他們敬重三寶,受持五戒,服侍雙親,供養僧團。在家善男信女愛聽他講而不肯他緘默沉靜幽靜,他仍是沒有開悟的人,就現已具有有這些美德。他侍從佛陀在各地弘法,韶光活絡,轉眼間已是五十多歲的人了。

  有一天,佛陀在舍衛城的普會講堂對波斯匿王說法時,阿難陀的面色現出擔憂的姿勢,佛陀問他為何如此,阿難陀說出他在一夜傍邊,夢見七項八怪七喇的事,才會心裡有些嚴重。佛陀又問道:

  「你是夢見哪七事呢?」

  「佛陀!我第一個夢,是夢見大江河海,都被烈火焚燒起來,並且火焰直衝天上!」

  佛陀聽後,面色一變,像有所感受似的闡明道:

  「阿難陀!聖者本不用說夢,但你的夢確實乖僻,大海江河被火焚燒,這是標誌着將來僧團中的比丘,惡逆盛,好心少,取得供養,復起奮鬥,這就如澄清的清水,變成了火焰一般。你的第二個夢呢?」

  「佛陀!我夢見太陽將沒,娑婆世界一片烏黑,天上沒有一個星星!」

  現已快到八十歲的佛陀,很慨嘆的闡明道:

  「阿難陀!佛陀不久要涅槃了,諸大弟子也都會涅槃,這表明人天的雙眼行將消除。你第三個夢呢?」

  「佛陀!我夢見比丘不依佛制披搭袈裟,落髮僧伽蛻化陷坑,在家人踏在他們的頭上!」

  佛陀喟然的嘆息一聲,說道:

  「阿難陀!這是暗示將來比丘開演說經大會,口頭宣講,並不奉行,他們相互嫉害,不畏因果,總算蛻化,白衣乘機上座,小看僧寶,他們走進寺院,誹謗比丘,損壞塔寺,你第四個夢呢?」

  「佛陀!我夢見比丘法衣不全,躑躅在荊棘傍邊!」

  佛陀像有些激動,說道:

  「阿難陀!這是說將來的比丘,扔掉法衣不穿,棄戒樂俗,蓄養老婆,這真是大法的意外!你第五個夢呢?」

  「佛陀!我夢見旺盛的森林中,有很多的山豬爬掘着旃檀大樹的樹根!」

  佛陀像擔憂的姿勢說道:

  「呵!這是說將來比丘只為日子方案,販賣如來,鬻經為生。你的第六個夢呢?」

  「佛陀!我夢見大象嫌棄小象,百獸之王的獅子死去,名華撒在頭上,禽獸依然驚駭遠避,但不久身內生蟲,還食獅子肉!」

  佛陀百般無奈的搖搖頭道:

  「大象棄小象不管,這是說將來僧團長老比丘,自私自利,不肯選拔年青的後進!獅子蟲還食獅子肉,這是說沒有外道能壞佛陀處死,仍是我的落髮在家七眾弟子,自壞我法!你的第七個夢呢?」

  「我夢見我頭頂須彌山,我並不覺得重!」

  佛陀那黯然的姿勢稍為寬解了一些,說道:

  「阿難陀!這是說佛陀三個月後,進入涅槃,諸大比丘,諸天公民,要靠你承教啟經,結集法典!」[1]

佛教信仰

信仰佛教的好處,有些雖然信仰他教亦能獲得,但畢竟佛教要高超、殊勝多了。

佛教詳盡地剖析宇宙人生的問題,目的在使人對人生能獲得正確的認識。

一般人對人生的看法,不外乎悲觀樂觀兩種。

而佛教的人生觀,嚴格說來,是既不屬於悲觀,也不屬於樂觀的,我們可以勉強稱它做:『中觀』。

什麼叫『中觀』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嘆人生,也不渾渾噩噩地虛擲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掃除一切人生的疑懼、苦悶和誤解,而正確地認識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佛教又認為眾生是一體的,休戚與共的,小我生活於大我之中。因此要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對命運操縱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當,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勞,努力奮鬥,為了明日,必須獻出今天,沒有辛勤的耕耘,哪會有豐碩的收穫呢?

佛教的戒律,對人的行為並不是死的束縛,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極方面可以止惡防罪,在積極方面能夠鼓勵救人濟世。舉『不殺生』為例,它的真正精神與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殺,而是要去勸人戒殺,一個立志學菩薩道的人,自己殺生固是破戒,就是見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盜』、『說謊』,更要勸人不要偷盜、說謊,苦口婆心的,不厭其煩的勸人改邪歸正。

嚴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違犯五戒在社會上就不能立足,同時為國法所不容,最後只有身系囹圄,飽嘗鐵窗滋味。而佛教更認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違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將墮入地獄、畜生、餓鬼等三惡道了。(這三類眾生的報應都是痛苦不堪的,因此稱為惡道。)我們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夠了,人能不殺生,社會上就沒有殺人命案;能不偷盜,就沒有小偷、強盜;能不邪淫,就不會有男偷女娼,破壞家庭倫理的事;能不妄語也就不會有欺、詐、騙等事;能不飲酒,則身心愉快,頭腦清晰,不會因一時糊塗而闖禍。(酒有害身體,早經醫學一再證明。)如此,這個社會不是寧靜、安樂的社會嗎?因此我說佛教有淨化社會人心的功用。

佛從不生氣,或處罰弟子,在佛教經典中,絕對找不到佛發怒而用洪水、瘟疫來處罰人類的。

佛對弟子一直和顏悅色,諄諄教誨,他真的是『有教無類』——不論老、少、貧、富、貴、賤,同時包括宇宙間每一類眾生在內。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時機,對不同資質的眾生說最好的道理。[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