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佛母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佛母洞又稱千佛洞,它是一個石灰岩洞,坐落在山西省南台東南支脈接近山頂的地方。從台懷寺廟集群區沿公路南下二十里到白雲寺,轉向西入溝登山路五里,就到了佛母洞。一座屏障似的山崖,在接近山頂處有一段岩壁,右側有天然大山洞。

中文名 佛母洞

地理位置 山西省忻州市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全天

門票價格 免費

占地面積 300餘畝

著名景點 佛母洞

別 名 千佛洞

類 型 石灰岩洞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山西省忻州市

景點概況

佛母洞又被人們稱為千佛洞,按佛經說,釋迦牟尼亦名千佛,千佛洞是供奉釋迦牟尼的洞[1] 。佛母,是指釋迦牟尼的生身之母,叫摩耶夫人。她是古印度天臂國善覺王的女兒,迦毗勻衛國淨飯王的第一夫人。千佛洞之洞,分內外兩洞,外洞大而明,內洞小而幽,中間有一個扁圓形孔穴相通。內洞中,可以容納五至七人。內洞的洞壁上,山岩經水溶化,產生許多乳石及石筍,夾有各種色質,猶如人體心肝五臟,洞形又呈葫蘆形狀,後人便稱之為母腹。西台掛月峰,位於台懷鎮西13公里。台頂海拔2773米,面積300餘畝。台頂有座石砌的法雷寺,供獅子吼文殊。寺北有個天然水池,直徑約10米。池北有泉,長、寬各約1.5米小部分已倒塌。寺內存有六尊鐵鑄、木雕、泥塑菩薩。寺廟附近,有天然水池一處,站立台巔向西觀望,只見山巒層疊,松林濃密,枝葉繁茂,日落夜靜,月掛中天,景色迷離而誘人五台山西台名為掛月峰,每當明月高照,山泉潺潺,頗有詩情畫意的境界,月墜峰巔之際,恰如懸鏡。在西台頂上賞月,別具一格。

歷史傳說

天地造化的佛母洞,更有佛教經典關於釋迦牟尼佛的誕生載記所印證。釋迦牟尼出生於古印北部的迦毗羅衛國,父親是國王淨飯王,母親是摩耶王后,一個春夜,摩耶夫人睡夢中見菩薩乘白象從空中向她走來,從右肋進入她的腹中,醒來發現自己懷孕了。摩耶夫人臨分娩前,按照當時風俗,回娘家待產。她途徑一座花園藍毗尼園,安詳徐步,處處觀看,當手攀柔軟低垂的無憂數枝時,隨生太子,太子從她的右肋脫胎而出,太子就是後來的釋迦牟尼佛。五台山佛母洞靈跡,與佛教經典所載佛誕生情形十分吻合。洞腔顯示為人體母腹,右側乳白色脊椎骨、肋骨形樣石色,說明洞口恰好處於右肋部位。這與佛教故事中的菩薩乘白象從右肋下入胎,太子從右肋下誕生完全巧合。可以說,佛母洞在中外佛教靈跡中是獨一無二的。佛經記載,佛母不僅是指生育釋迦牟尼的摩耶夫人,還指文殊菩薩。文殊菩薩原本早已多世成佛,且為諸佛之母,但為方便教化,利益眾生,乃化作菩薩,協助釋迦牟尼佛弘法利生,五台山作為文殊菩薩的度化道場,山色景觀都是文殊菩薩發大願力之所持,觸類而彰,隨緣而顯。佛母洞即為大聖文殊師利菩薩三世佛母隨緣教化顯應之處。世人入洞即為「投胎佛母」,受其恩育;出洞即為「佛母重生」,脫胎換骨。朝拜五台山的善信和遊客,絡繹不絕登臨佛母洞,虔誠發心,把入洞出洞示為大因緣,懇請佛母加持,獲得重生,消除業障,福慧雙增。

名字由來

五台山,中外聞名的佛教文化聖地。遙望五座台頂,山山相連,雄渾接天。在群山懷抱、雲嵐繚繞中,清泉細流、嘉木瑞草裝點下,眾多寺宇散布其間,殿堂樓塔優雅多姿,盡顯漢唐遺風、宋元古韻、明清情致,一派瑰麗莊嚴的佛國風光。南台名錦鄉峰,細草雜花鋪錦着彩。南台東南支脈一座如屏風般的山崖上、岩壁間,有一石洞天然而生.因洞建寺,寺以洞名,這就是--佛母洞。據《清涼山志》載∶「嘉靖末,道方者,夜遊至此,見神燈萬點,既出旋入。方隨入,見玉佛像,森列其中」,道方「乃造石佛於洞口」。後來又在洞外建寺,取名千佛洞,又名佛母洞。現存四尊明代石雕佛像,成為該寺起源和延續的佐證。建寺至今已有近五百年的歷史了。佛母洞靈跡為佛法應化世所罕有。石洞分為外洞和內洞,大洞套着小洞,外洞闊大,洞口敞開,高約三米,寬兩米多,進深幽暗,由外而里漸漸收縮,在盡頭的洞壁有一小口通入內洞。內洞的構造非常奇特,洞口距地面半米左右,扁圓狹窄,呈彎曲管狀,斜向上延伸一米左右,即進入葫蘆形狀的洞腔。這個扁圓石孔剛好能容一人爬鑽而入,洞腔里可容納五六人。內洞有乳石和石筍,洞壁石色班駁。形狀凸凹,猶如人體五臟六腑形樣。特別是洞腔右側乳白色條紋,和人體脊椎骨、肋骨一樣形象逼真。正因為內洞天巧成,示現為人體腹內形狀,所以稱為佛母洞。

視頻

春雪降吉祥(視頻轉自五台山佛母洞悲月法師)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