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佛教的衛塞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佛教的衛塞節
圖片來自搜狐網

佛教的衛塞節每年衛塞節的日期根據曆法而定,是在五月的月圓之日。將這天(或數天)列作群眾假期的包含斯里蘭卡、馬來西亞、緬甸、泰國、新加坡、越南等國。鑑於衛塞節已獲得聯合國供認

原文

  在1950年,國際佛教團體國際佛教在斯里蘭卡的首屆會議中,通過了慶祝衛塞節的決議],並央求各國政府]]領袖\\,為其國內大都或少數的佛教徒的存在,作出舉動將五月的月圓之日定作群眾假期,以留念佛陀-他在全國際上是被譽為人類的最大利益者之一。衛塞節(或內容相類似的節日)的傳統實際上現已存在了多個世紀。

  在1999年的第54屆聯合國大會上,由十六國代表一同簽署的信件中,央求了對「衛塞節的國際認同」。信中指出:「佛陀的經驗,和他的慈善、平和、仁愛的信息感動了國際上千千萬萬的人。」「國際上無數的人隨從佛陀的經驗,並且在衛塞節紀念佛陀的誕生、成道、離世。」 同年,希臘、挪威、土耳其、美國等國亦參加主張部隊。1999年12月,在聯合國宣布的通訊中,表明有關衛塞節的主張草案在沒有投票的情況下被選用。

  2006年5月7-10日,泰國曼谷舉行了聯合國衛塞節的慶祝活動。在慶祝衛塞節之際,也是泰國國王普密蓬登基六十周年,因此成為了兩層慶典。由40多國佛教代表參加的國際佛教會議、唱頌請求典禮和點燭活動,於佛統府大佛城(Buddhamonthon)及聯合國會議中心舉行。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為慶典送上了恭喜。

  衛塞節(Vesak)是南傳佛教傳統紀念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祖誕生、成道、涅槃的節日。東南亞和南亞國家如斯里蘭卡、泰國、緬甸、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尼泊爾等國的佛教徒,均在這一年一度的首要節日中舉行盛大的慶典活動。

  衛塞(Vesak)是斯里蘭卡僧伽羅語,源於巴利文「Visakha」一詞。在印度、孟加拉、尼泊爾,該節日稱為「Visakah Puja」或「Buddha Purnima」;在泰國稱為「Visakha Bucha」;在印度尼西亞稱為「Waisak」;在斯里蘭卡和馬來西亞稱為「Vesak」或「Wesak」;在老撾稱為「Vixakha Bouxa」;在緬甸稱為「Ka-sone」。

  佛陀出生於公元前624年5月月圓日(相當於夏曆四月十五月圓日),出生地是今尼泊爾藍毗尼。經中國佛教協會前會長趙朴初居士提議,漢傳佛教界以夏曆四月十五日為「佛吉祥日」,以與國際佛教界一同慶祝。

  每年衛塞節的日期根據曆法而定,是在五月的月圓之日。將這天(或數天)列作群眾假期的包含斯里蘭卡、馬來西亞、緬甸、泰國、新加坡、越南等國。鑑於衛塞節已獲得聯合國供認,因此,國際上的正式名稱是「聯合國衛塞節」(United Nations Day of Vesak)。

  這一天,有才能的法友能夠選擇靜修,或許也做一件幫忙他人的積德行善。即便去放一條小魚兒或許給乞討者一元錢也是好的。總歸堅持一顆幽靜慈祥的心境,是每個佛教徒這天對佛陀最佳的留念。許多上座部佛教人就這麼作。[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