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佛教故事五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佛教故事五則
圖片來自搜狐網

佛教故事五則,佛陀安慰他說:「聖者必須忍受,唯有忍受,如今,你在償還以往所犯的惡業呀!」

原文

  (1)佛度鴦哥摩羅

  佛世時有殺人外道,在途中斬路行人之手,以為指蔓,稱為指蔓外道。其惡事震撼了僑薩羅國的人民,大家都怕他。結果受佛陀度化,出家為比丘。

  鴦哥摩羅說:「有人以刀杖正道,或以釣鞭正道,佛陀不用刀杖,徒手調伏我。」

  鴦哥摩羅過比丘生活時,在舍衛城街上托缽,有人向他投土,或向他投石,有時頭部受傷,有時毀了衣裳。

  佛陀安慰他說:「聖者必須忍受,唯有忍受,如今,你在償還以往所犯的惡業呀!」

  (2)那是歸於你的

  有一天,佛陀在竹林精舍的時候,忽有一個婆羅門憤怒惡言的衝進精舍來。因為他同族的人,都出家到佛陀這裡來,故使他大發嗔火。佛陀默默地聽他的無理胡罵之後,等他稍為安靜時,向他說道:

  「婆羅門呀!你的家偶爾也有訪客吧!」

  「當然有,瞿曇呀,何必問此!」

  「婆羅門呀,那個時候,偶爾你也會款待客人吧?」

  「瞿曇呀!那是當然的啊。」

  「婆羅門呀,假如那個時候,訪客不接受你的款待,那麼,那些菜餚應該歸於誰呢?」

  「要是他不吃的話,那些菜餚只好再歸於我!」

  佛陀以慈眼盯着他一會兒,然後說道:「婆羅門呀,你今天在我的面前說很多壞話,但是我並不接受它,所以你的無理胡罵,那是歸於你的!婆羅門呀,如果我被漫罵,而再以惡語相向時,就有如主客一起用餐一樣,因此我不接受這個菜餚!」

  然後佛陀為他說了以下的偈:

  「對忿怒的人,以忿怒還牙,是一件不應該的事。

  對忿怒的人,不以忿怒還牙的人,

  將可得到兩個勝利:

  知道他人的忿怒,

  而以正念鎮靜自己的人,

  不但能勝於自己,

  也能勝於他人。」

  這個婆羅門,就在佛陀門下出家,不久,成為阿羅漢。

  (3)平等對待眾生


  有一天,提婆達多生病。很多醫生來治病,但不能把他醫好。身為他的堂兄弟,佛陀親自來探望他。

  佛陀的一個弟子問他:「您為什麼要幫助提婆達多?他屢次害你。甚至要把你殺死!」

  佛陀回答說:「對某些人友善,卻把其他人當做敵人,這不合乎道理。眾生平等,每個人都想幸福快樂,沒有人喜歡生病和悲慘。因此我們必須對每一個人都慈悲。」

  於是佛陀靠進提婆達多的病床,說:「我如果真正愛始終要害我的堂兄弟提婆達多,就像愛我的獨生子羅侯羅的話,我堂兄弟的病,立刻會治好。」提婆達多的病立刻消失,恢復健康。

  佛陀轉向他徒弟說:「記住,佛對待眾生平等。」

  (4)對動物慈悲

  那時候的印度,人民拜他們的神時,一般都殺動物當做祭品。他們認為這些祭品,可令神祗喜悅。於是神祗就答應人們的祈求,賜他們錢財,給他們種田的雨水。

  佛陀無論到什麼地方去,都告訴人們說,這樣犧牲動物是錯誤的。有些人聽他這麼說,就對佛陀發脾氣的說:「據我們的經本,殺動物來拜神,沒有什麼不對?你竟敢持不同的意見?」

  佛陀回答:「損人利己是不對的,使人不快樂而使自己快樂是不對的。這是因為每個眾生都想活命,就像你一樣。因此,你若殺一隻動物當犧牲來拜神,你是個自私的人。我一再教人:自私的人是不會有幸福。「

  不但如此,神祗在幫助你之前,先要求動物的血,那一定不是仁慈的神祗。

  這種神就不值得人去拜。但,假如你對眾生慈愛--動物和人一樣平等無分別--神就會崇拜你!」

  很多人聽了佛陀的智慧良言,知道佛陀的話很對。於是很多不幸的事被阻止了。

  (5)發惡誓,後果不堪設想


  聖愚因緣經上記載: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一位已經斷除煩惱,得到神通的微妙比丘尼。她對許多尼姑們敘述了她自己過去世所造的善惡果報。她說:

  「我過去曾經做一個有錢人的太太。雖然我先生家財萬貫,可是我自己並沒生育。後來我先生又娶了姨太太,而生了一個小男孩。我因為嫉妒心很強,就私自把那一位小男孩殺了。姨太太找我理論,我就發誓說:「如果我殺了你的兒子,我的丈夫會被毒蛇咬死,我生的孩子會被水流走,被野狼吃掉,而且自己會吃親生子女的肉,我自己會被活埋,我的父母親會被火燒死!」

  「那一生我死了之後,墮入地獄受無量苦。地獄的罪受完了以後,投生做人。當時我記得很清楚,有一天我同我丈夫回娘家。在半路上生產了,於是就暫住在樹下,忽然有一條毒蛇咬到我丈夫,我丈夫就這樣死了。我哭得很傷心,天亮以後,我牽着大兒子,又抱着老么。邊走邊哭,來到了一條河流的旁邊。因為沒有渡船,所以我就把老大留在這一岸,而先抱着老么過河,把老么放在對岸,然後再回來抱老大。沒想到老大看見我回來接他,就急忙下水向我走去。老大走不到幾步,就被河水流走了。我回頭想去抱老么,狼搶先一步把老么吃了,看見老么被吃得血肉淋漓,我更加傷心。我趕緊回娘家,卻在路上遇到熟人說我娘家失火,全家人都被火燒死。」

  「後來我又改嫁。正當我要臨盆生產時,我的丈夫喝醉酒回來,沒人開門,我丈夫破門而入,大發雷霆,不但狠狠地打我一頓,而且把剛生下的嬰兒丟到鍋子裡煮,強迫我吃。我因為怕他,所以勉強咬了一口,痛入心肝,趕緊棄夫逃跑。

  跑到波羅奈國,又嫁給一個剛喪妻的人當太太。才剛新婚沒幾天,我的第三任丈夫死了。按照那一個地方的習俗,夫婦如果相愛,丈夫死了,太太要陪着下葬。

  我因此被活埋了。剛埋不久,恰巧有一群盜賊來偷挖墳墓,盜取財寶。我被救出來。」

  「我想我過去到底做了什麼壞事,今生的遭遇這麼悽慘。當時我聽說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講經說法,他可以幫人們解答生活上的疑難。我就去請他度化我。由於過去世我供養聖人時曾發願修行,所以今生能遇到釋迦牟尼佛,而且修成正果。」[1]

佛教信仰

信仰佛教的好處,有些雖然信仰他教亦能獲得,但畢竟佛教要高超、殊勝多了。

佛教詳盡地剖析宇宙人生的問題,目的在使人對人生能獲得正確的認識。

一般人對人生的看法,不外乎悲觀樂觀兩種。

而佛教的人生觀,嚴格說來,是既不屬於悲觀,也不屬於樂觀的,我們可以勉強稱它做:『中觀』。

什麼叫『中觀』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嘆人生,也不渾渾噩噩地虛擲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掃除一切人生的疑懼、苦悶和誤解,而正確地認識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佛教又認為眾生是一體的,休戚與共的,小我生活於大我之中。因此要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對命運操縱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當,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勞,努力奮鬥,為了明日,必須獻出今天,沒有辛勤的耕耘,哪會有豐碩的收穫呢?

佛教的戒律,對人的行為並不是死的束縛,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極方面可以止惡防罪,在積極方面能夠鼓勵救人濟世。舉『不殺生』為例,它的真正精神與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殺,而是要去勸人戒殺,一個立志學菩薩道的人,自己殺生固是破戒,就是見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盜』、『說謊』,更要勸人不要偷盜、說謊,苦口婆心的,不厭其煩的勸人改邪歸正。

嚴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違犯五戒在社會上就不能立足,同時為國法所不容,最後只有身系囹圄,飽嘗鐵窗滋味。而佛教更認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違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將墮入地獄、畜生、餓鬼等三惡道了。(這三類眾生的報應都是痛苦不堪的,因此稱為惡道。)我們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夠了,人能不殺生,社會上就沒有殺人命案;能不偷盜,就沒有小偷、強盜;能不邪淫,就不會有男偷女娼,破壞家庭倫理的事;能不妄語也就不會有欺、詐、騙等事;能不飲酒,則身心愉快,頭腦清晰,不會因一時糊塗而闖禍。(酒有害身體,早經醫學一再證明。)如此,這個社會不是寧靜、安樂的社會嗎?因此我說佛教有淨化社會人心的功用。

佛從不生氣,或處罰弟子,在佛教經典中,絕對找不到佛發怒而用洪水、瘟疫來處罰人類的。

佛對弟子一直和顏悅色,諄諄教誨,他真的是『有教無類』——不論老、少、貧、富、貴、賤,同時包括宇宙間每一類眾生在內。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時機,對不同資質的眾生說最好的道理。[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