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因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佛教因果:貪淫之人的十種果報,此時,閻羅王會呵責罪人說:「你在人世時以貪圖淫慾為樂,所以現在受這種痛苦,對此事還感到快樂嗎?你現在就是用百千萬劫的時間受苦來償還欠他人的債,都還不盡呢!」
原文
一、貪淫之人,即使生到六欲天上當天帝,享受色、聲、香、味、觸這五種欲望的快樂,他的心也像一隻偷食的狗一樣,經常處於迷醉狀態而不清醒,因為他的心經常沉浸在五欲的河流中。
二、貪淫之人,即便在人間當上國王,威勢權力得以自在,也仍是恩愛欲望的奴隸,為恩愛的人所左右。雖然他能夠獲得很多很多的財寶,然而其貪慾卻像火遇到了薪草,不能收斂反而愈來愈旺,最後他會因此而亡國喪命,死後就墮落到惡道中。
三、貪淫之人,始終被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賊所驅遣。生死無常的大象又騎在他的背上,像猿猴般的心一點都不知道這一切將帶來的災難。貪淫之人慾火焚燒時會**,就是父母兄弟姊妹也不會顧及,像豬狗一般行淫,不知什麼是羞恥。
四、貪淫之人,經常吸飲女人身上不淨的膿血,在無量劫中投胎時一般都處在女人的子宮中,作為胎兒都以女人身體內器官的各種蟲子作為衣服,吸吮女根作為飲食。
五、貪淫之人,貪慾之心像一把利刀,貪愛之眼如熊熊燃火的車,將自己過去修行得到的功德、果報統統毀掉、燒光。
六、貪淫之人,在跟王族大臣們相處時,會燃燒起貪慾之火,像羅剎般想剝奪這些豪門巨富;跟世間修行人相處時,會像個幻化之人裝神弄鬼說各種男女之事,絲毫不知羞恥;跟佛教沙門相處時,不知道去皈依,反而情慾妄動,像膠水黏着草一般。貪淫之人,其心念全都是染污不淨的慾念,六情的慾火時常燃起,焚燒着過去種下的清淨善根,並將前世清淨修行而積累的善業統統予以破除和毀滅。貪淫之人,其一舉一動都像利刀一般在割截着善業,眼睛放射着好色淫慾的烈火,口像羅剎的貪婪大嘴要吃人一般,整個身體的毛孔全都在燃燒着淫慾之火。
七、貪淫之人,會造出八種惡業:他會為滿足口腹之慾去殺生,並製作刀、劍、杖等殺生工具;他熱衷於給人做媒,撮合男女苟合,並為此而編造各種虛偽不實的大謊言;他能縱情喝酒,吟詩頌詞,高唱情歌,打造出一種激發人之情慾的淫愛氛圍;他還會偷盜各種奇珍異寶、高級玉器,來裝飾他那淫蟲聚集的身體。其身為淫慾之心所驅使,猶如有貪婪之眼的惡狗,專門偷吃惡臭污穢之物。
八、貪淫之人,因受淫慾所驅使,全身就如同被大火所焚燒,也像吸鐵的磁石一般不能自主,在六道輪迴中直接向下墮落。由於不修清淨梵行,他必定要墮落到地獄中。
九、貪淫之人,到了肉身毀壞、生命終結之時,就像投擲貝殼珍珠一剎那就落下去一般,必定會墮入到赤銅地獄。赤銅地獄橫縱有七千由旬,在銅花林下有大鐵床,床上有百千由旬大的熱銅八楞柱,柱子的上端有鏡子,鏡子裡自然會呈現女人或男人的形像。貪淫之人一見到女人或男人的形象,立刻產生愛欲之心,同時引動身體諸根出火,而銅花就變成大熱鐵釘,銅柱就變成沸騰的銅湯鍋,鐵床就起火燃燒。鏡中的女人就變成狗,男人就變成刀子,狗和刀子就驅逐着罪人,要他們吃鐵丸、飲銅汁。罪人求死不得,這種痛苦要經受無量年歲,壽命可長達一劫。
十、貪淫之人,如被重雲遮障,見不到佛,這都是由於破了其清淨梵行的緣故。將來必然會墮落到阿鼻地獄中,他的身體大得把整個地獄都占滿了,壽命有一劫,而受苦也要經一劫。
此時,閻羅王會呵責罪人說:「你在人世時以貪圖淫慾為樂,所以現在受這種痛苦,對此事還感到快樂嗎?你現在就是用百千萬劫的時間受苦來償還欠他人的債,都還不盡呢!」
罪人在地獄命終之後,就會投胎到斑鳩、鴿子之中,或者轉生為龍、蛇之身,這都是由於染污了清淨梵行的緣故。於是百生千生都見不到佛,也聽聞不到佛法,因而也成不了道果。[1]
佛教信仰
信仰佛教的好處,有些雖然信仰他教亦能獲得,但畢竟佛教要高超、殊勝多了。
佛教詳盡地剖析宇宙人生的問題,目的在使人對人生能獲得正確的認識。
而佛教的人生觀,嚴格說來,是既不屬於悲觀,也不屬於樂觀的,我們可以勉強稱它做:『中觀』。
什麼叫『中觀』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嘆人生,也不渾渾噩噩地虛擲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掃除一切人生的疑懼、苦悶和誤解,而正確地認識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佛教又認為眾生是一體的,休戚與共的,小我生活於大我之中。因此要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對命運操縱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當,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勞,努力奮鬥,為了明日,必須獻出今天,沒有辛勤的耕耘,哪會有豐碩的收穫呢?
佛教的戒律,對人的行為並不是死的束縛,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極方面可以止惡防罪,在積極方面能夠鼓勵救人濟世。舉『不殺生』為例,它的真正精神與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殺,而是要去勸人戒殺,一個立志學菩薩道的人,自己殺生固是破戒,就是見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盜』、『說謊』,更要勸人不要偷盜、說謊,苦口婆心的,不厭其煩的勸人改邪歸正。
嚴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違犯五戒在社會上就不能立足,同時為國法所不容,最後只有身系囹圄,飽嘗鐵窗滋味。而佛教更認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違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將墮入地獄、畜生、餓鬼等三惡道了。(這三類眾生的報應都是痛苦不堪的,因此稱為惡道。)我們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夠了,人能不殺生,社會上就沒有殺人命案;能不偷盜,就沒有小偷、強盜;能不邪淫,就不會有男偷女娼,破壞家庭倫理的事;能不妄語也就不會有欺、詐、騙等事;能不飲酒,則身心愉快,頭腦清晰,不會因一時糊塗而闖禍。(酒有害身體,早經醫學一再證明。)如此,這個社會不是寧靜、安樂的社會嗎?因此我說佛教有淨化社會人心的功用。
佛從不生氣,或處罰弟子,在佛教經典中,絕對找不到佛發怒而用洪水、瘟疫來處罰人類的。
佛對弟子一直和顏悅色,諄諄教誨,他真的是『有教無類』——不論老、少、貧、富、貴、賤,同時包括宇宙間每一類眾生在內。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時機,對不同資質的眾生說最好的道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