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佛教四大聖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佛教四大聖地

 

 

 

佛教四大聖地佛教是在尼泊爾產生的,卻在印度沒落了,留下了四大佛教聖地分別是藍毗尼、菩提伽耶、鹿野苑、拘屍那羅。而中國常常把佛教四大名山稱為中國佛教的四大聖地。

藍毗尼園

藍毗尼是著名的佛教聖地,為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誕生地。位於尼泊爾西部蘭毗尼專區的魯潘德希縣。蘭毗尼是梵文「可愛」之意。這裡原為古代天臂國善覺王夫人蘭毗尼的花園,因而得名。相傳公元前623年,附近的迦毗羅衛國淨飯王之妻摩耶夫人,在尼歷正月月圓之夜,歸寧途中,在蘭毗尼花園裡的娑羅雙樹下,手扶娑羅雙樹,生下悉達多(釋迦牟尼是尊稱,為「釋迦族聖人」之意)。在釋迦牟尼誕生處,今建有白色方型兩層的摩訶摩耶夫人廟,莊嚴肅穆。廟旁有一泓池水明澈如鏡,相傳是摩耶夫人沐浴處。池邊長着一顆娑羅雙樹,樹身粗約十三、四米,倒影水中,姿態華敷。

中國高僧晉代法顯和唐代玄奘分別在公元405年和633年到此瞻禮,在《佛國記》和《大唐西域記》中均有記述。法顯是最早來此訪問並留有真實記錄的第一個外國人。由於歲月悠久,勝跡淪堙,正是憑藉他們的記述,近代才得以勘明蘭毗尼的原址,並加復建。原池邊的娑羅雙樹,在玄奘來訪時已「枯悴」,現存此樹是後人補種的。附近有公元前249年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來此朝聖時所立石柱。廟南有新建的佛塔和佛寺,寺內有釋迦牟尼的巨大塑像。佛堂牆上繪有反映釋迦牟尼生平的壁畫。此外,蘭毗尼還建有文物館、中學、賓館、馬亨德拉國王紀念碑等。

每年尼歷正月望日釋迦牟尼誕生日,這裡要舉行盛大廟會,佛教徒雲集朝覲。尼泊爾王國政府為了保護歷史古蹟和發展宗教旅遊,從1968年開始了蘭毗尼的復興建設,擬建面積約為七、八平方公里的蘭毗尼花園,周圍有65平方公里的陪襯地帶。

菩提伽耶

菩提伽耶又稱菩提道場、佛陀伽耶是印度佛教的聖地,位於印度東北部恆河支流帕爾古河岸,比哈爾邦中部格雅城南11公里處,東距加爾各答約150公里。因相傳這裡是佛祖釋迦牟尼成佛之地,故這座小城遂成了佛教信徒心目中的聖地。

據說,城內著名的佛塔寺為阿育王所建。佛塔寺它是一座下方上尖的佛塔,高50米。底層是邊長15米的方形,從中部開始,層層上縮,頂部為圓柱狀,上立一銅製螺旋圓頂。塔身第一層四角有四個小塔,形似主塔,呼應而立。塔上供有形態各異的佛像。寺內供有金身佛像一座,光彩照人,佛像不是很大。大菩提寺儘管在印度寺廟中算不上巍峨博大,但其獨特的構制充滿了莊嚴和壯麗。

在塔寺西面不遠處有一棵菩提樹,樹下有一紅砂石,即佛教的「金剛座」。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就是在這棵樹下悟得真諦,創建佛教的。周圍有中國漢地及西藏地區、日本、緬甸、泰國、斯里蘭卡等國佛教組織和僧人修建的寺院。附近有村女善生供奉乳粥遺址和釋迦牟民留影窟遺址。近代曾在此發現五方北宋前期的漢文碑刻,現存加爾各答博物館。

中國晉代高僧法顯和唐代高僧玄奘都曾到過這裡。玄奘在《大唐西域記》內寫道:「昔佛在世,高數百尺,屢經殘伐,猶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覺,因而謂之菩提樹焉。」

鹿野苑

鹿王古字為沙朗那 (Sarang nath) 後簡稱沙那 (Sarnath)。鹿野苑系中文意譯。釋迦牟尼在菩提伽耶覺悟成道後,首先來此傳教並收度了5個門徒。

當然,鹿野苑之所以成為佛教勝地,並不只是因為這一傳說。佛陀在離此地不遠的菩提伽耶證了正覺之後,首先來到這裡進行他第一次傳教,並在這裡為第一批五位弟子宣經講法。佛陀也是從這裡開始,住世說法四十五年,凡講經三百餘會,化度弟子數千人。從那時起至今兩千多年來,他所倡導的佛教教義已經傳遍全球,全世界的佛教徒已經超過5億人之多。

據說中國晉代高僧法顯和唐代高僧玄奘都曾來過此地,鹿野苑當時的勝景在法顯的《佛國記》和玄奘的《大唐西域記》中都有記載。玄奘描述這裡是"區界八分,連垣周堵,層軒重閣,麗窮規矩",他在這裡還看到了30所寺院,3000名僧人,以及真人般大小的佛祖銅像。

鹿野苑現主寺正門是座菩提伽耶式的現代建築,四周配以花圃草地樹林和鹿園,是個花園式的寺院。據說最早的寺院修建於孔雀王朝阿育王時代,笈多王朝時曾於重修,莫臥爾時期阿克巴大帝曾於再修。寺廟建於1931年。寺廟東北面有一棵碩大的菩提樹,樹高數丈,青蔥而濃密,據說還是從菩提伽耶的那棵大菩提樹上折枝移植而成的。傳說佛陀當年就是在這棵樹下第一次向5位弟子講經的,樹下有一佛陀向5弟子講經的群雕,周圍掛滿了信徒們送來的花環、流蘇。主寺西南有一座大圓桶似的高大建築,這是這裡僅有的露出地面的古蹟----達曼克塔。此塔高33米,下層石築,上層磚砌,內為實心。唐玄奘在他的《大唐西域記》中描寫此塔時曾寫道:「精舍(即寺院)西南有石翠堵坡(即達曼克塔。),無憂王建也。基雖傾陷,尚余百尺,前建石柱(即阿育王石柱),高七十餘尺,石含玉潤,鑒照映徹……」

許多亞洲的佛教國家在這裡建有寺廟,中國的中華寺也是其中之一。原來是這裡唯一的一位中國僧人。他叫羽清,自稱是青海塔爾寺人。36年前與人結伴來印度取經,不幸半路得病,留下這半身殘廢。由於行走不便,通郵又不便,他與國內的親人失去了聯繫。他36年來一直住在鹿野苑,既沒有回過中國,也很少見到中國人。他說,中國使館曾經派人看過他。只是他年歲已老,沒有想頭了,只望客死他鄉,與佛陀為伴了。

拘屍那迦

庫耶那迦(Kushinagar) 是印度的佛教聖地,佛祖釋迦牟尼圓寂之地,位於印度與尼泊爾邊界附近。

佛在80歲時自知已得重病,便同弟子從毗舍離城向西北走。從方向上看是想回家鄉(今尼泊爾的藍毗尼)。但走到拘屍那羯羅,病情加重。涅盤的那天,他在河裡洗了澡,在一個長滿娑羅雙樹的小樹林裡安了繩床。他枕着右手側身臥着,頭朝北,腳朝南,背朝東,面朝西,離世而去。所以,後來的臥佛雕像臥的方向都是這樣的。佛涅盤後火化剩下的骨灰叫舍利,當時有8位國王分了佛的舍利,各建塔供奉,佛舍利塔就是這樣起源的。

中國唐朝高僧玄奘曾到過迦夏。據記載,他渡過佛祖洗澡的阿恃多伐底河,到了婆羅雙樹林。他還在那裡見到阿育王建的涅盤塔,雖已傾陷,尚高200餘尺。如今,這座涅盤塔已不復存在,代之以1923年由緬甸佛教徒集資修建的新塔,塔頂部呈饅頭形,上有傘蓋。塔前有座小廟,裡面有佛涅盤的雕刻 。

國內分布

文殊菩薩道場--山西五台山,觀世音菩薩道場--浙江普陀山,普賢菩薩道場--四川峨眉山,地藏菩薩道場--安徽九華山 。四大名山隨着佛教的傳入,自漢代開始建寺廟,修道場,延續至清末。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受到國家的保護,並對寺院進行了修葺。已成為蜚聲中外的宗教、旅遊勝地。

中國佛教第一聖地。位於山西省五台縣境內,方圓五百餘里,海拔三千米,由五座山峰環抱而成,五峰高聳,峰頂平坦寬闊,如壘土之台,故稱五台。漢唐以來,五台山一直是中國的佛教中心,此後歷朝不衰,屢經修建,鼎盛時期寺院達300餘座,規模之大可見一斑。大部分寺院都已無存,僅剩下台內寺廟39座,台外寺廟8座。五台山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旅遊區之一。寺院經過不斷修整,更加富麗堂皇,雄偉莊嚴,文化遺產極為豐富,舉世稱絕,其中最著名的五大禪寺有顯通寺、塔院寺、文殊寺、殊像寺、羅睺寺。

普陀山是著名的海島風景旅遊勝地,是著名景點。如此美麗,又有如此眾多文物古蹟的小島,在中國可以說是絕無僅有。普陀山位於杭州灣以東約100海里,是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全島面積約12.5平方公里。普陀山的風景名勝、遊覽點很多,主要有:普濟、法雨、慧濟三大寺,這是現今保存的二十多所寺庵中最大的。普濟禪寺始建於宋,為山中供奉觀音的主剎,建築總面積約11000多平方米。法雨禪寺始建於明,依山憑險,層層疊建,周圍古木參天,極為幽靜。慧濟禪寺建於佛頂山上,又名佛頂山寺。奇岩怪石。著名的有盤陀石、二龜聽法石、海天佛國石等二十餘處。在山海相接之處有許多石洞勝景,最著名的是潮音洞和梵音洞。

位於安徽省青陽縣城西南20公里處,距長江南岸貴池市約60公里。方圓120平方公里,主峰十王峰1342米,為黃山支脈,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九華山共有99座山峰,以天台、十王、蓮華、天柱等9峰最雄偉,群山眾壑、溪流飛瀑、怪石古洞、蒼松翠竹、奇麗清幽,相映成趣。名勝古蹟,錯落其間。

位於中國四川省峨嵋山市境內,景區面積154平方公里,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和佛教名山;是一個集自然風光與佛教文化為一體的中國國家級山嶽型風景名勝。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相傳佛教於公元1世紀即傳入峨嵋山。近2000年的佛教發展歷程,給峨嵋山留下了豐富的佛教文化遺產,造就了許多高僧大德,使峨嵋山逐步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影響甚深的佛教聖地。全山共有僧尼約300人,寺廟近30座,其中著名的有報國寺、伏虎寺、清音閣、洪椿坪、仙峰寺、洗象池、金頂華藏寺、萬年寺等。

印度朝聖

去印度朝聖,佛陀聖跡有很多,而且有很多聖跡已經埋沒在歷史的塵封之中,眾生福慧淺薄,無緣再看到。現有的印度尼泊爾朝聖十八大聖跡線路,是根據蟬友圈·佛旅網創始人衲木錯,在多年的印度尼泊爾帶團朝聖實踐和朝聖體悟中,創新性地開闢了一條由順時針方向的佛陀朝聖線路。這條朝聖線路查閱了大量的佛教經典,徵求許多國內外高僧大德的開示。這條朝聖路線成功地開闢,對於印度尼泊爾佛教朝聖,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對於圓滿朝聖佛陀,體味佛陀正法和修行具有重要意義。

1、出 生——藍毗尼園:2500多年前佛陀出生時的腳印和沐浴的聖池;

2、成 長——佛陀祖國迦毗羅衛國的遺址和佛陀舍利塔;

3、出家——拘屍那羅森林南丹格爾

4、成道——菩提伽耶:娑婆世界的中心,最堅硬的地方。苦行林,尼連禪河,賢劫千佛成道的金剛座、菩提樹,正覺塔和佛陀親自開光的25歲等身像,480多座佛塔群,全世界佛教徒最嚮往的地方。

5、初轉法輪——鹿野苑。佛陀三轉*輪地,為五比丘宣說了四聖諦、八正道,成立最早的佛教僧團。佛陀舍利塔和最莊嚴的阿育王石柱(印度國徽以此為標誌)。

6、涅 槃——拘屍那羅。佛陀最後度弟子須跋陀羅和涅槃後金剛力士放金剛杵處,佛陀最後說法處,佛陀荼毗塔,佛陀涅盤塔,佛陀6.1米最為莊嚴之涅槃像,拘屍那羅八王分舍利之地,佛陀舍利塔,佛陀聖體停放七天供人天瞻仰之地。

7、竹林精舍——佛教第一座精舍,佛陀洗浴的聖池迦蘭陀池;在此宣說諸多經典,如《佛說般舟三昧經》等。

8、祇園精舍——佛教第二座精舍,《金剛經》、《佛說阿彌陀經》、《楞嚴經》、阿含部等經典均在此宣說佛陀宿舍-健陀俱提精舍,佛陀講經台,阿難菩提樹;央掘摩羅塔、給孤獨長老塔等。

9、西天靈山——靈鷲山。佛陀講成佛之經典《法華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大般若經》等重要經典之靈鷲淨土,佛陀依然在此講經說法;隋朝時,智者大師讀《法華經》至「藥王菩薩本事品」時,忽入定中,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

10、降凡處——桑克希亞。佛陀上忉利天為母說法後(《地藏經》)乘金色天梯降凡處,帝釋天、大梵天陪伴左右;佛教第一尊佛像產生之地;曲女城大法會玄奘大師辨經處。

11、神變處——吠舍離。(廣嚴大城靈塔中,如來思念壽量處)佛陀在廣嚴城外示現神通降服96種外道,佛陀預告涅槃處,佛陀舍利塔,阿難尊者舍利塔,首位比丘尼出家地,維摩詰大士故居,第二次經典結集之地。

12、世界佛教中心——那爛陀大學,蓮花生大士、寂天菩薩、玄奘大師等高僧大德曾在此參學講經。舍利弗尊者舍利塔;玄奘法師求學、辯經弘法地;規模宏大的佛教遺址。

13、玄奘大師紀念館——玄奘大師頭蓋骨舍利、佛陀腳印(千幅輪)、妙法蓮華經血經。

14、經典結集——佛教第一次經典結集之七葉窟,五百大阿羅漢結集之山洞。

15、雞足山——祖師迦葉尊者入定在此山中,等候彌勒菩薩下生傳授佛陀衣缽。

16、恆河——最古老的的城市瓦拉納西(6000多年歷史),觀賞世界最美麗的日出—恆河日出,迎請佛教最重要的聖物佛陀舍利所化的恆河沙(金剛沙),印度教沐浴與焰口聖地

17、世界八大奇蹟之泰姬陵、紅城堡(印度三大紅堡之一),建築博物館。

18、印度首都德里,朝聖藏於印度國家博物館佛陀舍利。印度首都德里遊走於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印度首都、各大城市與農村,深入了解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今昔,全方位體驗印度古今宗教、文化等各領域。真實感受真正的印度。   [1]

參考文獻

  1. 中國佛教四大聖地,搜狗, 2012-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