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佛教典故------本生故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如何泥濘路,如何重荷車,一旦黑牛曳,彼可為捷運!」

本生故事

  「如何泥濘路,如何重荷車,一旦黑牛曳,彼可為捷運!」

  昔日,于波羅奈都城,有梵與王治國。那時,釋迦菩薩宿於母牛胎內,出生後隨養牛主來到某村。當養牛主在一老婦家住宿幾天,又無碎銀作為住宿費用時,便將這隻幼牛犢當作報酬,付給了這位孤苦伶仃的老婦人。

  於是,老婦與牛犢開始相依為命。白天,老婦將好點的飯菜餵給牛犢,自己則吃差點的飯菜。晚上,老婦讓牛犢睡在家裡唯一的床上,自己則在床邊和衣而睡。如此細心地照料,就像養育親生兒子。(老婦如此慈悲平等)

  牛犢長大之後,老婦將它取命為黑子。因為它毛色純黑,兩眼也炯炯有光。由於這牛溫順和藹,行儀正當,所以受到村人們的喜愛。村中兒童每天都要和它玩耍,一天不在一起都覺得少了一件事似的。

  某一天,黑子心想:「我母(老婦)非常貧窮,但仍將好食物留給我,自己吃差的。如此辛苦地養育我,無怨無悔。我應該為母親蓄財,讓老人家過點好日子!」自此以後,這牛很少與兒童玩耍,只為尋財而四處奔走。

  一天,有商隊率百台貨車來到村外。他們準備渡過一條淺河,去到對岸的鎮上經商。然而,商隊所率拉車的牛,沒有能力拖車到達對岸。

  一時之間,商隊眾人大急。商隊主想到一個辦法,去各村高薪聘請力氣大的牛主,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於是,菩薩(黑子牛)與許多村牛來到渡口。當其他村牛試着拉百台貨車時,都無能為力。最後只剩下黑子牛,安靜的站在一旁。

  商隊主的兒子,是一位牛類鑑定家,他仔細觀察黑子牛,知道是一深不可測的良牛。他與父親私語片刻,然後發問:「這是一頭良牛,請問誰是它的主人?」眾人回答:「它是自己來到,沒有主人!」

  商隊主心想:「聽兒子說,這牛肯定能拉動一百台貨車。而恰好它又沒有主人,今天我們賺大了!」於是,商隊主以鋼繩縛住牛鼻,讓黑子牛拉車前進。但黑牛因工錢未定,停止不動。

  商隊主的兒子,知道黑子牛的心意,便對牛說:「你如果能拉車過河,我們付給你一千個金幣!」黑子牛聽罷,自動前進。它背負着百車貨物,一步一個腳印的,艱難地到達對岸。

  拉車成功後,商隊主卻想欺騙黑子牛。他只拿出五百個金幣,用一個布包裝好,掛在黑子牛的脖子上。黑牛因工錢未付足,便攔在貨車的前面,阻路而立,使商隊不能前進。

  商隊眾人跑來,想一起用勁推開黑子牛。然而,牛腿像鐵板釘釘,絲紋不動。任商隊眾人用盡力氣,也不能讓黑子牛挪動半步!

  商隊主的兒子,知道黑子牛因工錢不足而阻路。於是,他再拿出五百個金幣,裝進那個布包,湊足一千個金幣。黑子牛見工錢已足,便自行讓路,前往村中自己的家。

  村里兒童見到黑子牛,紛紛上前詢問:「你脖子上掛的是什麼?打開來看看!」黑子牛搖頭,然後故意大吼,作恐怖狀,嚇跑眾兒童。

  於是,黑牛終於安全回家,前往母親面前,將千金布包交給老婦後,倒地便睡。它實在太累了!身心疲憊不堪!這頭忠誠、孝順的黑牛,除了付出自己身體的極限體力,還要去應對人類的狡詐與危險,它沒有因此而累死,就算是很幸運的了!

  老婦見到一千個金幣的布包,經過觀察思考,大略明白黑子所做之事。她望着已經酣睡,疲憊不堪的黑子,心疼不已:「兒啊!我怎麼忍心讓你做工賺錢!你為什麼要做這些辛苦之事!」

  於是,等黑子醒來,老婦用香湯給牛洗澡,將黑牛全身塗上香油。接着,老婦烹飪出許多美食,親自餵黑子牛吃飯。之後,老婦過上比較寬裕的日子。其後,黑子牛與老婦各自命終,隨業報離世而去。

  佛陀說完這個本生故事,作因緣結語:「諸比丘!那時的老婦,是蓮華色;黑子牛即是我。」[1]

佛典

佛教的經典 。[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