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佛教典故------改善言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仇其離謗聖賢人,屢諫無聽反倍瞋;

  捷感惡瘡頭至足,即時墮獄苦難陳。」

改善言行

  詩曰:

  「仇其離謗聖賢人,屢諫無聽反倍瞋;

  捷感惡瘡頭至足,即時墮獄苦難陳。」

  車匿是陪伴悉達多(佛陀的俗名)王子離開世俗生活,出家修行時的侍者,當悉達多王子究竟證悟,成為佛陀時,車匿也出家為比庫。但儘管身為比庫,他卻因為自認與佛陀的關係密切而非常頑強、憍慢。他經常說:「佛陀出離世間、出家修行時,只有我一人隨侍在旁。但現在,舍利弗和大目犍連(出生為婆羅門)卻說他們是佛陀的大弟子,而且有權指導我們!」

  當佛陀糾正他的行為時,他保持緘默,事後卻仍然毀謗、揶揄舍利弗和大目犍連兩人。佛陀因此幾次勸誡他:「車匿!舍利弗和大目犍連兩人都是卓越的比庫,並且善待你,你應該親近他們,並友善對待他們!」

  雖然佛陀多次勸誡,車匿仍我行我素,繼續詬病、毀謗舍利弗與大目犍連。佛陀說車匿無法立即改過,但等到佛陀入滅後,他就會知所變化。

  佛陀入滅的前一夜,喚阿難到床邊來,並告訴阿難在他入滅後,默擯車匿,也就是說所有的比庫都不要理睬他,也不要邀請他參與任何事。

  佛陀入滅後,車匿領教到其他比庫對他的態度後,深切後悔過去錯誤的言行舉止,因此向僧伽認錯和致歉。從此以後,他改變言行,並且在禪修時遵照他們的指導,不久就證得阿拉漢果。[1]

佛典

佛教的經典 。[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