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佛教典故------尼彌王的故事--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常布施為基礎

尼彌王的故事--四

  從上一集,尼彌王,當長大了就傳承父親的王位。一就王位,就蓋了五個布施堂,每天給布施衣服費、食物費。每個布施堂共十萬嘎哈巴納。他自己通常只持五戒,佛日就持八觀齋戒,還說服民眾累積福報,以常布施為基礎等功德。他的國民大部分也跟隨國王的話而奉行,所以他們去世之後,都往善道使各個天界裡都充滿了天人(的天人稠密)。

  由於他勸導人民往善道,使他的名譽傳遍整個南詹部洲。他精進的善行比前一任國王都明顯,他的名譽也擴張到各個天界。

  有一次,在月圓十五尼彌王持八觀齋戒,他早晨起床提身單盤打坐想:「無量的布施與修梵行,哪一個功德比較多?哪一個效果比較廣?」

  他無法解決這個疑問,使帝釋天王的忉利天境界熱起來,所以天王就觀察看看就知道尼彌王他在擔心他自己懷疑此問題。所以天王就單獨下來使整個宮殿全光量,天王直接到尼彌王的臥房在空中光輻射。

  尼彌王看到如此,非常法喜全身雞皮歌搭,就問帝釋天王:「您是天人、藝術天人或是喜愛布施的蒂釋天王,您的光才那麼漂量。您只是顯現給我看而不說我怎麼知道您是誰呢?您是哪一位請您回答,祝福夜晚來參訪的客人如您。

  Sagga天王說:「聖君如您,我是帝釋天王,刻意來找您,請您不要害怕,在您心中有何懷疑的問題請您發問。」

  尼彌王心理覺得很驚訝,帝釋天王王怎麼知道他自己的疑問,尼彌王非常開心,就問掛在心中的此問題:「天王,您是善來,真是為我刻意來援助,我懷疑的是布施與持戒修梵行之間,哪一個效果比較多,邀請您詳細說明。」

  帝釋天王就回答說:「聖君如您,生在王族的人是因為低程(低級)的修梵行。生為 天人就是因為中級的修梵行。不過解脫的人是因為高級的修梵行,所以可見修梵行的供德或效果多於布施好幾千萬倍,請您繼續修梵行。

  然後,帝釋天王就以自己的前世來舉個例子,在雪山森林是個安靜的地方,是個隱士修梵行的地方。在廣大的雪山森林的北邊,有一調河名「席他」,這條河非常寬、非常深不容易渡河,但是這條河的水特別清靜、乾淨、清澈。

  在這條河附近有黃金山,顏色如夏天染燒森林的火,整天整夜光輻射。這裡的山有一萬隱士居住,個自在山底修行禪修,在各個山谷精進嚴格的修行、持戒清靜,往前努力的打坐,有修禪定為目標。

  有一天,一位隱士穿者很整齊非道帕拉那喜城市來托缽,扶持接受實物的器皿走到臣士的家門口。

  臣士看到隱士的威儀就發喜心,請隱士進來家裡,俸飯菜甜點來招待到飽滿。

  臣士也是如此招待隱士了兩三天,對隱士有點熟悉,就問隱士說:「尊者,您常住在哪裡?」

  隱士就回答說:「我常住在干查那山,雪山森林的北邊。」臣士繼續問:「您是一個人住還是很多人一起住。」

  「優婆塞,您說什麼話,在干查那山有上萬的隱士住那裡的,而且都具有神通,可以在空中飛,而有不同種身通等。」

  臣士如此聽到就知道這位隱士具有威德力,而且很驚訝有那的多具有種種身通的隱士。就開始想要出家,修行作隱士,如你一樣做,請你許可我跟者您去黃金山出家可以嗎?

  隱士就說:「臣士您是國王的教授,雖然您的地位很高,但還是要隨國王服務國事,還不算自由,我無法帶您去。」 臣士如此聽,但想出家的念頭一點也不消失,但是事情如何現行呢。[1]

佛典

佛教的經典 。[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