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佛教典故------買富賣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布施不用是富人才一定有的,因為佛教所說的布施,不是指錢財的施與,就是看見別人行施,心理不起嫉妒,不生瞋恨,而同生歡喜心,就此,你的功德,也和布施的人同等。這麼簡單的善事,為何我們不做呢?

買富賣貧

  在阿槃提國宣化後的迦旃延,在回到舍衛國聽到佛陀說法的路上了,見到一位婦人手持水瓶,坐在河邊大聲的嚎哭。尊者一見,不覺油然地生起同情憐憫心。他怕這個女人因什麼失意的事想不開,而投水自殺。因此,他就向前問道:

  「婦人!什麼事情使你傷心,要在這裡嚎哭?」

  「不要你管,告訴你有什麼用?」婦人哭的聲音更大了。

  「婦人!告訴我,我是佛陀的弟子,我可以幫助你解決苦難的問題。」

  「你是沒有辦法的,你看世間上這麼不平,貧富如此的懸殊,我是一個苦命的窮人,一生都受苦,我給貧窮的苦難折磨得實在不想活了!」

  女人說後,像要往水中跳的樣子,迦旃延趕快上前一把拉住她,非常慈悲和同情的開導她道「婦人!你不要傷心,世間上的窮人很多,不僅是你一個人。同時,窮人並不一定是苦或不幸,富人並不一定就是快樂。你看那些擁有奴婢和田宅的富人,他們天天仍然為貪慾瞋恚的煩惱受苦。為人只要平安的生活就好,貧窮值得什麼悲傷?」

  女人不耐煩的掙扎着說道:

  「你是一位出家的沙門,你能看得開世情,但我們不能。你要知道,我是這裡大富豪的奴隸,我窮年累月的做着奴役,衣食不周,沒有自由,而且我那黑心的主人,慳貪暴惡,沒有絲毫慈心,我們做事,稍有差池,打罵交加,叫我們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想到這些痛苦都是由於我的貧窮所致,怎麼不叫人為窮苦悲傷呢?」

  「婦人!既然如此,你不要悲傷,我告訴你一個解脫貧窮和發財的方法。」

  「是什麼方法啊?」婦人把眼淚揩拭一下,望着迦旃延。「這個方法很簡單,你既然為貧窮而受苦,那你可以把貧窮賣給別人!」

  「貧窮可以賣給別人?」女人驚叫起來:「你不要這麼亂說,如果貧窮可以賣給人,那世間上就沒有窮人了。又有什麼人肯買貧窮呢?」

  「賣給我,我肯買!」迦旃延回答。

  「貧窮可以出賣,而且也有你買,不過,出賣的方法,是怎樣的呢?」

  「要布施!」尊者開示道:「你要知道,人生的貧富各有因緣。貧窮的人所以貧窮,是前生沒有布施和修福,富貴的人所以富貴,是前生肯布施和修福。因此布施和修福是賣貧買富的最好辦法。」

  女人聽後,智慧開朗,她想,到了今天才明白致富之道。但她隨後就苦着臉問道:

  「尊者!你說得不錯,我確實明白了發財的方法。不過我極其貧困,我是一無所有的人,就是我手中的水瓶,還是我那愛財如命的主人所有,你叫我怎麼樣布施呢?」

  迦旃延把自己的缽交給女人,說道:「布施不一定要錢的,見到別人布施,自己歡喜也可以。現在你持此缽盛水給我,作為你對我的布施!」

  女人此刻真正明白布施的意義,當即依教奉行,後來她以供水功德,得生忉利天享樂。佛法,不分貧富,是什麼人都可以奉行的。

  布施不用是富人才一定有的,因為佛教所說的布施,不是指錢財的施與,就是看見別人行施,心理不起嫉妒,不生瞋恨,而同生歡喜心,就此,你的功德,也和布施的人同等。這麼簡單的善事,為何我們不做呢?[1]

佛典

佛教的經典 。[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