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佛教典故-----佛歡喜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佛歡喜日,備辦百味飲食,廣設盂蘭盆供,供養眾僧,這樣做既可為在生父母添福添壽,又可為已逝的父母離開苦海,得到快樂,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佛歡喜日

  佛出世間以利生為本懷,凡有所作,皆想帶給眾生安樂,拔除眾生痛苦,所以,若見眾生,舍惡向善,轉迷成悟,返妄歸真,離苦得樂即暢佛出世本懷故佛歡喜。

  盂蘭盆節的儀式,在於供僧,其精神在於孝親報恩。這一天是眾僧經過三個月的結夏安居,前來見佛陀報告修行成績的日子。佛陀聽了弟子們修行有進步,生歡喜心,所以叫佛歡喜日。在佛歡喜日供僧(即供食品、衣布、藥品等),可仗眾僧威神之力而得無量功德。佛的一位弟子,即「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也在這一天設孟蘭盆供,供養十萬眾僧,回向給其已往生的母親。這其中還有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即男女老少皆知的「目連救母」。這故事傳進中國後,在南北朝梁武帝的提倡下,盂蘭盆法會盛極一時,一直流傳到現在。

  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目犍連得到神通後,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他用天眼觀察,看到已逝去的母親在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頭不成人形。

  目犍連十分傷心,於是用缽盛飯,用神力送給母親吃,但是飯剛送到他母親手中,尚未入口即化為灰燼。

  目犍連無奈,請求佛陀幫助救拔母親。佛陀說:「你母親罪孽深重,你一人救不了,要靠十方僧眾的力量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眾僧結夏安居修行圓滿的日子裡,敬設盛大的盂蘭盆供,以百味飲食供養十方眾僧,依靠僧眾的力量,救出你的母親。」

  目犍連依佛陀所授,母親真的脫離了餓鬼道。

  佛陀說:「今後凡佛弟子行慈孝時,都可於七月十五日時,佛歡喜日,備辦百味飲食,廣設盂蘭盆供,供養眾僧,這樣做既可為在生父母添福添壽,又可為已逝的父母離開苦海,得到快樂,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1]

佛典

佛教的經典 。[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