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佛教典故-----眾生的煩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眾生種種煩惱苦痛,佛陀安住不煩惱苦痛,眾生種種煩惱苦痛,佛陀安住不煩惱苦痛。

眾生的煩惱

  眾生貪求欲樂,佛陀不貪求,眾生貪求欲樂,佛陀安住不貪求。

  眾生滿懷憎恨,佛陀不憎恨,眾生滿懷憎恨,佛陀安住不憎恨。

  眾生種種煩惱苦痛,佛陀安住不煩惱苦痛,眾生種種煩惱苦痛,佛陀安住不煩惱苦痛。

  釋迦族的迦毗羅衛城,和拘利族的拘利城緊臨盧奚多河兩岸,兩個城市的農民都用盧奚多河水灌溉。有一年,發生大旱災,他們的米谷和其它的農作物都受到威脅,兩岸的農夫都想把河水引到自己的田裡。拘利城的農夫想把水改道,引導河水來灌溉他們的田地,但迦毗羅衛城的農夫加以抗議,他們認為如果拘利城農夫的計策得逞,那麼他們的田地就沒有水灌溉,農作物就不可能成熟。

  雙方都想獨占河水,因此都懷有瞋恚和恨意。兩個城市農人間的爭吵像野火般,漫延開來,而傳到雙方統治者的耳里。兩邊都找不出妥協的辦法,就準備戰爭,用武力解決。

  佛陀知道他在河兩岸的親戚們正準備戰爭。為了他們的安寧和幸福着想,他決定加以阻止,就一個人單獨到河的中央。兩岸的親戚看見他時,都把手上的武器放在一邊,向佛陀禮敬。佛陀告誡他們:「你們不應該為少量不具重大價值的水大動干戈,傷害彼此更有意義的生命。你們為什麼要採取這種不道德的作法呢?今天,如果不是我在這裡的話,你們的鮮血現在已經像河水般淌滿地上了。你們懷抱着恨意過日子,而我對任何人都沒有恨。你們的道德感薄弱,而我德行清靜。你們自私為己,敵意增長,而我沒有絲毫的自私心態。」雙方聽完佛陀的勸誡後,對於自己的愚痴感到羞恥,一場流血戰爭因此得以倖免。[1]

佛典

佛教的經典 。[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