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佛教典故-----不懷憤怒和瞋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像舍利弗這樣的阿羅漢不懷任何憤怒和瞋心。如同大地和門柱一樣的耐心、寬容和堅定,他的內心永遠祥和、清淨。

不懷憤怒和瞋心

  「龍性猛惡,不能自持,瞋心或起,當忘所制。」

  阿羅漢猶如大地,耐心具足,若受人刺激,也不憤怒;阿羅漢虔誠堅定,一如因陀揭羅;阿拉漢內心安祥清淨,如無污泥的池塘,不再生死輪迴。

  結夏安居結束時,舍利弗正準備與其它比庫一同外出。有位對舍利弗懷有怨懣的年輕比庫卻向佛陀抱怨說,舍利弗辱罵,鞭打他。佛陀就請人召請舍利弗來解釋,舍利弗不辯別自己的清白,卻說:「世尊!堅定持戒並且觀身的比庫,若有對不起其它比庫的行為,怎麼可能不道歉,就逕自出外去呢?我像大地一樣,花卉綻放時,沒有任何喜悅的感覺,垃圾與糞堆積在上面,也不憤怒。我也像門墊、乞丐、斷腳的公牛一般,對污穢的血肉之軀感到厭惡,不再執着於它。」

  舍利弗謙虛地說完之後,犯錯的年輕比庫深感愧疚,承認自己指控舍利弗的錯誤。佛陀建議舍利弗接受年輕比庫的道歉,免得年輕比庫將來受業報。年輕比庫就恭敬地懇求舍利弗寬恕。舍利弗也誠摯的原諒他,並且重述如果自己有任何不對的地方,也請他能原諒 。

  所有在場的比庫都讚嘆舍利弗,佛陀說:

  「比庫們!像舍利弗這樣的阿羅漢不懷任何憤怒和瞋心。如同大地和門柱一樣的耐心、寬容和堅定,他的內心永遠祥和、清淨。不懷憤怒和瞋心」[1]

佛典

佛教的經典 。[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