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餘珍娣-「子弟兵的好母親」(華再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子弟兵的好母親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子弟兵的好母親》中國當代作家華再清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子弟兵的好母親

她是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湟里鎮武宜村的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幾十年前,當農村出現「徵兵難」時,她毅然將獨生子送到軍營。在她的帶領下,地方上掀起了「徵兵熱」,湟里鎮成為常州市徵兵工作先進單位。

兒子參軍不久,母親盼來了第一封「軍信」,「媽媽,我上部隊,你更辛苦了,因為我在家時挑擔、鋤地等種田的重活不需要你干。可現在爸爸和姐姐要教書,你一人在家裡要種好5畝多地,我真擔心你的身體吃不消。媽,種不下的話,您就向村幹部提出來,推掉一點算了……」看完信後,媽媽趕緊回信:「東兒,只要你在部隊好好干,媽媽再苦再累也是甜。田嘛,農民不種地,解放軍哪來糧食吃呢?你不必擔心媽媽……」果然,她不光種好了自家責任田,相反還把年老體弱的婆婆和剛出嫁的小姑的2畝責任地也接了過來。當時,一個婦道人家,要種好7畝8分8厘地,談何容易?3年共交糧二萬餘斤。每年水稻收割後,還種一茬四季青草坪,以增加經濟收入。這不,兒子參軍期間,家裡蓋起了三層高樓,卻不料鬧了個笑話,兒子探親摸錯了大門!兒子看看新樓房,再看看消瘦的母親,不由得激動地對媽媽說:「媽媽,我一定在部隊好好干,不辜負您的希望。」不久,兒子在部隊被評為「國防勇士」。

每逢「八一」,她知道這是部隊最隆重的節日,總要早早向兒子所在連隊寄上300元錢,作為連隊戰士們的節日加餐費。錢雖少,但情誼不小,在當時八十年代300元也不少了。雖然首長一次又一次將錢如數退回,但餘珍娣還是一次又一次寄去,最後首長盛情難卻,只得收下。團長給常州市武進區政府來信,請政府一定要表揚這位母親。夏天,她牽掛戰士們夜間訓練被蚊蟲咬傷,寄去風油精、清涼油;冬天,她生怕戰士們手腳長凍瘡,又寄去了凍瘡膏、護膚霜。春去秋來,鞋甸手套,她一寄總是81份,這「81」數字中滲透了餘珍娣對部隊的愛和戰士的情。每年春節前夕,她總要去部隊看望戰士,在自家責任田裡種出來的土特產:花生、瓜子、年糕、粽子,大包小包,挑上一擔上部隊,給戰士們分享。叫她媽媽的不只是兒子華國棟,一聲聲親妮的「媽媽!媽媽!」是全連戰士的心聲。兒子退伍那年的「八一」,她與丈夫、女兒自編自演了一台具有濃郁家鄉風味的文娛節目,去部隊慰問演出,《見了你們格外親》、《解放軍同志請你停一停》……一個個節目都安撫着戰士們的心,特別是當餘珍娣與兒子華國棟對唱的一曲《兩地書,母子情》時,激動了全連戰士們。團長江俊上前握着餘珍娣的手感激地說:「你真不愧是子弟兵的好母親。」

現在兒子雖然退伍了,但餘珍娣關心國防的熱情不退。為了使軍人在部隊安心工作,餘珍娣與丈夫一道在家鄉成立了江蘇省首家「軍屬聯誼會」,專門為烈軍屬排憂解難,讓軍屬自強自立,互相幫助。武宜村第l7村民小組郭巧娣的兒子去當兵後,使原來並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貧困。餘珍娣了解這一情況後,立即上門溝通,並手把手地教郭巧娣種草坪,使郭巧娣擺脫了貧困。安北村許水剛去海南島參軍後,其母始終不放心,整日在家瞎猜想,心驚肉跳怕打仗,結果生病躺在床。當餘珍娣了解這一情況後,立即趕到許家,頭靠頭地做許母的思想工作,將自己兒子去部隊後的親身經歷講給許永剛的母親聽,結果是將心比心,打消了許母的顧慮。安北村軍屬董偉軍家,3.8畝麥子收割在田裡,突然颳起了陣風,眼看就要下雨,怎麼辦?軍屬董大伯急得在田埂上直跺腳。餘珍娣了解情況後,帶領軍屬聯誼會人員火速支援,終於在雨前搶收完畢。戰士萬錫軍在部隊幹了8年,一心撲在工作上,疏忽了個人問題,28歲尚未談戀愛。看到同齡人都抱上小孩了,心急如焚地來信請餘珍娣幫助物色對象。這時正巧的有一個姑娘叫巢紅霞也來信請餘珍娣物色一個軍人作為終身伴侶。巢紅霞來信說:「小時候的理想是參軍,長大後卻未能實現,現在的理想是當一名軍嫂,終生為軍人服務」。在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裡,經過餘珍娣這位特殊「紅娘」的牽線,兩位有情人喜結鴛鴦。

自「軍屬聯誼會」成立後,已為30多個光榮人家及20多名戰士解決了這樣和那樣的具體問題,受到了廣大烈、軍屬家庭和軍人的讚揚和歡迎。[1]

作者簡介

華再清,81歲,江蘇常州市武進區人,被評為常州市武進區「十佳雙擁」信息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