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輝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何輝燕(1913-1991),湖北省大悟縣人。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三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
簡介
何輝燕 | |
---|---|
[1] 來自360網]] | |
出生 |
1913年(日期不詳) 湖北大悟縣 |
逝世 | 1991年10月10日 |
國籍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職業 | 軍人 |
履歷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方面軍第四軍十一師三十一團連長,連政治指導員,營政治委員,第四軍醫院政治委員,第十二師司令部通信科科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三分校二大隊大隊長,第七分校一大隊大隊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晉綏野戰軍三五八旅參謀長,呂梁軍區第十軍分區司令員,西北野戰軍第七縱隊十旅旅長,第一野戰軍七軍十九師師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朝聯合新建鐵路指揮局副局長兼鐵道工程五師師長,解放軍鐵道兵軍長,鐵道兵參謀長,大興安嶺會戰指揮部指揮,鐵道兵西南指揮部司令員,鐵道兵副司令員。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生平
何輝燕 [1] 是湖北省大悟縣人,1913年出生。1929年參加紅軍,歷任紅四方面軍4軍11師31團班長、排長、連長、指導員、營政委、4軍醫院政委、4軍衛生部政委、12師司令部通信科科長。抗日戰爭,何輝燕一直在抗大工作,擔任過3分校大隊長 和7分校大隊長,他還到延安軍政學院學習。解放戰爭,何輝燕歷任晉綏野戰軍385旅參謀長、西北野戰軍7縱10旅旅長、一野7軍19師師長。 1953年,何輝燕入朝,擔任鐵道兵5師師長、中朝聯合前方鐵道運輸司令部新建鐵 路指揮局副局長兼鐵道工程5師師長、志願軍鐵道兵指揮部副司令員,率部參加了1953年反登陸戰役緊急備戰、戰洪峰前進搶修鐵路。獲朝鮮二級自由獨立勳章。鐵道兵從朝鮮回國後,鐵道兵領導機關搬到黎湛、鷹廈鐵路現場,直接指揮到師,沒有軍的建制。1956年8月,組建鐵道兵1軍,何輝燕1957年畢業於高等軍事學院,任鐵道兵1軍軍長。1軍的任務是修建蘭新鐵路。何輝燕帶領1軍的2、7、9師進入新疆,負責公廟子至銀川段和修建叄盛公黃河特大橋。1軍揮師塞外,穿越河套,沙漠築路,征服黃河天險,提前5個月完成了任務。1962年11月,黨中央決定鐵道兵擴編10萬人,承擔修建森林鐵路公路任務。擴編後的隊伍,先後有3個師進入小興安嶺、長白山林區。1964年2月,組成大興安嶺會戰指揮部,由鐵道兵副司令員郭維城兼任指揮。9月,郭維城去西南叄線領導鐵路建設,已經擔任鐵道兵參謀長的何輝燕接任大興安嶺會戰指揮部指揮。大興安嶺會戰的主要任務是修建嫩江至古蓮677公里的鐵路,其沿線大都是無人區。1965年3月,大興安嶺會戰指揮部的工程部改為大興安嶺林區指揮所,代號505部隊, 何輝燕任指揮。第一期工程400多公里,1967年通車,第2期工程1972年通車。參加建設的是鐵道兵第3、6、9師。何輝燕還擔任過鐵道兵西南指揮部司令員、鐵道兵副司令員。
榮譽
何輝燕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91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