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何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何赤,原名何应圣,1904年出生于海南崖县一区保平村(今属三亚市崖城镇)。他秉性憨厚,待人真诚,心地善良,勤奋好学。八岁进入本村私塾念书。1914年保平私塾改为国民初级小学,废除八股文章,教授新文化,何赤进入国民初级小学又从头读起,1918年毕业。1919年考入崖县县立一高小学就读,这时正值五四运动时期,各个学校的学生都被五四运动的波涛所推动,纷纷卷入五四运动的洪流。1922年。何赤在学生会的带领下,积极参加破除迷信,毁神像、神庙和剪辫子的活动。1923年何赤高小毕业后,因家庭经济拮据不能进入中学,只好转进保平书院举办的“国文专修班”学习初中课程。

   1925年,麥-利用假期回家進行革命活動,他先後同共產黨員陳英才、陳世訓、黎茂萱等在左派縣長陳善的支持下,籌辦國民黨崖縣黨部和縣農民協會,並舉辦農運骨幹學習班,大力培養鄉村農運骨幹,發展農民協會,何赤深受影響。1926年,保平村農民協會成立,何紹堯被選為主席,李福崇為副主席,何赤當選委員。在保平書院校長徐國魁和教員陳學熙的支持下,農民協會辦起平民學校,讓無錢上學的農民子弟免費入學讀書,積極發動婦女進入識字班學習。把男子編成文化班,婦女編成識字班,分別授予政治理論及文化知識,教唱革命歌曲。何赤在識字班裡擔任教員。保平農民協會發動會員在鐵土塘左側開墾一塊古老墓山進行生產,收入作為農會活動經費。在開發鐵土塘荒山時,被村裡的風水先生何應星阻止,何赤、何紹堯等發動農民展開激烈鬥爭並取得勝利。此外,在清理祠堂賬目和反對封建剝削的鬥爭中,何赤都表現突出。1927年春,經麥-介紹,他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10月,何赤滿懷革命豪情,偕同村中青年周永章奔赴廣州,考入黃埔軍校,被分配在葉挺領導的陸軍教導團。12月11日,何赤參加了震驚中外的廣州起義。起義軍占領廣州後受到國民黨反動派的大反撲,起義軍英勇奮戰,但是終因眾寡懸殊而失敗,-撤退到海豐縣,後來在海豐縣委的安排下,何赤等一批不懂粵語的外地學員被送至香港。1928年3月,何赤在組織的安排下,從香港安全返回崖縣,繼續他的革命生涯。當時正值崖縣反動分子王鳴亞大舉「進剿」藤橋地區的共產黨,按照組織指示,他暫時隱蔽下來,待機開展革命活動。    1930年春,以求職為掩護進行革命活動的共產黨員林克澤按照上級的指示來到崖城、港門、保平恢復黨組織,開展革命鬥爭活動。他將港門地區的黨員吳秉明、吳金琪、王毓桂,保平村的黨員何紹堯、何赤、李福崇,臨高的黨員羅家仁等恢復為一個黨支部,即保港支部,吳秉明任書記。為了聯絡被國民黨-在崖城監獄的共產黨員李福海、吳鴻運以及林吉祥等進行獄中鬥爭,1931年,黨組織派何赤為秘密聯絡員,常借探監為名到崖城監獄傳達黨的指示。1935年春,崖城東南黨支部恢復後,派何紹堯任港門五高小學校長,何赤任庶務,二人以五高小學為陣地開展革命活動。1936年冬,陳世德帶領特委特派員劉秋菊、林茂松到保平,找到何赤、黎茂萱,經過研究決定以梅山角頭為劉秋菊、林茂松的立足點,以釀酒為掩護開展革命活動,何赤等為其籌備釀酒工具、原料。從此,何赤、黎茂萱等經常到梅山角頭村同劉秋菊、林茂松聯繫,接受任務。他們以梅山女婿的身份在這裡進行抗日活動,物色黨員對象,發展黨員,建立黨組織。1937年初,中共梅東黨支部成立。    1939年2月14日午夜日軍侵占榆林、三亞,15日占領崖縣縣城,3月底,崖縣全境淪陷。中共崖縣委成員葉雲夫、陳英才、黎茂萱和何赤、何紹堯等先後到梅山,以此為根據地開展抗日鬥爭活動。1940年開始,中共崖縣委領導班子調整,何赤任宣傳委員。何赤等在保平地區創辦平民學校,組織起農會、婦救會、青抗會和兒童團組織,組織抗日破壞隊,為推動革命形勢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1941年,何赤改任縣委組織部長,時值瓊崖抗日獨立總隊第三支隊成立,兵員缺乏,上級黨組織派陳永泰、陳嘉光來崖縣聯繫發動武裝擴充三支隊。何赤、葉雲夫、何紹堯、林慶墀等發動了20多名青年攜帶武器參加三支隊。在三支隊奉命向東轉移時,何赤被派往三支隊作為崖縣縣委代表,配合部隊完成轉移任務。1942年,日寇、漢奸加緊勾結,到處捕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何赤的妻子慘遭殺害。為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黨組織派何赤等帶人潛入崖城、保平,鋤掉崖城大漢奸黃鼎芬、保平村勾敵通姦的國民黨區長周天章,以及地霸、漢奸周佩武等,給日寇極大震懾。    1943年5月,黑楣嶺崖感辦事處成立,在崖感辦事處的經營下,黑楣嶺成了抗日根據地。10月,崖縣縣委改為崖縣區委,何赤擔任宣傳部長,曾駐崖感辦事處。1944年6月,崖縣區委書記陶文光犧牲,何赤任區委書記。1945年1月,崖縣區署成立,何赤改任崖縣區署區長。此間,何赤經常冒着生命危險出入山區和沿海平原地區施行政令,籌款籌糧,支援前線,發動青年參軍參戰。1945年冬,土倫地區的黎族上層分子麥亞尚等人在敵人的軍事壓力和政治誘騙下,製造了「土倫事件」,何赤臨危不懼,機智勇敢,逃出虎口回到昌感崖聯合縣委,不久調至瓊山定安邊區任區委書記兼區長。1946年8月,又根據組織要求回到昌感縣第三區任副區長。1947年8月調回崖縣任縣委委員兼組織部長。在任期間,他不辭勞苦,對崖縣邊區黨組織的發展和政權建設做了大量的工作。    1948年3月,林慶墀任崖縣縣委書記兼任縣長,何赤繼任縣委委員兼財政科長。他經常同林慶墀等人走村串鄉,集款籌糧,支援前線,並積極參與開展動武競賽,發動青年參軍。1948年5月,為營救被國民黨-在崖城監獄的共產黨員和革命分子,縣委多次派他到崖城偵察地形,繪製地圖,後又同林慶墀嚮導部隊攻打崖城監獄,解救了一百多名被-的同志和家屬。1949年農曆五月初,瓊縱部隊發動九所戰役,何赤肩負保障部隊生活的重任,他深入各區、鄉集款籌糧,組織菜、肉等物資,保障及時供應,配合鄉村黨組織奔走各鄉村組織救護隊、擔架隊、運輸隊,隨時滿足部隊的需要。7月,何赤回到保平村,當地黨組織匯報保平村駐有一個國民黨重機排,並根據情況分析,消滅該排敵兵較為容易,他立即將情況報告縣委,並親自給瓊縱五總五團送情報。五團接到情報後派出偵察員前往實地偵察。23日,五團團長劉英豪派出一個主力營前往保平村,經過二場激戰,消滅了該敵重機排,繳獲重機槍二挺,衝鋒鎗二支,步槍十多支。    1949年底,為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崖縣縣委的主要任務是擴大黨組織,大力動員武裝上前線,發動群眾購買解放公債,籌集糧食,迎接海南解放。此時,何赤負責在戒備森嚴的敵占區和艱苦困難的山區,協助鄉村幹部做好迎接大軍解放海南的各項準備工作。1950年5月,海南島解放,崖縣縣委、縣政府移駐崖城。何赤在發展財政、經濟、稅務、銀行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之後,何赤歷任崖縣人民法院院長,崖縣縣委第三書記兼縣長,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工業部第一副部長等職,1967年退休,1984年改辦離休,享受地專級待遇,1990年因病逝世,時年8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