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巧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何巧嬋 | |
---|---|
國籍 | 中國 |
別名 | 瑩影、小圓、巧兒 |
職業 | 教育工作者 |
知名於 | 香港兒童文藝協會會長 |
知名作品 |
『兒童文學作家』 |
何巧嬋,
出生於廣東省汕頭市,6歲來港定居。文章多以原名發表,
曾使用的筆名包括瑩影、小圓、巧兒等。
早年畢業於柏立基教育學院,後赴澳洲留學,
澳洲雪梨技術大學(UTS)取得文學士,
澳洲麥覺理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取得教育碩士資格,
香港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及教育工作者。
香港兒童文藝協會會長。
曾任教師、教育機構課程主任、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普光學校校長。
現職作家及香港大學教育學院項目顧問,
香港教育大學客席講師及學校總監,
並致推廣閱讀和心靈教育。
截至2015年止,已出版的作品約160本。
作品集
她的著作以面向兒童讀者的非小說類別書籍為主,
《誦詩識字》系列、
《智慧心窗》系列及《打開課室的大門》、《當代兒童文學名家名作》系列、《光蛋惹的禍》、《告老師》、《遇上快樂的自己》、《學好中文》、《家外有家》系列等[1]。 何巧嬋近年的主要作品包括 :
《單手拍掌》、《木棉樹和吱喳》、《貓咪種魚》、《選舉蟹國王》、《遇上快樂的自己》、《育兒可以這樣好玩》、《學好中文》、《養一個小颱風》(香港兒童文學名家精選)、
《兩個半家》、《兩隻看月亮的貓貓》、《明天,回家了》和《七件離家的寶貝》等。
童書可以潛移默化建品格
何巧嬋表示世界各地有很多出色的兒童圖書,但礙於生活環境和文化差異,我們的孩子讀起來,未必容易投入。就以《伊索寓言》中的〈狼來了〉為例,「這個故事雖然好,但身處香港的小朋友,又何來見到放羊的情景?他們知道什麼是牧羊人嗎?沒有共鳴,就難以代入角色」之所以如此看重孩子能否代入情景,是因為兒童文學作品背後堅負重要任務,「所有童書,都是在頌揚真善美的價值觀,但並非說教式,不是強加給小朋友的,而是透過有趣味,又能引起共鳴的生活情節,在潛移默化中,建立他們良好的品格」[2]。
參考資料
- ↑ 香港公共圖書館. [2019-03-01].
- ↑ 好書共讀﹕社區書櫃裝載本土文化 香港人撐香港書. [2019-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