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文名: 但

拼 音: dàn;tǎn;yàn

部 首: 亻

五 筆: wjgg

倉 頡: oam

鄭 碼: nka

字 級: 一級字(編號0774)

平水韻: 上聲十四旱

部外筆畫: 5

總筆畫: 7

統一碼: 基本區 U+4F46

字形結構: 左右結構

筆順編號: 3225111

四 角: 26210

注音字母: ㄉㄢˋ;ㄊㄢˇ;ㄧㄢˋ

(讀dàn;tǎn;yàn)是漢字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   此字始見於戰國時期文字。   本義是指脫去上衣,露出身體的一部分,也用來表示轉折。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漢典網   )[1]

字源演變

但,形聲字,《戰文編》中從人,旦聲。亻為形旁,旦做聲旁。字型在演變過程中,無明顯變化。 「但」(tǎn)的本義是指脫去上衣,露出身體的一部分,「但」表示脫衣露出上衣或身體的用例不多,古籍中一般用「袒」字表達此義。在古文字中,「人」「衣」作為形旁有時可以通轉。字形採用「亻」(人)作形旁,「旦」作聲旁。在現代漢語中,「但」(dàn)字作為虛詞表示轉折,「但」用法有很多種,不過其表意的傾向是限制性的,往小的方面說的。如作為副詞,表示「空,徒」;「但」表示小的範圍,相當於「只,僅」;作為連詞,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不過,然而」,其實這也是對前面情況的一種否定性限制;「但」同好幾個字具有通假關係。如「但」通「誕」,欺詐。又通「憚」,害怕。  

說文解字

【卷八】【人部】徒旱切 裼也。從人旦聲。  

說文解字注

裼也。 衣部曰:裼者,但也。二篆為轉注。古但裼字如此。袒則訓衣縫解,今之綻裂字也。今之經典,凡但裼字皆改為袒裼矣。衣部又曰:贏者,但也。裎者,但也。釋訓、毛傳皆曰:袒裼,肉袒也。肉袒者,肉外見無衣也。引伸為徒也。凡曰但,曰徒,曰唐皆一聲之轉,空也。今人但謂為語辭,而尟知其本義,因以袒為其本義之字,古今字之不同類如此。 從人。旦聲。 徒旱切。十四部。唐人詩多用為平聲。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字部】 《唐韻》徒旱切。《韻會》盪旱切。《正韻》徒亶切。𠀤音誕。徒也,凡也。又空也。《前漢·食貨志》:民欲祭祀喪紀而無用者,錢府以所入工商之貢但賖之。 又語辭。猶言特也,𦯔也。通作亶。詳前亶字注。 又與誕通。《淮南子·說山訓》:媒但者,非學謾也,但成而生不信。註:但,詐也。 又但馬,一名誕馬。散馬也。《宋書·江夏王義恭傳》:平乗誕馬不過二。程氏《演繁露》:誕馬,猶徒馬。今外官儀從,有散馬前行,名坐馬。亦曰引馬,卽但馬也。《遼史》作䩥馬。  又《集韻》《韻會》徒案切。《正韻》杜晏切。𠀤音憚。義同。 又姓。漢西域都尉但欽,濟隂太守但巴。宋有進士但中庸。 又音鉏,古不知吹人。《淮南子·說林訓》:使但吹竽,使氐厭竅,雖中節而不可聽。註:但讀鉏。 《說文》:但,裼也。《正譌》:偏脫衣袖也。借為語辭。 考證:「又音燕。古不知吹人。《淮南子·說林訓》:使但吹竽,使氐厭竅,雖中節而不可聽。註:但音燕。」謹按淮南子注但讀燕,言鉏同也。謂讀如燕人之言,鉏非讀為燕也。上音燕之燕改鉏,下音燕改讀鉏。  

韻書集成

參考來源

  1. [1],PI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