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伸出手,手心向下(桑梓陌)

伸出手,手心向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伸出手,手心向下》中國當代作家桑梓陌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伸出手,手心向下

上帝問兩個即將投胎的靈魂,來世願意成為什麼樣的人,是想成為手心向上、不斷得到別人給予的人,還是成為手心向下、給予他人並需要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想要的人,其中一個毫不猶豫選擇了手心向上,結果上帝便讓他成為了乞丐,而選擇手心向下的人後來成為了富翁。

手心向上是伸出手掌向人索取,而手心向下,則是一種付出,在幫助別人的同時,幫助自己。寓言極簡地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沒有不勞而獲的幸福,伸手去討要,可以獲得,失掉的或許就是尊嚴,總想着去得到,讓別人來給予自己的人,或許終會事與願違。而懂得付出的人,是富有的。

物質的豐厚是物質生活充裕的基礎,於是很多人會欲求更多,只想着從別人身上獲取利益,於是每天在想着向別人、向生活索求,而不願意付出——親人,理所應當給予自己;朋友,理所應當讓着自己;同事,理所應當幫助自己……但卻忘了古語說:「有來無往非禮也!」除了「得到」,還有一個詞語叫做「付出」。

記得上技校的時候,有個同鄉S,因為年齡比我略小,所以總將她看作是自己的妹妹,與之相處從不計較自己付出了多少。而她也經常會毫不客氣: 「把飯票給我些,我這月忘買了」、「洗髮精呢?我的用完了。」「你從家帶的芝麻醬呢?我吃餅沒啥夾的。」「……」說這些話的時候,她總是理所當然,不曾有半點「謝」意。有一次,因為要給班裡第二天的活動做準備工作,抽不開身及時去食堂吃飯,便請她幫忙帶點吃的,她支吾半天:「我,我今天不去食堂,我有事兒,你讓別人給你帶吧……」縱然是再粗線條的我,心裡也有股涼涼的感覺。之後的她見了我多少都有種想急急逃開的感覺,之後的我們,可想而知了。

後來的後來,我依然是我,依然選擇該出手時手心向下,我努力工作,努力生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在汶川地震、雅安地震等天災降臨到我的同胞的身上的時候,我盡我能力向他們伸出援手;當遇到夜半時分還推着小車賣貨的老人,我儘量買了他剩餘的物品令其早點回家;開車送兒子上學的路上遇到夾着書包奔跑唯恐遲到的孩子,我會一同載他到學校門口;遇到他人遭受傷心痛苦,我會寬慰他:不要怕,雨過總會天晴;遭遇他人無心的傷害,我會選擇原諒,接受那份道歉……

每一個清晨,我都會對自己說:「做個手心向下的人」,即使我自己的人生遭遇坎坷而跌倒,我依然會伸出手,手心向下,撐起身子,從哪裡跌倒我就會從哪裡爬起,用堅強和從容讓自己重新開始。

[1]

作者簡介

桑梓陌,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