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伯示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伯示麥(BETH-SHEMESH)(意即「太陽之家〔廟〕」),是聖經中四處地方的名稱。

基督教的《聖經》又名《新舊約全書》,由《舊約[1]》《新約》組成。《舊約》一共有三十九卷,以古希伯來文(含亞蘭文)寫成,由猶太教教士依據猶太教的教義編纂而成,囊括了猶太及鄰近民族從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2世紀的人文歷史資料。《新約[2]》一共27卷。

簡介

1. 猶大的一個重要城市(王下十四11;代下廿五21),在其北面邊界、與但支派領地接壤之處(書十五10),位于山區向西的谷中,距耶路撒冷以西廿四公里,因而控制了從山區到海岸平原的通道。它的地點可能就是現今的歐魯梅利廢丘(Tell er-Rumeileh),位於一個鞍形山脊上,在日後申斯泉(`Ain Shems)村落以西。發掘工作在1911至12年進行,於1928至32年規模更擴大。在早青銅時代的末期(約主前2000年之前的一段時間),這裡已有民居,並在中及晚青銅時代蓬勃發展,成為一堅固的迦南城堡;於第十九王朝的埃及法老的統治下,它的發展更達到高峰。從晚青銅時代的地層所發現,一塊刻有*烏加列(沙呣拉角 [Ras Shamra])楔形字母的泥版,顯示此地與北面有聯繫。青銅時代末年的出土文物顯着地有大量的*非利士陶器,表示這些原居住在海岸的人已大量的移居內陸,並在此處與新到達的以色列人成為競敵。在士師時期,以色列人定已攻取了這城,因為它已分配為利未支派的城邑(書廿一16;代上六59)。在撒母耳時期,這城肯定已在以色列人手中,因為當非利士人送回約櫃時,他們把它送到伯示麥(撒上六)。大衛與非利士人爭戰的後期,很可能鞏固了這城,而在這裡發現的雙層*牆看來也屬這時期。有證據顯示這城在主前十世紀被毀,可能是毀於埃及王*示撒之手,因他曾於羅波安在位的第五年攻打猶大(王上十四25-28)。在這件事之後一世紀,以色列王約阿施在伯示麥大大的擊敗猶大王亞瑪謝(王下十四11-13;代下廿五21-23)。亞哈斯在位期間,非利士人再次攻取了伯示麥及其他的城邑(代下廿八18),但卻被提革拉毗列色三世所驅逐,因為亞哈斯曾向他求助,並且猶大也成了亞述的附庸國。從被發現的橄欖油提煉廠及制銅場的裝置(自青銅時代已開始存在),也可對王國時期這城市的生活略見一斑。然而這城市到此時已敗落,且最終在主前六世紀為尼布甲尼撒所摧毀。

很可能伊珥示麥(「太陽之城」,書十九41)就是伯示麥。

2. 在以薩迦支派邊界的城鎮(書十九22),這裡的迦南人沒有被趕走,只臣服於以色列人(士一33)。這城可能就是現今的艾貝迪耶(el-`Abe{di^yeh),它控制了加利利海以南三公里約但河的淺灘。

3. 分配給拿弗他利支派的一座設防城鎮(書十九38),除非它就是2,否則其地點不詳。

4. 在埃及的一座城(耶四十三13),可能與希流波利(Heliopolis)是同一地方(RSV 也採取這觀點)(*安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