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會計期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會計期間是一個專有名詞術語。

中華文明是一種獨特的文明[1],其文字也是非常獨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只有中國由於其民族文化強大的包容性與同化性而始終沒有間斷過的文化傳承,這使漢字成為世界上較少的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約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出現的甲骨文[2]被廣泛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一直發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歷史。

名詞解釋

會計期間指在會計工作中,通過人為地在時間上將連續不斷的企業經營活動及其結果以起止日期加以劃分所形成的時間段,會計期間屬於持續經營假設和會計分期假設的內容之一。

一個會計個體在持續經營的情況下,其經濟活動是循環往復、周而復始的。為了及時提供決策和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在會計工作中,人為地在時間上把連續不斷的企業經營活動及其結果用起止日期加以劃分,形成會計期間,這就是會計分期的假設。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會計期間一般應從公曆1月1日開始,12月31日結束,又稱會計年度。除了會計年度以外,我國的會計期間還有:月度、季度、半年度。小於一個完整會計年度的報告期間稱為會計中期。

會計期間的分類

會計期間可以分為會計年度、會計月度、會計季度及會計半年度。具體日期如下:

1、會計年度:從公曆1月1日開始,到12月31日結束。

2、會計月度:從每個月的1日開始,到每個月月末最後一天結束。

3、會計季度:每年的1-3月、4-6月、7-9月、10-12月作為會計季度。

4、會計半年度:每年1-6月,7-12月作為會計的半年度。

會計期間是指在會計工作中,為核算經營活動或預算執行情況所規定的起訖期間。會計期間主要是確定會計年度,會計年度也是財政年度、預算年度。小於一個完整會計年度的報告期間稱為會計中期。

會計期間的目的

設立會計期間的目的在於通過將企業的經營活動進行分段,使會計報表使用者能夠定期、及時地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同時也有助於企業定期進行結算、匯總、報告和評價。

因此,會計分期的目的,是將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成連續、相等的期間,據以結算盈虧,按期編報財務報告,從而及時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信息。

會計期間的影響和作用

由於設定了會計期間,會計核算必然要解決企業收入和費用於哪一個會計期間確認的問題。在某一特定時期內,一家企業各項收入和費用的發生與現金的實際收入和支出並不是完全一致的。例如,因固定資產耗用等原因引起折舊費用的發生,卻沒有導致現金的流出。處理此類業務,有兩種不同的會計處理基礎,即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

把會計期間看作一個企業連續兩次編制並提供財務報表之間的時間段,常常對我們很有用。會計期間假設是持續經營假設的必然結果。為了使會計報表使用者能夠定期、及時地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就要把連續經營活動人為地進行劃分,以便定期進行結算、匯總、報告和評價。會計期間假設是正確計算損益的前提,利潤總額、收入、費用等會計概念都是以「時期」為前提的。

術語解釋

會計分期假設是將企業持續不斷的生產經營活動人為地分割成會計期間,分期核算經濟活動和報告經營成果。這是由於與企業有經濟利害關係的集團和個人需要及時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需要企業定期提供會計信息作為決策的依據。

會計年度是以年度為單位進行會計核算的時間區間,是反映單位財務狀況、核算經營成果的時間界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