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優秀到不能被忽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為什麼追隨自己的激情,卻得不到想要的結果?

為什麼付出同樣的時間,別人卻比你更出色?

為什麼別人在做自己「喜歡」的工作,而你卻不能?

為什麼明明在為生活工作,卻仍感覺不能自主自己的生活?

在這個浮躁的世界上,沒人欠你一份好工作,你要自己去努力爭取,而且這個過程肯定不會一帆風順。《優秀到不能被忽視》是寫給每一個職場人的醒腦劑,也是在「雞湯」和「雞血」盛行之下對工作和人生的深度思考和探尋。

作者卡爾·紐波特呈現了對待職業生涯的兩種不同方式。一種是工匠思維,關注自己能給世界帶來什麼;另一種是激情思維,關注世界能給自己帶來什麼。在《優秀到不能被忽視》中,他沿着一條清晰的邏輯,提出關於人生和職場的4大規則,教你一步步獲取自己的職場資本、自主力、使命感,讓你從探究自己是誰、工作意義是什麼、正確的工作是什麼中解脫出來,通過努力創建屬於自己的一切。

作者簡介

卡爾·紐波特

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博士,分布式算法專家,暢銷書作家,高人氣博主。

曾以「美國大學優等生榮譽學會會員」的最高榮譽畢業於達特茅斯學院,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取得計算機博士學位,目前是喬治城大學計算機科學副教授。

他創辦了深受美國中學生歡迎的博客「Study H acks」,該博客專注於研究如何深度學習、高效工作。

紐波特的其他暢銷作品有《如何在大學裡脫穎而出》《如何成為尖子生》《如何考進世界頂尖名校》。《優秀到不能被忽視》是他的第4本著作,曾入圍2012年度800-CEO-READ最佳商業圖書獎,被《公司》雜誌(Inc.)評選為2012年度企業家最佳讀物之一,榮登《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2012年度10大商業圖書榜單。

原文摘錄

我們越是關注於熱愛自己所做的事,最後越不喜歡去做。 *在做所有事情之前,總是試圖抽象地作出評判,這是一個可悲的錯誤。 *對於自己想做什麼,我真的很困惑,困惑到連自己付出了什麼代價都沒有意識到。 *人們總是急於開始生活,但這是個悲哀。 *要在某方面有所擅長,但這需要時間。 自我決定理論:不管是在工作場合還是在其他場合,如果想要獲得動機,你都要滿足三種基本的心理需求,而這些需求是個人在工作中感受到內在動機所必需的,因此被稱為「營養物質」: *自主:感覺對自己的生活擁有控制力,並且感覺自己的所作所為是重要的。 *勝任:感覺自己擅長於自己所做的事情 *歸屬:感覺自己能與他人建立聯繫

書評

整本書的內容,可以簡單概括為提出問題和解答問題兩個部分。 對產生職業困惑和深受其害的人,如何才能最終愛上自己的事業,作者認為要擺脫「追隨激情」口號的影響,並從工匠思維、自主力、使命感三個方面來創建熱愛的工作。 作者的寫此本書的目的是讓大家熱愛工作,從而獲得資產資本。 書首作者即提出了與主流雞湯相背離的觀點:不要追隨自己的激情。在其後解答問題的過程中,亦多次論證了「追隨自己的激情」可能是個糟糕的建議。

提出問題部分: 引言 沒有人為你的夢想埋單 規則一 不要追隨自己的激情 解答問題部分: 規則二 工匠思維勝過激情思維 規則三 幸福來自於自主力 規則四 使命感帶來意義

閱讀過程中,文中提到的急於開始生活、托馬斯的追隨激情事例(規則一)以及工匠思維(規則二),此三點的內容比較打動我。 第1點 #是否要急於開始生活# 規則一中,作者認為:人們總是急於開始生活,但這是個悲哀。 我對於這句話頗有觸動,剛好看到高曉松的一段訪談(我是高曉松的路人非粉)。 他是這麼說的:原來以為,每到四十不惑的時候老覺得,四十不惑的意思就是說,(到了四十)你就都明白了,什麼都懂了。然後等到了四十歲才發現,不惑的意思其實是說,你不明白的事你都不想明白了,年輕的時候,每件事你都想明白,每個人你都想仔細想把他看透,每件事情你都想明白它,到底是怎麼回事兒,甚至這個社會,這個時代,你都特別想去明白。但是你其實明白不了,你連你自己最愛的人坐對面,你可能都不能全明白。可是年輕的時候就太想明白,有一些事情不明白就是生活的慌張。後來等老了才發現,那慌張就是青春。你不慌張了,青春就沒了。 誰的青春不迷茫,誰的青春不慌張? 可能我剛好到了一個身邊的同學朋友都逐漸結婚生子,步入到人生另一個階段的時候,對於我來說,我不想急於開始這一階段的生活,但不急於開始生活和人生的短暫是一個矛盾體,偶爾也有些着急。 試想一個人如果按照現今大多數所謂人生贏家的模式,整個青春陷入在繁複且大量的習題和試卷中,畢業後開始找工作,緊接着女孩嫁人,男孩成家,女孩會被洗腦說要在青春消逝前安定下來,男孩會被耳提面命要成家立業。大家都被這樣催促着,焦慮着,被時光的洪流咆哮着裹挾而去,失去了在充滿無數可能性的世界裡探尋自我的黃金時光。 現代社會大家急於開始生活,我深感如此,但作者說這是一個悲哀,我並不完全認同,我覺得這只是一個選擇問題。如果能在這種模式里感受到快樂且充實,並不是隨波逐流被迫作出的選擇,比如說個人找到自己的職業或者學業的方向,情感和歸宿都趨向穩妥平順,當婚則婚,而結婚的對象和時機,受到親友的讚許祝福,沒有來自自我的不甘心,家庭和社會的壓力,我覺得這也是好事。 但問題是,不管是迷茫和慌張的青春時代,還是趨於不惑的中年時代,就我感覺,現代社會大家都很焦慮,可能這種焦慮來自於安全感的匱乏。對於普通階級來說,並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情,任何一點動盪都能將平靜的生活掀起巨浪,比如說天災,亦或者人禍。 唯一能做的就是讓自己變強,讓身邊的人變強,比如身邊經常會有朋友掛着的社交軟件上的簽名:變強的速度要趕上父母老去的速度。奇葩說有一期議題,是要一張大城市的床還是一棟小城市的房,正是這種焦慮和安全感匱乏的很好體現。 這些既是焦慮也是無奈。 我現在還沒有到四十不惑的年紀,但有些事情隨着年齡的增長,也慢慢明白以前困惑的問題或者事情。剛畢業那會,身邊大我四五歲的前輩從物質和精神上對我來說都有些遙不可及,那時候的自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擁有這些。現在再回頭看,以前以為遙不可及的東西現在都到手了,所以事情總是會越來越好的,不要懼怕,因為永遠都不知道生活下一刻會給你什麼。

第2點 #托馬斯追隨激情的事例# 規則一中,作者提到了托馬斯的例子,他追隨禪宗,經歷過很多事情,最後了悟「現實什麼都沒有改變,還是和以前完全沒有兩樣,同樣不安和焦慮。」悟出這一道理的托馬斯大哭起來。在文末作者又提到,托馬斯離開寺院之後,重新做起了銀行工作,因為之前追隨之前的經歷,使他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了一種新認識。對理想工作不切實際的幻想曾經占據他的頭腦,但現在,托馬斯能夠專注於分配給他的工作以及如何順利地完成這項工作,並且這份專注使得托馬斯能夠升職加薪得到管理層認可。 雖然作者一直在強調,追隨激情是危險的,但我認為,恰好是這個例子反證了正是有追隨激情的這段經歷,才能讓其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工作。 古云: 絢爛至極歸於平淡,出自《蘇東坡文集》。蘇東坡的意思是,文字,少年時應該氣象崢嶸,彩色絢爛,有着少年人的朝氣和蓬勃之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其實不是平淡,絢爛之極。 絢爛和平淡是有對比的,這種平淡非憑空而來。 對年輕人說,知道再多道理,聽過前輩多少經驗,也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總要經歷了,摔了跟頭,撞了南牆,才明了「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的空廖寂寞。 同樣,托馬斯在沒有追隨激情的情況下,被桎梏在自己所厭倦的職業生涯中,他還能有這份專注嗎?他還能獲得升職加薪得到管理層的認可嗎?他還能達到現在的成就並且實現自我價值的體現嗎? 我看很難,大多數人面對未來都是迷茫和困惑的,而在面臨選擇時,人總是傾向於選擇未知的另一條路。不然作者也不會出這麼一本書,花費這麼大篇幅和口舌來給困惑迷茫中的人指引方向,苦口婆心的勸導大家了(笑)。

不過通讀全書,其實我覺得作者也並不是完全反對激情的論調,在「後記 我如何創建自己熱愛的工作里」,作者說:我發現,如果你的目標是熱愛自己的工作,那麼「追隨自己的激情」可能是個糟糕的建議。 凡事皆有前提,正如我最開始所說,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是:使人們熱愛上自己的工作。 剛開始看到這裡,我是有疑惑的,但是當我把這個觀點放在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及作為職場發展的大環境下,我的疑惑得以解答。 即作為職場指導的商業圖書內容中,在展開長久且穩健的職業生涯這個前提下,追隨激情的確有其危險性。

規則二—規則四(工匠思維、自主力、使命感)

根據書中內容規則二到四做的畫風詭異的PPT,本來慚愧不準備貼出來,但想到這算是自己在看到這本書的最初想法,日後再重讀時,也是了解自己以前想法的一種途徑,能夠明了自己成長多少。

第3點 #工匠思維# 工匠思維中重點講到了10000個小時的理論以及刻苦練習的重要性。 《異類》一書中,格拉德維爾認為,偉大的成就不在於天賦,而在於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積累如此大的練習量—1000個小時理論。 諾貝爾獎獲得者、理論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的例子。智商測試只稍高於平均水平,從一位智商平平的人變成一位天才,其驚人才智並可能並不是一種天賦,而是致力於刻苦練習的結果。

・10000個小時引發的思考。(這裡我有點發散思維,可能稍微有點跑偏。) 10000個小時理論很符合現在的「地才」一說,也讓很多不甘於現狀但是又不想努力的人找到了藉口,打着我只是不努力,我要是努力就能怎麼怎麼樣的藉口,繼續自我安慰混沌度日。 曾經的我也是這樣認為,年級排名靠前的學霸,不就是多熬了夜,多背了單詞,多做了些習題嗎?要是我能這樣熬夜,多背幾頁單詞,我也可以。但事實證明,我也去熬夜了,可僅止於表面,我沉醉於形式帶給自我的滿足感,卻並沒有想過通過熬夜我到底學習到了什麼,獲得了什麼。 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去拼天賦。 同一個階層內的大多數人認為自己與其他人差的是努力,刻苦,奮鬥程度。能夠常年如一日的「勤奮、努力、刻苦奮鬥」,這種常人無法堅持下去的毅力,又何嘗不是一種天賦? 很多時候,並不是這一刻我決定努力,就可以不受外界條件干擾,遇到困難不放棄,就能一往無前的。

另外對於10000個小時的理論,我不知道正確的時間和地點是不是也包括了正確的方向。 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曾在一次演講中說:未來的世界是,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能力比知識更重要,健康比成績更重要,生活比文憑更重要,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如出處有誤,煩請指正)。 先不討論這句話的理論依據是否正確,說說我自己的例子。 當年臨近畢業的時候,我和另外一部分同學頭腦發熱去考了跟我們自身專業關聯性不大,但聽起來很唬人的證書,因為該證書的考試分筆試和面試兩部分,而面試又是從十個選題中隨機抽取的,所以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準備。而另外一部分同學因為明確知道本專業需要提升的技能和方向,加之臨近畢業還要面臨就業的問題,並沒有參與我們這場鬧劇。 最後結果證明,包括我在內的考證同學,不是因為無法兼顧本專業和考證兩方,浪費時間精力也未考到證,就是花費大量時間精力拿到證書之後,卻再也未派上用場。而另一部分未考證的同學,在專業上的精進更勝一籌之外,也早早開始進行了就業規劃。 很多時候,沒有方向盲目的去練習,更容易造成悲劇。生活在廣袤天空自在翱翔的飛鳥,花費再多時間去練習泳技,也無法像浩瀚大洋里的魚兒一樣快活自在。

・刻苦練習引發的思考和討論。 文中作者強調,刻意練習是一種通過堅定不移將自身能力拓展到舒適範圍之外從而磨練技能的方法。作者發現,樂手、運動員、國際象棋手以及很多其他職業人士都懂得進行刻意練習,但知識工作者卻對此所知甚少。 當時在群組討論時,有小夥伴提到科學家、畫家、導演、攝影師、教師這類職業。 工作是不分貴賤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是每個人的工作內容和其對待工作的態度是不一樣的。像消防員,特警等這類特殊職業,本身就因其工作性質被賦予了英雄色彩,很難界定說從事這類工作的人到底是因為愛這份職業而從事,還是從事之後才愛上這份工作。 但不可否認的是,不管哪一種職業,都是需要建立在重複及大量的練習上的,這個和天賦或者激情並不矛盾。科學家要經過無數次成功或失敗的科學實驗,才有可能遇到砸到頭頂的蘋果;畫家要描繪出大量粗糙或精緻的畫作,才能遇到讓自己名聲大噪的那一幅畫作,導演,攝影師,教師同樣,靈感是短暫的,努力未嘗不是一種天賦,在這個領域達到尖端的大多數人都是靠的是重複及大量的技能累積,從而量變達到質變。

以上為看這本書的些許感悟,作為第一本付出了大量時間成本來閱讀的商業圖書,一開始並未能認清自己的閱讀目的,以及並不甚明了應該用怎樣的閱讀方式來閱讀商業圖書。 書末整本書的閱讀指南腦力工程師孫路弘的提到了三種閱讀方法,現在看來,我一直都是遵循原書,原作者的思維來對整書進行閱讀和進行整理。

在明確作者目的之前,看這本書我或許有很多問題或者不一樣的觀點,但是在明確作者的目的之後,我有了新的認識和了解,初始有所疑問的地方也得以自我解答。 但如果說看到整本書有什麼特別的收穫,我覺得寥寥,倒是和小夥伴在討論這本書的過程中,收穫了很多。如果你只是一個人悶聲讀這本書,我覺得其中有晦澀難懂的地方,因為專業術語和名詞地點太多,難免稍顯苦悶,但是如果有人互相討論,這本書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感謝@字潤之,對我的PPT作出的點評,辛苦了。 感謝各位小夥伴為此付出的討論,每一個不一樣的觀點,都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