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優婆塞戒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優婆塞戒經

 

 

 

敦煌寫經: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一般指敦煌寫經:優婆塞戒經 敦煌莫高窟出土文獻《優婆塞苷經》卷第七,現藏於甘肅省博物館,1999年曾被收入《甘肅藏離煌文獻》出版,編號為甘博005。 原卷尾題作《優婆塞蕙經》卷第十,但是大正新修大藏經的機同內容作第七而非第十。 原卷尾題作,卷首五行的下半頭部缺字。 麻紙,染黃。 共由九張抄經紙粘接而成,卷面可以看見時顯的接疑紙高二十五點七厘米,框高十九點五厘米,九張紙總長四百五十九厘米,共二百四十七行。 烏絲欄,欄寬一點厘米。 墨色濃黑如新。 本卷書寫的時間十分確切,為隋代仁壽四年四月八日,即公元604年的佛誕節。 卷末有題記:仁壽四年四月八日,楹維珍。 目向京為亡父寫《灌頂經》一部,優婆塞經一部、善亞因果經一部、太子成道經一部,五百問事經一部、千五百佛名經一部、觀無量壽經一部造觀世音像一軀,造冊九尺續命神幡一口。 所造功德,為法界眾生一時成佛。 這不僅表明了寫經時間是仁壽四年,也表明發願人是楹維珍,地點是敦粕地區以及舍施發願的目的等等。


內容簡介

敦煌莫高窟出土文獻《優婆塞苷經》卷第七,現藏於甘肅省博物館,1999年曾被收入《甘肅藏離煌文獻》出版,編號為甘博005。 原卷尾題作《優婆塞蕙經》卷第十,但是大正新修大藏經的機同內容作第七而非第十。 原卷尾題作,卷首五行的下半頭部缺字。 麻紙,染黃。 共由九張抄經紙粘接而成,卷面可以看見時顯的接疑紙高二十五點七厘米,框高十九點五厘米,九張紙總長四百五十九厘米,共二百四十七行。 烏絲欄,欄寬一點厘米。 墨色濃黑如新。 本卷書寫的時間十分確切,為隋代仁壽四年四月八日,即公元604年的佛誕節。 卷末有題記:仁壽四年四月八日,楹維珍。 目向京為亡父寫《灌頂經》一部,優婆塞經一部、善亞因果經一部、太子成道經一部,五百問事經一部、千五百佛名經一部、觀無量壽經一部造觀世音像一軀,造冊九尺續命神幡一口。 所造功德,為法界眾生一時成佛。 這不僅表明了寫經時間是仁壽四年,也表明發願人是楹維珍,地點是敦粕地區以及舍施發願的目的等等。    <ref>優婆塞戒經全文,www.fochao.com/fuji...- 2021-1-20/ref>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