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眾生皆有佛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眾生皆有佛性:貧女寶藏 力士額珠,眾生本有佛性,由於被垢塵煩惱所覆蓋,一時之間不能自行發現,好似貧女舍內本來藏有黃金,由於尚未發掘故,暫為貧女,發掘出來即成巨富,這個比喻,告訴世人一旦見性即可頓悟成佛;佛性又好似力士額上的寶珠,由於貪淫嗔恚而隱沒不見,修行者在大善知識的接引下,將煩惱除盡,即可重見寶珠。

原文

佛陀於菩提樹下成道後,第一句話便說:「奇哉!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着,不能證得。」

其後佛陀四十九年說法,其實都是在註解這句話,宣傳這句話,說服我們相信這句話。

在《大般涅槃經》中有這樣兩個比喻:貧女寶藏、力士額珠。

佛陀用它來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只因被無量煩惱所覆,不能得見。

貧女寶藏

從前,有一位十分貧窮的女子,她家的院子裡,埋着許多金銀財寶,可是她家裡沒有一個人知道這件事。

有一位很有智慧的人,心地善良,知道此事後,就想善巧方便地告訴她,於是他對貧女說:「我想請你為我幹活,你能為我做除草的工作嗎?」

貧女回答說:「我不能這樣做,除非你告訴我說我的家裡有寶貝,我才為你工作。」

貧女本來想用這個藉口,來回絕智者的要求,因為她心想自己家裡根本不會有什麼寶藏。

不料智者聽了之後,卻滿口應承說:「我知道你家裡有寶貝,我也可以告訴你寶藏埋在什麼地方。」

貧女回答:「我家裡的人都不曉得有寶藏這回事,你怎麼可能知道?」

智者說:「我確實知道這件事。」

貧女回答:「好吧,眼見為實,我要親眼看到才行。」

智者就從貧女家裡挖出了寶藏。貧女見了,心生歡喜,對智者產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

在這個比喻中,善方便者便是如來,貧女便是無量的眾生,真金藏便是佛性。

眾生不見佛性,猶如貧女不知有真金寶藏。而如來普示眾生諸覺寶藏,所以得到天人宗仰。

力士額珠

從前,王家有一位大力士,他的眉間有一顆金剛珠。

有一次,這位力士與其他力士較力相撲時,對方用頭牴觸他的額頭,珠子被壓入了肌膚中,但他自己不知道,以為丟失了這顆珠子。

後來,被珠子擠壓的傷口生了瘡,他尋找良醫為自己治療。

這位良醫,善知方藥,一看這個傷口,便知道這個瘡,是金剛珠被壓入身體中所造成的,並且這顆珠子只沒入肌膚中,就停住了。

良醫問力士:「您額頭上那顆珠子哪裡去了?」

力士吃驚地回答醫生:「我額上的珠子不知去哪裡了,是不是這個珠子已經幻化消失了?」於是就開始憂愁啼哭,傷心不已。

良醫勸慰這位力士:「您不用這麼憂愁。您與其他力士較力時,這顆珠子被壓入了您的身體,現在在皮膚下,珠的影子還隱約可見。您打鬥時,嗔恚熾盛,所以連寶珠陷入身體中都不自知。」

力士不相信醫生的話,說:「如果珠子在皮膚中,傷口流血化膿,珠子怎麼不掉出來?如果已經深入筋骨中,您就不可能看到。您為什麼說謊話騙我呢?」

這時,醫生拿過一面鏡子,讓力士自己來照,這顆寶珠在鏡中明了顯現。力士覺得驚異,認為這位醫生非同尋常。

眾生本有佛性,由於被垢塵煩惱所覆蓋,一時之間不能自行發現,好似貧女舍內本來藏有黃金,由於尚未發掘故,暫為貧女,發掘出來即成巨富,這個比喻,告訴世人一旦見性即可頓悟成佛;佛性又好似力士額上的寶珠,由於貪淫嗔恚而隱沒不見,修行者在大善知識的接引下,將煩惱除盡,即可重見寶珠。

師父說

   我們只知道自己是凡夫,我們不知道自己跟菩提樹下成道的釋迦佛陀一模一樣,跟十方一切諸佛一模一樣。哪怕佛陀告訴我們答案了,我們心裡也依然迷茫和疑惑,為什麼會一樣呢?這就是修證的必要。

理解佛陀的教言而建成理,我們去學習就產生教,教義與理法明了於心後去實踐就變成行,最後證果。教、理、行、證,一步一步,這是真實不虛的。

恢復自己的佛性,養育自己心智的孩子能夠順利誕生和成長,這是修證路上最重要的任務。相信「我有佛性」,是斷除一切惑業的動力和基礎。[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