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伏山鎮

中文名 : 伏山鎮

所屬地區: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

寧陽縣伏山鎮位於縣境北部,北隔大汶河與肥城市相望,東接堽城鎮,南鄰文廟街道、八仙橋街道、東疏鎮,西接鶴山鄉。2001年2月,白馬鎮併入。總面積8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118.2公頃,6.6萬人。

2019年12月9日,伏山鎮入選首批山東省綠色能源示範村鎮。[1]

目錄

簡介

寧陽縣伏山鎮位於縣境北部,北隔大汶河與肥城市相望,東接堽城鎮,南鄰文廟街道、八仙橋街道、東疏鎮,西接鶴山鄉。2001年2月,白馬鎮併入。總面積8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118.2公頃,6.6萬人。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是著名的蔬菜生產基地。2013年完成稅收8270萬元、地方財政收入3442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9.14%、34.13%;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11827元,增長14.5%。該鎮共有各類學校9所,在校生4782人,專任教師461人。鄉鎮衛生院床位30張,專業技術人員80人,村級衛生室59所,其中甲級衛生室32處,鄉村醫生156人。

傳說

在寧陽西北古遂國地雲山,傳說古時稱汶山,其西北一村為白馬廟,古稱禹頹村,傳夏禹就出生在這裡,後受舜命帶着自己的部落去治水,被遺之頹堰殘壁稱為禹頹村。西周時期遂國國君製作的遂公盨,以98字銘文記載大禹治水功績,成為大禹治水的最早的文物例證,現珍藏於國家保利博物館

唐代,村中建起一座大型的天啟廟,廟門兩旁各塑一匹白馬,故又改名為白馬廟

"雲山煙雨"為寧陽八景之一,因雲山陰雨天半山腰出雲霧而得名。雲山之南原有戲樓,偶遇煙雨升騰,驟顯海市蜃樓之美。清咸豐《寧陽縣誌?山川》記載:"雲山在縣西北15里。上有洞,出雲輒雨,八景'雲山煙雨'即此,收則霽"。

城鎮建設

伏山鎮不斷加大城鎮駐地環境整治力度,成立了20人的環衛隊,每天兩次清理道路兩側的垃圾,購置各種苗木花卉進行了綠化,與駐地各經營業戶簽定了門前三包協議。聘請建設部規劃專家對鎮駐地景觀進行設計,對小城鎮建設規划進行了重新修編。

他們投資100萬元對路燈、綠化帶苗木進行更換、補植,鋪設彩磚,使鎮駐地真正達到硬化、綠化、亮化、美化、淨化的"五化"標準,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創設優美的環境。

農業發展

伏山鎮狠抓了以紫陽公司、口福公司和白馬蔬菜批發市場為龍頭的蔬菜生產。目前,全鎮各類蔬菜面積已達1.5萬畝,其中無公害蔬菜1萬畝,有機蔬菜1000畝。狠抓了以天津黃瓜研究所為龍頭的蔬菜制種業。全鎮蔬菜制種面積達到12000畝,其中紗網黃瓜制種6000畝,占全國黃瓜制種銷售份額的35%。成為全國有名的蔬菜制種大鎮。狠抓了以蠶繭站為龍頭的桑蠶生產,全鎮桑園面積已接近5000畝。狠抓了以佳樂乳業公司為龍頭的畜牧生產。目前,全鎮奶牛飼養量已突破500頭,各類養殖小區已達到18處,規模養殖場達到90處,畜禽飼養總量達到200萬頭(只),狠抓了以清源木業、京中木業公司為龍頭的速生林生產,全鎮林地面積已達到6000多畝,植樹80萬株。

視頻

伏山鎮中心小學文化大集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