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伍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伍孚
出生
逝世 約191
國籍 中國
職業 越騎校尉

伍孚字德瑜,東漢吳房人(今遂平縣),官越騎校尉。由於董卓專權,殘害忠良,伍孚決心親手刺殺他。於是,他身穿朝服內懷利刃去晉見董卓,伍孚把話說完,向董卓告辭。董卓起身送他到閣門口,親切地用手撫摸着他的脊背。伍孚趁機抽出利刃向董卓刺去,沒有擊中。董卓奮力反抗,隨即呼喚左右等人捉拿,殺害伍孚,並大罵道:「你想造反呀」伍孚大聲說:「我恨不得把你這個奸賊在大街鬧市之中碎屍萬段,以向天地神靈謝罪」話還沒說完就死了。

三國志·董卓傳中的記載

伍孚字德瑜,少有大節,為郡門下書佐。其本邑長有罪,太守使孚出教,敕曹下督郵收之。孚不肯受教,伏地仰諫曰:「君雖不君,臣不可不臣,明府奈何令孚受教,敕外收本邑長乎?更乞授他吏。」

伍孚1.jpg

太守奇而聽之。後大將軍何進闢為東曹屬,稍遷侍中、河南尹、越騎校尉。董卓作亂,百僚震慄。孚着小鎧,於朝服里挾佩刀見卓,欲伺便刺殺之。語闋辭去,卓送至合中,孚因出刀刺之。卓多力,退卻不中,即收孚。卓曰:「卿欲反邪?」孚大言曰:「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亂國篡主,罪盈惡大,今是吾死日,故來誅奸賊耳,恨不車裂汝於市朝以謝天下。」

遂殺孚。謝承記孚字及本郡,則與瓊同,而致死事乃與孚異也,不知孚為瓊之別名,為別有伍孚也?蓋未詳之。

後漢書·董卓傳中的記載

越騎校尉汝南伍孚《謝承書》曰:「孚字德瑜,汝南吳房人。質性剛毅,勇壯好義,力能兼人。」忿卓凶毒,志手刃之,乃朝服懷佩刀以見卓。孚語畢辭去,卓起送至合,以手撫其背,孚因出刀刺之,不中。卓自奮得免,急呼左右執殺之,而大詬詬,罵也,音許豆反。曰:「虜欲反耶!」孚大言曰:「恨不得磔裂奸賊於都市,磔,車裂之也,音丁格反。《獻帝春秋》「磔」作「車」。以謝天地!」言未畢而斃。

伍孚3.jpg

三國封神志記

正文第二十三章 伍孚並插翅雲歐 黃忠救浪里水行

顧雍道:「你這廝恁的小家子氣,俺拿的你,還沒的動刀,便在這叫死叫活,縱死便是頭點地,何來羅噪?」當下把伍孚在山寨前軍罰柱上綁了。顧雍廳前椅子上坐了,問道:「俺看你有本事的份上,再問的你一句,若是願降,俺便放了你。」

伍孚思得:俺死了不打緊,卻是要連累的哥哥陪莽,卻是不該。遂道:「你果若放了俺,俺便降你。」顧雍道:「恁的卻是再好不過了。」當下便親自與伍孚鬆了綁。寬慰道:「兄弟,讓你受驚了,俺這就給你陪罪。來呀,小的們,上酒席,為二大王陪禮。」眾嘍羅下去殺牛宰雞,擺出滿滿一桌子菜來。

顧雍攜伍孚的手坐了,道:「兄弟且是哪裡人氏,身手恁的了得?」伍孚道:「俺卻是蕪湖城城西伍家村殺豬的。因有要事須到太平城去,走過這地界被哥哥拿了。」顧雍道:「兄弟有甚急事?說道出來,哥哥幫你?」伍孚飲的二杯酒道:「哥哥,非是小弟看不起你,這是死罪的事,恐把你嚇到了。」顧雍道:「賢弟,你也恁的小瞧了哥哥,哥哥什麼大風浪沒見過,你且說出來?」伍孚道:「既是恁的,賢弟便道來。」

伍孚再喝的一杯酒道:「哥哥,實不相瞞,俺欲夥同的同村二個好漢一起去北方仗義郎張仁莊上,卻有個哥哥名叫浪里水行朱治,在前幾日尋的個舊相好的娼妓,恐是飲的酒多了,把這事說破了,吃那賤人報了官,哥哥被公人拿去,俺與他宗家子侄,人喚水上行呂虔的相計較,二個人怎生救的出?遂俺到太平去尋一個爺面上的叔叔,見做太平武知寨,便是不老將黃忠。請他引了兵馬去救,再一同北上涿縣,投奔義郎去。」

古人雖講究排班論輩,但卻有二類人列外,其一便是官場,皆以官階高低論輩份,其二便是這綠林好漢,一碼歸一碼,故而伍孚只叫朱治為哥哥。

顧雍道:「恁俠義之事,卻不叫俺,你直把哥哥當什麼人了?若要救時,俺自領了孩子們一同殺那狗官。俺也早聽的江湖上人人皆道:北縣有義郎,錢財不看樣,好漢不歸鄉,只去尋義郎。」

伍孚道:「正是如此,俺們聽得江南太湖好漢盡皆北上投奔了義郎去,是爾着慌,不想卻急出這事來。」顧雍道:「你在哪裡聽得此事,是真是假?」伍孚道:「這話系是南陽名士,隆中三傑諸葛瑾傳出,便是經過的此處,欲歸家叫了兄弟,同去義郎莊上。」顧雍道:「這義郎果是何許人也?如此多豪傑焉能納的下?」伍孚道:「焉能納不下!豈不知,張仁乃漢初張良之後,北大氏家,些許人如何私藏不了。」顧雍道:「既是如此,你明日速下了山去,把你叔叔叫來,俺這裡也點了嘍羅一起去救出兄弟來,再一同北投張仁。」伍孚道:「恁的,卻是連累了哥哥。」顧雍怒道:「自家兄弟不說兩家話。來,哥哥敬你一杯。」當下兩個吃喝到深夜方罷。

次日,顧雍叫嘍羅擺了早席,與伍孚飲的兩杯即止,兩人同吃了早飯。顧雍道:「兄弟此去,必無功而返?」伍孚道:「哥哥何以知之?」顧雍道:「彼有家有室,安肯從你等造反,況且朝廷叫他做的知寨,並不曾虧了他。如何敢為得你一個兄弟鋌險,卻是不智之舉?」

伍孚細想的道:「這個俺卻失了計較?若請不得叔叔,只俺幾個焉能救出朱治哥哥來?」顧雍附在伍孚耳邊道:「若要引他舊犯,除非恁的,這般這般,如此如此即可。」伍孚聽了道:「果是好計。多謝哥哥哥妙計,小弟這便下山來。」

顧雍喝叫嘍羅取出屠牛刀來還了伍孚,伍孚腰間別了。再與顧雍做辭。顧雍直把他送到山下十里方回來。顧雍再走的幾日,早到了太平縣城。一地裡直去的府上,那門吏自認得伍孚,請到裡面,卻是黃忠不在家,在寨上訓練兵馬了,要晚間方才歸來。伍孚自陪的嬸嬸,與忠的兒子黃崇說說話,閒聊了。卻說也奇怪,黃忠一身武藝了得,生的兒子卻體弱多病,不是習武的料。

眾人不覺,早到得傍晚,聽的把門兵叫道:老爺回來了。眾人都出來引接。黃忠一看伍孚,笑呵呵的道:「今兒個是甚風頭把賢侄吹來?」伍孚卻罷出哭臉道:「叔叔這卻不知了,上個月俺爹爹感染風寒,至今不見好,連日裡卻愈發病重。俺爹爹道:臨走前需見了你全家的面方才甘心。是爾俺連夜趕來。」

黃忠道:「半年前俺去看他時,身子骨硬朗的很,卻怎的說病倒便病倒了?」伍孚道:「便是這樣,請叔叔早安排了行程。」黃忠道:「難為你爹爹如此記掛的俺一家老小,便是有天大的事也休了,只是要去見一遭。今日已晚,來日便行。」黃忠叫出人來,做得飯菜,一家人同吃了飯。黃忠妻子與丫鬟自忙收拾了一會,各都早歇了。

翌日,眾人早早吃了飯,與府中官家交代了一番,一同奔蕪湖。在路不一日,早到了伍家莊。眾人進去了,黃忠一進門便見到伍孚爹爹在莊裡打太極。當下狐疑道:「賢侄,你爹爹卻不是健朗的嘛?」太公見得黃忠一家人來,驚道:「老弟卻如何這般閒功夫,來看的俺這個老頭。」伍孚見早晚要說破,遂把爹爹與王忠一家引到堂里,把呂虔叫出,二人雙雙跪下,二人泣道:「為因呂兄弟的叔叔朱治哥哥前幾日逛的舊娼妓,夜裡飲的酒多,便把俺三人慾投涿縣仗義郎張仁的事與那婦人說了,那婦人卻去的縣裡首告,差役把朱治哥哥了,下在牢里。我二人無計可施,只誆的叔叔來,好一同去劫獄。」

呂虔也磕頭道:「望哥哥救的俺叔叔一命,此恩就銘記於心。」太公道:「你這畜生!三個計議的好,卻不與我說,若我知之,定把你們阻了,正經百姓不做,偏要去做賊人!」當下太公邊流淚邊罵伍孚。

黃忠道:「賢侄你卻不是難為俺嗎?」伍孚道:「叔叔若不救時,哥哥在牢里吃打不過,把的我二人也招了,卻不是眼睜睜見死不救,叔叔於心何忍?況且俺爹爹就只這一個兒子,你把俺送了,爹爹須由你贍養,你若肯時,只我二人也去劫得獄。」伍孚停頓了一下,又道:「若是我二人救出哥哥來,齊奔了義郎去。我幾人走了,他日若事發,須負累的叔叔。因此俺只推爹爹病危,把叔叔一家請來,便是要計較個長遠。若果是叔叔不願同去,便請叔叔自家早做計議。如今朝廷軟弱無能,天子昏庸,貪官污吏橫行,百姓終是要反的緊,叔叔也須聽過涿縣仗義郎大名,這人仗義疏財,俠義為本,江湖多少豪傑盡相投奔。他日舉兵,我等共相輔佐,若能一統江山,我等倘不失一代功臣。放耀千古。叔叔且自個兒計較了。叔叔若吃起官司坐了牢,那時俺們遠在涿縣,縱是想送飯來再救哥哥也是無力了。」  

死因

189年9月17日,由於董卓專權,殘害忠良,伍孚決心親手刺殺他。於是,他身穿朝服內懷利刃去晉見董卓,伍孚把話說完,向董卓告辭。董卓起身送他到閣門口,親切地用手撫摸着他的脊背。伍孚趁機抽出利刃向董卓刺去,沒有擊中。董卓奮力反抗,隨即呼喚左右等人捉拿,殺害伍孚,並大罵道:「你想造反呀」伍孚大聲說:「我恨不得把你這個奸賊在大街鬧市之中碎屍萬段,以向天地神靈謝罪」話還沒說完就死了。

詩讚云:漢末忠臣說伍孚,沖天豪氣世間無。朝堂殺賊名猶在,萬古堪稱大丈夫。

史書記載

《三國志》 伍孚字德瑜,少有大節,為郡門下書佐。其本邑長有罪,太守使孚出教, 敕曹下督郵收之。孚不肯受教,伏地仰諫曰:「君雖不君,臣不可不臣,明府奈何令孚受教,敕外收本邑長乎?更乞授他吏。」 太守奇而聽之。後大將軍何進闢為東曹屬,稍遷侍中、河南尹、越騎校尉。董卓作亂,百僚震慄。孚着小鎧,於朝服里挾佩刀見卓,欲伺便刺殺之。語闋辭去,卓送至合中,孚因出刀刺之。卓多力,退卻不中,即收孚。卓曰:「卿欲反邪?」孚大言曰:「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亂國篡主,罪盈惡大,今是吾死日,故來誅奸賊耳,恨不車裂汝於市朝以謝天下。」遂殺孚。謝承記孚字及本郡,則與瓊同,而致死事乃與孚異也,不知孚為瓊之別名,為別有伍孚也?蓋未詳之。 [1] 《後漢書》 越騎校尉汝南伍孚,謝承《後漢書》曰:「孚字德瑜,汝南吳房人。質性剛毅,勇壯好義,力

能兼人。」忿卓凶毒,志手刃之,乃朝服懷佩刀以見卓。孚語畢辭去,卓起送至合,以手撫其背,孚因出刀刺之,不中。卓自奮得免,急呼左右執殺之,而大詬曰:「虜欲反耶!」孚大言曰:「恨不得磔裂奸賊於都市,以謝天地!」言未畢而斃。

歷史評價

鍾敬伯:「丁管擊卓而死,伍孚殺賊而亡。兩人並稱丈夫。忠魂猶繞漢庭。」 [2]

參考資料:

  1. 國學原典·史部·二十四史系列·三國志·魏書·卷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6-10-12]
  2. 廢漢帝陳留踐位 謀董賊孟德獻刀.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