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莊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伊莊鎮隸屬於徐州市銅山區,位於江蘇省徐州市區與徐州觀音國際機場之間,距徐州市區35公里,東靠252省道;北接隴海鐵路、霍連高速公路;南臨京福高速公路,104國道,總人口4.52萬人(2017年),轄15個行政村,面積185.65平方千米(2017年)。[1]
轄區介紹
伊莊鎮位於徐州市銅山區東南部,距徐州市城區44千米。面積85.65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4.52萬人(2017年)。轄伊莊、烈莊、牌坊、迷馬、路山、盧套、趙圩、洪山、白塔、牛樓、曉莊、呂梁、冠山、倪園、馬集15個行政村。鎮政府駐伊莊村。徐伊、雙塔公路過境。名勝古蹟有呂梁山風景區,春秋時代的呂城遺址,孔子行教圖碑、孔子曬書山,岳飛、文徵明墨寶石刻等。
沿革
解放初期屬單集區,1957年建伊莊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建鄉。1997年,面積86平方千米,人口3.4萬,轄伊莊、圩東、陳莊、牌坊、迷馬、路山、盧套、馬集、崔賀莊、趙圩、洪山、單林、牛樓、曉莊、白塔、王廟、烈莊、圩西、趙莊、官莊20個行政村。2000年4月,撤銷呂梁鄉,併入伊莊鎮,面積106.9平方千米,人口4.09萬,轄2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伊莊村。2000年4月1日,徐州市人民政府批准調整銅山縣鄉鎮行政區劃,撤銷呂梁鄉,將其原轄區域併入伊莊鎮,實行鎮管村體制,鎮政府駐伊莊村。區劃調整後伊莊鎮行政區域106.9平方千米,人口4.09萬,轄24個村委會。原呂梁鄉位於銅山縣東南部,距徐州市城區35千米。張伊公路過境。歷史上春秋時呂國曾建都於此。原為縣細毛羊良種場,1957年改稱種羊場,1985年建呂梁鄉。1996年,面積24平方千米,人口0.8萬人,轄冠山、呂梁、倪園、農科站4個行政村。種羊場為江蘇省良種細毛羊養殖重點單位。境內冠山巔觀道亭立《疏鑿呂梁洪記》碑刻1座,為明代
伊莊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富,自然風光兼有北方的豁然大氣和南方的鐘靈秀麗,歷代才俊為古鎮留下了親書筆傳。「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便是孔聖人在呂梁觀水留下的不朽篇章。另有春秋時代的呂城遺址,孔子行教圖碑、孔子曬書山、岳飛、文徵明墨寶石刻等名勝古蹟亦座落於此。伊莊鎮區西部為徐州市總體規劃確定的呂梁風景旅遊區,規劃範圍涉及二個鎮(徐莊鎮、伊莊鎮),規劃總面積:18平方公里,景區內人文景觀豐富,歷史古蹟眾多,淨蓮庵、九山廟、盧套廟、潘君墓、文徵明碑刻《疏鑿呂梁洪記》、岳飛碑刻等,歷史傳說紛紜眾多。自然景觀優越,林木茂盛,鬱鬱蔥蔥;水源充足,大小山泉十幾眼,清澈見底,遠近聞名的呂梁奇石產於風景區內。景區內大小山頭28座,水庫5座,其中崔賀莊水庫面積1.1萬畝,水質二類,自然環境優越,交通便利,具有風景旅遊開發的價值。保留有特色的村莊盧套村,據有關資料該村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具有豐富的人文地理和歷史文化內涵。
自然條件
伊莊鎮地處中緯度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無霜期長,適應各種農作物的成長。年平均氣溫22.5℃,年平均降雨量為850mm,年平均蒸發量為1700mm,日照時數為2399小時,無霜期223天,平均地溫14.1℃,最大凍土層240mm。鎮域內有大小水庫9座,其中崔賀莊水庫面積為1.1萬畝。主要河流四條:廢黃河、柳葉河、閘河、南禪河,地下水較豐富。伊莊鎮鎮域土質半淤半沙,屬黃泛衝擊平原地帶,受郯廬斷裂帶控制,抗震設防裂度為七度區。地勢為丘陵地帶,西北部、東南部兩片山,中間夾一湖。鎮區共有大小山頭91座,山區平原分明。境內農副產品較豐富,有小麥、棉花、水稻、油料等,主要副業有種植畜牧魚產蔬菜瓜果林業等。鎮域內有黑色大理石礦藏,含量為9.86萬立方米,及白色和墨綠色大理石礦產,另外還有鐵、銅、鎂等礦產資源。
基礎設施
伊莊鎮區現有行政辦公、商業服務、文教衛生、金融設施等。公共建築大多分布在鎮區中心及呂梁集。主要有鎮政府、派出所、工商所、國稅分局、地稅所、糧管所、農行、信用社、農貿市場、中心敬老院、中心幼兒園等。教育設施鎮域內有中學3所,共有49個班,在校學生3042人,小學5所,共有75個班,在校學生3595人。醫療衛生設施伊莊鎮衛生院及呂梁分院兩所,現有床位30個,19個衛生服務站,擔負着伊莊鎮及鄰鎮部分群眾的醫療衛生防疫工作。
伊莊鎮地下水儲量豐富、埋深淺、水質良好,可直接作為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源。根據徐州市總體規劃和伊莊鎮總體規劃,伊莊鎮居民用水來自鎮區水廠。水廠水源來自地下水,水廠規模20萬立方米/日。輸水管徑為DN300。伊莊鎮用水量0.88萬立方米/日。鎮區用水量0.4萬立方米/日,農村用水量0.48萬立方米/日。鎮區人均綜合用水指標400升/人·日,區域供水所占比例70%,農村人均綜合用水指標150升/人·日。鎮區採用環狀供水管網,居民點採用樹枝狀給水管網,規劃居民點用水從鎮區自來水管網引出給水管,沿路通往各個居民點鋪設,管徑為DN100—DN150。較遠居民點可設增壓站,自來水普及率在規劃期內達到100%。在鎮區北部規劃一座污水處理廠,占地2.0公頃,規模2.0萬立方米/日,並留有擴建的餘地,污水處理廠採用二級生化處理方式。污水管網規劃至主、次幹道,以主幹道為主。污水管在道路下的位置,結合鎮區現狀管網布置。居民點污水排放前、應採用化糞池、沼氣池等方法進行處理。村內採用暗溝暗管排放污水,村外可採用明溝。污水管道沿鎮村道路敷設,一般布置在路東,南側。排水體制為雨污分流制。排污量按生活用水的75%計算。嚴禁污水排放至河流。暴雨強度按徐州市暴雨強度標準計算,雨水利用應充分考慮地面徑流和溝渠排放。
特色養殖
徐州市銅山區伊莊鎮應用科技積極引導奶牛業的發展。伊莊鎮冠山村在原有奶牛養殖業基礎上迅速發展,奶牛存欄800餘頭,為進一步促進奶牛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伊莊鎮請來了上海光明荷斯坦牧業有限公司的畜牧專家,利用電腦投影機等科技手段進村入戶傳授科學飼養技術,並面對面現場解答奶牛養殖戶在飼養過程中碰到的疑難問題。
林業發展
伊莊鎮地處銅山區的東南部,故黃河穿境而過,伊莊鎮共有93座山頭,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60%以上,可耕地面積僅有4.8萬畝,宜林面積8.6萬畝。如何利用現有資源發展好林果業,架起農民增收致富的橋樑,始終是林業站技術人員最為關心的課題。在區林業局的大力支持下,本着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林業站抓住呂梁風景區開發機遇,廣泛搜集資料,和鎮政府聯合制定了《伊莊鎮2007——2010年現代林業發展規劃》。
規劃總體布局在呂梁山區以生態林、乾鮮果和玫瑰花為主,崔賀莊水庫周邊及白塔山區形成以杏為主的萬畝乾鮮果基地,在黃河故道萬畝崔賀莊水庫及周邊山區建立15萬平方公里的濕地保護區及速生林基地。伊莊鎮形成三大林業生產基地:即玫瑰花生產基地,杏、石榴、棗乾鮮果生產基地,速生用材林生產基地。根據遠景規劃,狠抓當前,以全面啟動呂梁風景區和高效經濟林建設為中心,大規模開展造林綠化活動。完成春季造林7100畝,其中呂梁風景區栽植各類果樹2300畝,山區丘陵經濟林3000畝,玫瑰園1000畝,一般造林800畝。伊莊林業站共有技術人員5人,其中工程師1人,助理農藝師3人。為出色完成各項林業工作,不斷強化自身建設,認真學習林果知識,努力提高專業技能和服務質量。根據果樹生長習性和不同季節,適時辦好各類果樹技術培訓班,手把手、面對面給果農傳授整套栽培管理技術,及時做好病蟲害預測,並把精心編印的《病蟲測報》免費下發給果農,已培養60多名「土專家」、「土博士」。為廣大果農提供產前、產中、產後全程技術服務,真正做到想果農所想、急果農所急,大大提高了果農防治病蟲害的能力。伊莊鎮果樹基本實現了二年花三年果四至五年豐產豐收的良好預期。馬集村1200畝乾鮮果栽植5年,現已進入盛果期,畝均收入3000多元,種名優果品1000畝,成為名副其實的乾鮮果專業村。伊莊鎮成為銅山區高效林果生產的示範鎮、蘇北乾鮮果第一鎮、徐州市的「後花園」。
鎮村建設
伊莊鎮黨委注重新農村建設與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有機結合,重點突出經濟薄弱村和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的黨建工作。一是強化領導,建立黨委班子成員聯繫點制度。9名黨委班子成員分別聯繫一個村,每月到點上活動不少於4次,以此帶動經濟薄弱村和新農村建設示範村「雙強班子」建設工作的開展。二是強化考核,建立百分考核制度。從內部管理、宣傳發動、組織實施、工作實績等四個方面制定考核細則,通過查資料、看現場、走訪群眾等方式進行量化考核,獎優罰劣,堅決做到「經濟薄弱村不轉化,幫建工作不脫鈎。」堅持抓好新農村建設示範村黨組織活動場所標準化建設,進一步增強村級組織服務功能。三是突出重點,用新理念、新措施選人育人。結合「四帶四在」活動和「百千萬」幫建工程,努力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黨員致富能手培養成村幹部。並要求每名黨員致富能手結對幫扶1戶有一定經濟基礎、,推動村級民營經濟的持續發展。[2]
相關視頻
伊莊鎮老鄉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