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以馬忤斯的晚餐

以馬忤斯的晚餐》外文名:The Supper at Emmaus,作者:卡拉瓦喬,繪畫類型:布面油畫,創作時間:1601年-1606年,規格:139×195公分(第一幅),141×175公分(第二幅),所在位置:倫敦國家畫廊(第一幅),米蘭布雷拉美術館(第二幅)。

目錄

簡介

以馬忤斯的晚餐(英語:The Supper at Emmaus)是兩幅由意大利畫家卡拉瓦喬所創作的油彩畫。畫作內容是耶穌基督復活後,在名叫以馬忤斯的小鎮向祂的門徒現身。

兩幅《以馬忤斯的晚餐》作品中,第一幅畫於1601年,在當時的作品中,桌上陳置鮮艷的食物,耶穌披紅袍和門徒高談闊論。第一幅畫現在收藏在英國倫敦的國家美術館中。

而在於1605至1606年創作的第二幅中,由於畫家的生活經過突變與流亡,因此畫面上只剩下簡單的麵包和水,殘破、貧困,人物臉容憔悴,耶穌在幽微的黑暗中自語,周圍人專注傾聽,畫面相對靜謐。它現時為意大利米蘭布雷拉畫廊的館藏。

繪畫是基督教最重要的藝術形式。宗教繪畫主要是以基督教《聖經[1]》、教義、基督教歷史和傳說中的人物和事跡為題材的鑲嵌畫和繪畫。早期基督教的宅第教堂里就已出現聖經故事的壁畫[2],雖然粗糙,但研究價值很大,地下墓中也保存了大量藝術作品。

藝術鑑賞

畫面表現的是一個聖經故事。在離耶路撒冷不遠的一個名叫以馬忤斯的小村子,門徒們正在談論基督遇害的事,他們對第三天早晨的神跡將信將疑,有婦女們說基督的身體從墳墓中不翼而飛了,還有天使顯現,說基督已經復活。這時,一直在他們身邊的陌生人說話了,將從摩西到先知的所有預示都講給眾人聽,並分給每人一塊麵包表示對邀請他共同進餐的感謝。這時人們的眼睛才亮了起來,驚喜地發現此陌生人就是耶穌基督,救世主果然毫髮無傷地復活了,而且親自向門徒顯現。在作品中,卡拉瓦喬選擇了門徒突然認出基督的一刻,為了表現人物內心的震驚,他採取了大膽的短縮透視手法。畫面左邊的人雙手撐着椅把,似乎正要推倒凳子一下子站起來,右邊的一位張開雙臂,不知該如何來表達此刻的興奮之情。襯着背景中的暗黑色牆壁,一束亮光打在基督的臉上,紅、白對比的明快色調無疑使他成為整幅畫面的中心。如果留心觀察還會發現,以基督的頭部為中心,他伸出的手臂與左邊的門徒構成一條直線,又與右邊門徒的雙臂構成一個開放的三角形,畫面的空間向我們敞開,觀眾也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劇中人,被捲入激動不已的情緒當中了。這時我們會注意到,擺在餐桌上的一籃水果已經有一半掉在了邊緣外面,搖搖欲墜,隨時都有可能翻下來,令人忍不住想伸過手去托它一把。湊近一看,又會發現,這些籃中的水果已經熟透了,有的已經裂開,有的已經變質,出現了菌斑。這又讓人想到什麼呢?塵世的一切終將腐爛,只有上帝與基督的神性是永恆不滅的,即使肉體死去精神仍然得以復生,這不正是全部信仰的根基麼?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