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曲江老人百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代曲江老人百韻》 |
作品名稱: 《代曲江老人百韻》 創作年代:唐代 文學體裁:詩 作者:元稹 |
元稹非常推崇杜詩,其詩學杜而能變杜,並於平淺明快中呈現麗絕華美,色彩濃烈,鋪敘曲折,細節刻畫真切動人,比興手法富於情趣。樂府詩在元詩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並序》「取其病時之尤急者」,啟發了白居易創作新樂府,且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缺點是主題不夠集中,形象不夠鮮明。元稹在散文和傳奇方面也有一定成就。他以古文制誥,格高詞美,為人效仿。
詩詞正文
“ | <何事花前泣,曾逢舊日春。先皇初在鎬,賤子正游秦。
撥亂干戈後,經文禮樂辰。徽章懸象魏,貔虎畫騏驎。 光武休言戰,唐堯念睦姻。琳琅鋪柱礎,葛藟茂河漘。 尚齒惇耆艾,搜材拔積薪。裴王持藻鏡,姚宋斡陶鈞。 內史稱張敞,蒼生借寇恂。名卿唯講德,命士恥憂貧。 杞梓無遺用,芻蕘不忘詢。懸金收逸驥,鼓瑟薦嘉賓。 羽翼皆隨鳳,圭璋肯雜珉。班行容濟濟,文質道彬彬。 百度依皇極,千門辟紫宸。措刑非苟簡,稽古蹈因循。 書謬偏求伏,詩亡遠聽申。雄推三虎賈,群擢八龍荀。 海外恩方洽,寰中教不泯。儒林精閫奧,流品重清淳。 天淨三光麗,時和四序均。卑官休力役,蠲賦免艱辛。 蠻貊同車軌,鄉原盡里仁。帝途高蕩蕩,風俗厚誾誾。 暇日耕耘足,豐年雨露頻。戍煙生不見,村豎老猶純。 耒耜勤千畝,牲牢奉六禋。南郊禮天地,東野辟原畇。 校獵求初吉,先農卜上寅。萬方來合雜,五色瑞輪囷。 池籞呈朱雁,壇場得白麟。酹金光照耀,奠璧彩璘玢。 掉盪雲門發,蹁躚鷺羽振。集靈撞玉磬,和鼓奏金錞。 建簴崇牙盛,銜鍾獸目嗔。總干形屹崒,戛敔背嶙峋。 文物千官會,夷音九部陳。魚龍華外戲,歌舞洛中嬪。 佳節修酺禮,非時宴侍臣。梨園明月夜,花萼艷陽晨。 李杜詩篇敵,蘇張筆力勻。樂章輕鮑照,碑板笑顏竣。 泰獄陪封禪,汾陰頌鬼神。星移逐西顧,風暖助東巡。 浴德留湯谷,蒐畋過渭濱。沸天雷殷殷,匝地轂轔轔。 沃土心逾熾,豪家禮漸湮。老農羞荷鍤,貪賈學垂紳。 曲藝爭工巧,雕機變組紃。青鳧連不解,紅粟朽相因。 山澤長孳貨,梯航競獻珍。翠毛開越巂,龍眼弊甌閩。 玉饌薪燃蠟,椒房燭用銀。銅山供橫賜,金屋貯宜顰。 班女恩移趙,思王賦感甄。輝光隨顧步,生死屬搖唇。 世族功勳久,王姬寵愛親。街衢連甲第,冠蓋擁朱輪。 大道垂珠箔,當壚踏錦茵。軒車隘南陌,鐘磬滿西鄰。 出入張公子,驕奢石季倫。雞場潛介羽,馬埒並揚塵。 韜袖夸狐腋,弓弦尚鹿。f紫絛牽白犬,繡被花駰。g 箭倒南山虎,鷹擒東郭畇。翻身迎過雁,劈肘取回鶉。 竟蓄朱公產,爭藏邴氏緡。橋桃矜馬鶩,倚頓數牛犉。 齏斗冬中韭,羹憐遠處蓴。萬錢才下箸,五酘未稱醇。 曲水閒銷日,倡樓醉度旬。探丸依郭解,投轄伴陳遵。 共謂長之泰,那知遽構屯。奸心興桀黠,凶醜比頑嚚。 斗柄侵妖彗,天泉化逆鱗。背恩欺乃祖,連禍及吾民。 猰貐當前路,鯨鯢得要津。王師才業業,暴卒已。hh 雜虜同謀夏,宗周暫去豳。陵園深暮景,霜露下秋旻。 鳳闕悲巢鵩,鵷行亂野麏。華林荒茂草,寒竹碎貞筠。 村落空垣壞,城隍舊井堙。破船沉古渡,戰鬼聚陰磷。 振臂誰相應,攢眉獨不伸。毀容懷赤紱,混跡戴黃巾。 木梗隨波盪,桃源斅隱淪。弟兄書信斷,鷗鷺往來馴。 忽遇山光澈,遙瞻海氣真。秘圖推廢主,後聖合經綸。 野杏渾休植,幽蘭不復紉。但驚心憤憤,誰戀水粼粼。 盡室雜深洞,輕橈盪小。i殷勤題白石,悵望出青蘋。 夢寐平生在,經過處所新。阮郎迷里巷,遼鶴記城闉。 虛過休明代,旋為朽病身。勞生常矻矻,語舊苦諄諄。 晚歲多衰柳,先秋愧大椿。眼前年少客,無復昔時人。 > |
” |
— <《代曲江老人百韻》>,<詩詞名句網> |
作者簡介
元稹[2](779年-831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河南府東都洛陽(今河南洛陽)人,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元稹家族久居東都洛陽世代為官,五代祖元弘,官至隋北平太守,四代祖元義端,官至唐魏州刺史,曾祖元延景,為歧州參軍,祖父元悱官至南頓縣丞,父親元寬任比部郎中、舒王府長史。
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四月,元稹和白居易同登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元白同及第,登第者十八人,元稹為第一名,授左拾遺。 元稹一到職立刻接二連三地上疏獻表,先論"教本"(重視給皇子選擇保傅),再論"諫職"、"遷廟",一直論到西北邊事這樣的大政,同時旗幟鮮明地支持裴度(時任監察御史)對朝中權幸的抨擊,從而引起了憲宗的注意,很快受到召見。 元稹奉職勤懇,本應受到鼓勵,可是因為鋒芒太露,觸犯權貴,反而引起了宰臣的不滿,九月貶為河南縣尉。 白居易罷校書郎,亦出為縣尉。此時,母親去世,元稹悲痛不已,在家守孝三年。此後,三十一歲的元稹被提拔為監察御史。
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九月,元稹入朝為尚書左丞。身居要職,有了興利除弊的條件,他又恢復了為諫官時之銳氣,決心整頓政府官員,肅清吏治,將郎官中頗遭公眾輿論指責的七人貶謫出京。然而因元稹素無操行,人心不服。時值宰相王播突然去世,李宗閔正再度當權,元稹又受到排擠。大和四年(830年)正月,元稹被迫出為檢校戶部尚書,兼鄂州刺史、御史大夫、武昌軍節度使。大和五年(831年)七月二十二日暴病,一日後便在鎮署去世,時年五十三,死後追贈尚書右僕射,白居易為其撰寫了墓誌。
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年),太子少保韋夏卿的小女兒年方二十的韋叢下嫁給二十四歲的詩人元稹。這樁婚姻有很大的政治成分,當時二十四歲的元稹科舉落榜,但是韋夏卿很欣賞元稹的才華,相信他有大好前程,於是將小女兒許配給他,而元稹則是借這樁婚姻得到向上爬的機會,不過兩人在婚後卻是恩愛百般,感情非常好。
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韋叢因病去世,年僅二十七歲。此時的三十一歲的元稹已升任監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就要開始,愛妻卻駕鶴西去,詩人無比悲痛。
韋叢營葬之時,元稹因自己身縈監察御史分務東台的事務,無法親自前往,便事先寫了一篇情詞痛切的祭文,托人在韋叢靈前代讀。但即便如此,到了下葬那天,元稹仍情不能已,於是又寫了三首悼亡詩,這就是最負盛名的《三遣悲懷》(即《遣悲懷三首》)。
元稹對妻子一直有深切的思念和無法釋懷的悲傷,韋叢與他同苦七年,卻在他即將飛黃騰達的時候離開了他,而元稹能做的只有祭奠亡故的愛妻,以及在詩中寫下自己的思念。[3]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