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倉房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倉房鎮隸屬於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地處淅川縣西南部,丹江口水庫小太平洋西岸半島,東南濱丹江口水庫,西接湖北省丹江口市石鼓鎮,北鄰淅川縣盛灣鎮,行政區域面積155.68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倉房鎮戶籍人口為11367人。

明代時期,分屬淅川縣雷山、順陽和內鄉縣堡南、石橋4保;1999年9月,撤鄉建倉房鎮。截至2020年6月,倉房鎮轄12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倉房村人民路。

2019年,倉房鎮有工業企業32個,其中規模以上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3個。[1]

歷史沿革

明代時期,分屬淅川縣雷山、順陽和內鄉縣堡南、石橋4保。

清代時期,改保為里。

清宣統元年(1909年),改屬淅川縣東二區盼拳頁(李官橋)第五段。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改保為閭。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析小部建黨子口聯保,屬內鄉縣南三區(靈關殿),余為淅川縣第八區(李官橋)。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改屬淅川縣第七區(李官橋)。

1950年,下設黨子口、田灣、倉房、張營、磨溝、雷山、清泉、下寺8鄉。翌年雷山、黨子口、田灣屬十一區(李官橋),余屬十區(埠口)。

1955年,張營、倉房2鄉為七區(埠口),雷山、黨子口2鄉為八區(李官橋)。

1956年,為下寺中心鄉,轄倉房、黨子口2鄉。

1957年,下寺、倉房2鄉屬八區(埠口),黨子口鄉屆九區(李官橋)。

1958年,為下寺大鄉,下轄下寺、倉房、黨子口3個小鄉;同年8月,廢鄉,建下寺公社。

1961年,為埠口區,轄下寺、倉房2個鑽探漏槓公社。

1969年,撤區,為倉房公社。

1983年12月,改倉房鄉。

1985年7月,增置沿江、黨子口村民委員會。

1999年9月,撤鄉建倉房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倉房鎮轄12個行政村:倉房、胡坡、楊灣、黨子口、磊山、王井、磨溝、清泉、周莊、侯達腳舉家坡、劉裴、馬溝;下設126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倉房鎮轄12個行政村:倉房村、劉裴溝村、侯家坡村、棠梨樹崗村、周莊村、磨溝村、清泉村、楊灣村、胡坡村、王井村、黨子口村、礌山村, 鎮人民政府駐倉房村人民路。[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倉房鎮地處淅川縣西南部,丹江口水庫小太平洋西岸半島,東南濱丹江口水庫,西接湖北省丹江口市石鼓鎮,北鄰淅川縣盛灣鎮, 行政區域面積155.6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倉房鎮地處丹江口水庫西岸,西北高、東南低,西北為山地,東南為丘陵。丹江岸邊港漢大小數十個,水岸線長46千米。水域面積占2%,丘陵面積占23%,山地面積占75%,地形為山坡、丘陵帶。主要山脈為秦嶺余脈,自湖北省郊縣東部迤遮入境。境內北部有十步山、西部有羊洞山等,其中十步山最高,海拔902米。

氣候

倉房鎮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季風性氣候,年均氣溫15.7℃,無霜期年平均230天左右,年均降水量804毫米。四季特徵為春季回暖快,偏東南風多,氣溫升降劇烈,4月陰雨天氣較多,5月常有大風出現,夏季,降雨集中、旱趨檔符澇不均,初夏多乾旱,中、後夏降雨較多。秋季涼爽,多連陰雨,晚秋降溫迅速,降雨驟減。察員想鴉冬季西說雄重北風多,乾冷。

水文

倉房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漢江水系。丹江為一級支流,磨溝河、倉房河、馬溝河、水壺河、清泉河等為二級支流,共有大小河流十餘條,流域面積在153平方千米,山區河道,河槽深,洪枯流量變幅大,部分河段夏秋季節洪水陡增陡落,冬春季節枯竭甚至斷流。河流均不封凍。

自然災害

倉房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低溫、冰雹等。洪澇災害多發生在每年的7-8月,大旱災較少,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1975年8月5~8日,連降四晝夜暴雨,全鎮35%以上的房屋倒塌,農作物被淹,損失慘重。

自然資源

倉房鎮境內礦藏資源有石膏、螢石、白雲石、大理石、石英石等。其中石膏的分布面積達50平方千米,儲量在3.6億立方米以上。

2011年,倉房鎮有耕地面積16萬畝。林木覆蓋率78%。

人口

2011年末,倉房鎮總人口108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450人,城鎮化率13.4%。另有流動人口2310人。總人口中,男性5678人,占52.6%;女性5122人,占47.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1人。

2017年末,倉房鎮常住人口為10735人。

截至2019年末,倉房鎮戶籍人口為11367人。[3]

經濟

綜述

2011年,倉房鎮農民人均純收入4620元。

2019年,倉房鎮有工業企業32個,其中規模以上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3個。

農業

倉房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豆類、紅薯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7398噸,人均685千克,其中小麥4056噸,玉米2137噸,豆類978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料作物、棉花、小辣椒等。

倉房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為主。2011年,牛飼養量8700頭,年末存欄5500頭;生豬飼養量9700頭,年末存欄4300頭;山綿羊存欄1.4萬隻,年末存欄0.5萬隻;家禽試鞏飼養量4.3萬羽,上市家禽2.5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639噸,禽蛋272噸,畜牧業總產值1540萬元,占農業總值的35%。

截至2011年,倉房鎮累計造林10.2萬畝,其中防護林5.3萬畝,經濟林3.8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75萬株。其中500畝以上的柑橘精品園13處,各種林果觀光採摘園23個,林產品年產值達8000萬元。

倉房鎮漁業主要是以捕撈、庫漢養魚為主。2011年,生產鰱魚、鯽魚、鱸魚等十幾種魚類50萬千克,經過加工包裝的五香風乾魚和冷鮮魚,遠銷北京、天津等地,年產值達400多萬元。2011年,大型農業機械52台(輛)。

商貿

2011年,倉房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3億元,比上年增長17.8%;城鄉集市貿易額0.8億元,比上年增長12.1%。[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倉房鎮有幼兒園11所,在園幼兒320人,專任教師15人,小學11所,在校生870人,專任教師8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10人,專任教師3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倉房鎮實現了有線電視全覆蓋。2011年末,體育場地13處,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逐年增加。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倉房鎮有衛生院1家,村級衛生室12個;2011年,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56.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0368人,參合率96%。

社會保障

2011年,倉房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戶,人數8人,支出1.44萬元,月人均150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50人次,共支出0.45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00戶,人數700人,支出84萬元,比上年增長20%,月人均100元;農村臨時救濟180人次,支岀5萬元,比上年增長2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0人,安置義務兵、士官等6人,撫恤事業費支出6萬元。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倉房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38千米,投遞點12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0.34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0.11萬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0.29萬件,征訂報紙500份、期刊800冊。電信企業2家;電話交換機總容量5000門,固定電話用戶436戶;移動電話用戶2320戶,移動電話用戶普及率88.3%,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光纜線路總長達61.3千米,互聯網端口總數5000個,寬帶接入用戶711戶,比上年增加198戶。[5]

基礎設施

能源

2011年末,倉房鎮有35千伏變電站1座,高壓輸電線總長52千米,農網改造率100%。

給排水

2011年末,倉房鎮有供水工程1座。從距集鎮3.3千米的冬青溝引水,解決了周邊居民6800人的生產生活用水。

園林綠化

2011年末,倉房鎮有綠化美化亮化了人民街、商貿街、新建街、文化街,延長建造了香嚴街。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倉房鎮因西漢末年漢武帝劉秀在此屯兵修倉聚糧得名。

風景名勝

倉房鎮境內有香嚴寺、旋台寺等名剎;泉有珍珠、豹頭、白布朝陽等;洞有雙石、水簾、大峪、天井等;並有旋台絕頂、白崖瑩索、丹湖漁舟、無縫白塔、白崖山、蓮花峰、四寶山、蘭草坡等勝跡、景觀。

楚令尹子庚墓出土文物7000餘件,其中編鐘、列鼎、甬鍾、石排蕭為稀世之國寶。

交通運輸

倉房鎮均實現了村村通。水路有張營一馬鐐鎮石橋、下寺一香花鎮宋崗。2011年,客車3輛,出租車26輛,日客運量1090人次;貨運汽車165輛,貨運量205萬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