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從創業者到投資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從創業者到投資人 張向東,前萬網創始人兼CEO,現軟銀合伙人。2013年萬網成為阿里巴巴集團全資子公司,與阿里巴巴旗下阿里雲公司合併,繼續引領中國域名服務和雲計算行業。

從創業者到投資人
圖片來自搜狗網

[1]   來看一個十年前《贏在中國》節目中,張向東預測慧聰網被阿里打敗的視頻。視頻中的那個窮小子就是「萬網」的創始人兼CEO張向東,後來萬網被阿里巴巴收購,成了阿里旗下子公司。其間萬網還在2013年強行封停慧聰網的域名長達4小時,就是這小伙子的功勞。他神預測「慧聰敗給阿里」,果然5年後預言成真,現在很多人都只知阿里不知慧聰,慧聰網的郭總臉都被打腫了。

  分享一篇張向東接受新悅讀採訪時的訪談錄:從創業者到投資人。

  訪談就在向東家進行,他家中陳設很典雅,家具多是木製,由於空間大,也透着一股簡約。牆上的畫有不少西方作品,很有中西結合的味道。一見面他就招呼我們喝茶,語速平和,對話從創立萬網的初衷開始。 「大概94年知道互聯網的概念,我是搞計算機的,隱約覺得這將會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東西,所以決定做點事情,96年便創立了萬網。」向東坦言一開始他也彷徨了很久不知具體該做什麼,所幸是找對了大的方向,現在回過頭來看他把這種「幸運」歸結為一種潛在的判斷,也是他自己口中的「前瞻性」。   「大多數成功的創業者都是因為他們傑出的成就被大眾所熟知,殊不知背後經歷了多少鮮為人知的困境。」回顧創業經歷,向東感慨萬千,和新悅讀分享了創業期間他「印象深刻、比較大的三次挫折」,就讓我們一起先來讀讀他的「千萬網事」。

  第一次挫折:建網站跌跌撞撞

  那是在公司剛起步的時候,當時我們的想法是去幫中國的企業使用互聯網,具體怎麼幫,我們看到當時中國基本沒什麼網站,而那些國外大公司都有自己的網站,像是微軟,HP,IBM。所以我們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中國的這些大企業也應該有網站。但我們沿着這個思路做下去發現非常難,我們等於是一個市場宣傳的先鋒,我們跟很多大企業去談,告訴他們互聯網時代來啦,你看國外大公司都有網站你們也應該有,但這些人就比較含糊,說:嗯,你們說得對,那我們應該幹什麼呢?我說你們也應該有網站啊,我們給你們提供一個方案你們就可以有網站了,但是這些人就說好呀讓我回去研究研究,然後就沒消息了。再加上那時一個客戶方案做下來會比較貴,大概都要一二十萬人民幣,他們可能覺得這個投資還有點高,摸不着頭腦,所以也下不了決心,別人還沒做的時候為什麼我們要花這個錢呢。

  總的來說因為建網站這個概念比較超前,所以進展很緩慢,一年下來沒做幾個客戶但我們卻雇了不少員工。我們當時為了有一些其他的營收,還做電腦代理,那個花費也不小,但正因我們不夠專心,所以代理做的也不怎麼好,賺的錢也不多,也就沒辦法繼續支持互聯網的生意,很快錢就花得差不多了。所以我們在96年後半年就非常困難,一方面我們還在試圖遊說那些潛在的客戶,但同時我們又入不敷出。 [2]   第二次挫折:二輪融資燒錢過快

  過了幾年,萬網在國內算蠻有名氣了,我們也融了一次資。2000年我們進行第二次融資,在融的時候就覺得氣氛有點不太對,所幸我們動作比較快完成了那筆融資,之後市場就驟然地對互聯網十分懷疑。融資前我們的業務做的還不錯,市場份額第一,增長速度也非常快,年增長好幾倍,營業收入客戶量都這樣同比上去,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當時融資的時候跟投資人承諾的比較多,或者說做的市場預期比較激進,所以融資後為了做到承諾的數字,錢也燒得很厲害,2000年一年時間一多半的錢就燒掉了。原來的想法是都能接替上,就是這一輪做到多大規模的時候,又可以接着融到下一輪的錢,甚至就可以上市了什麼的。可是這樣下來以後發現市場氣氛完全不對了,不可能很快找到下一輪投資者。當時的大環境也讓很多公司就這樣死掉了,我們也是倒計時算我們還有多少錢,還能燒幾個月,因為那時我們弄了很大的辦公室,也請了一些很貴的人,有着豪華的團隊。雖說我們的業務模式是盈利的,但是因為支出太大,每個月就都是燒錢的狀態,那個階段壓力是非常大的。投資人那邊給的壓力也很大,董事會開會的時候大家也都黑着個臉,恨不得咬對方一口的感覺。

  第三次挫折:SARS突襲

  03年在北京遇到了非典,不知道會怎麼發展,你看機場沒人坐飛機,酒店沒人住,辦公樓裡面有一半的人都不在,大家擠到電梯裡恨不得覺得對方都得了非典似得,所以當時我們也很緊張,擔心團隊裡面誰會得(非典)。當時有個傳言說,(要是得了非典)送到某個地方就再也見不着了,就治不好,一盒骨灰就送回家了(笑)。

  針對第一次挫折:從網站到域名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96年的時候正是因為我們快山窮水盡了,也是因為我們走在前面,在叢林裡探索,然後悄然發現了泉水——「域名可以作為產品去賣」之前提到我們一開始是建網站,當時建網站是一個傳統的系統集成的概念,那是很貴的,所以很多企業下不了決心,但是域名需要先保護起來,恰巧我們發現域名又有人搶注,這些也是因為我們走在前面率先發現的情況,所以我們決定把域名搶注的這個現象向社會予以公開、宣傳,果然引起了高度的重視。我們寫了一些宣傳稿,給了報紙,第二天就有記者來採訪我們,第三天就見報了,後來陸續又有不少媒體來採訪,我們媒體公關的工作做得好,我們公司的電話上了報紙,結果呢我們的客服電話就被打爆了,這樣我們就迅速成立了一個域名註冊的部門。「應該說在我們之前沒有人把域名註冊作為一種業務來看待,是我們率先提出要先註冊域名把它保護起來。」

  所以96年我們通過域名註冊打響了第一炮,過了幾個月才有好多公司學我們,但我們一直一路領先,到現在都是number one。域名註冊我們在97年做到了將近1000個客戶,當時我們的定價不低,一個域名連同某些增值服務在一起,我們收到3000塊。當時註冊域名的成本也很高,成本大概是100美金,加上當時的人力成本也比較高,不像現在自動化程度很高,但總的來說我們的利潤也很好,當然我們的服務也都非常周到。接着我們就趁熱打鐵,因為企業有了域名,自然得有網站啊,而且你得做內容,所以我們就幫企業做網站。更重要地是我們學會了做一種叫「虛擬主機」的東西,實際上就是把服務器資源拆分,給更多的人用。最早是一台物理服務器上面只能跑一個網站,這也是為什麼那時候價錢高,但也幸好我們走在前面,我們通過學習摸索,掌握了怎麼做虛擬主機,這樣我們就在機房裡放一台服務器,把它切分成小的服務器,賣虛擬主機。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東西,這樣一來用戶建一個網站的成本就降低了許多,至今這依然是萬網的一個主要的收入來源。這樣萬網的業務就得到了鞏固,域名我們是老大,虛機主機我們是老大,而且我們也不斷創新,提高客戶滿意度。現在很多的技術也是沿用了我們當時的一個思路。然後97年、98年業務節節攀升,到98年我們就賺錢了,99年我們就融了第一筆風險投資,然後就到了2000年。

  針對第二次挫折開源節流亦是人力「滌盪」

  2000年怎麼過去的呢,我跟全體員工開會,把當時的困境都說明了,告訴大家必須開源節流,把所有可能的措施都擺出來,一方面不能讓銷售額下降,一方面要大幅度減低支出,最後我們做到了!我們把辦公樓從兩層變成一層,員工也有一些自然流失,特別是有些工資特別高的海歸,一看這種情況也覺得沒前途,他們一動搖走了我心裡挺高興的,正好我的負擔降低了,這樣就歡送他們走,當然這個特別棒的反倒不能走,咱得好好留下。我也是在那個時候學會了看財務報表,每一項都得特別精細地去看,辦公室租金、員工工資、通訊費、交通費……看哪個地方能夠減下來,好在我們大家能夠上下一心,那個時候雖然壓力特別大,但是氣氛特別好。最後在2001年11月份開始實現break even,從現金流的角度來說只要賬上還有現金公司就能活下去。

  「話外的體會是跟一些海歸打交道相當痛苦。當時我們花很高的代價請了一些海歸,以比我們的員工高十幾倍的成本請過來奉為上賓,但是期待的作用他又起不到,並且也不是特別的負責。有一次出現緊急情況,就是駭客進了我們的服務器,惡意地刪了我們的數據。我們當時服務器也就是100多台,結果破壞了70多台,這個損失多大啊,當時客服電話就打爆了!那陣子我們請的那個高人CTO跑美國度假去了,事發時他還沒走,他就說要按計劃去度假,當時我這個心裡就特別的灰涼,你想想,在這麼困難的時候,說走就走,你是CTO啊。好在我們那時候管理非常認真,數據都做了備份,但也經過兩個星期才把所有服務器給恢復起來。並且我們給所有受損的客戶都賠禮道歉,還補償了幾個月的服務期。這樣,才度過了一次危機。」

  針對第三次挫折:有預案才有峰迴路轉

  當時我們做了很多預案,包括管理團隊分成兩隊,一三五這些人上班,二四六那些人上班,不上班的就在家裡呆着,這樣儘量降低「中毒」的概率。但是從結果來看呢,03年因為大家都不出門,反而促進了互聯網的發展,03年我們反倒做得還不錯,當時的情況現在想起來也是跌宕起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