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從伊尹祠到倉頡墓(蘇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從伊尹祠到倉頡墓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從伊尹祠到倉頡墓》中國當代作家蘇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從伊尹祠到倉頡墓

一直覺得,蕭瑟的冬季極適合走向一段段遙遠的歷史,最好那些蛛絲馬跡,都付與荒村僻野、斷瓦頹垣,沒有修繕一新後的浮艷和鬧哄哄的商業聒噪。唯如此的冷清,才能切實體味出一片土地由荒蕪變繁華,繁華又湮為荒蕪的世事更迭。

我亦喜歡詩書里耳熟能詳的人物們,以攔路者姿態空降在我的旅途,牽引我心甘情願地偏離計劃內路線,邂逅一段又一段不可期的精彩。

正如去年冬,本意是風雪前直奔商丘,然過了夏邑,剛到虞城,高速公路邊就赫然看見伊尹祠,倉頡墓的指示牌,驚喜難抑。二話不說,立馬拐進匝道。

時近下午一點,天陰欲雪,飢腸轆轆,於路邊小店吃了碗熱乎乎的鄭州燴麵後,便急着向年輕的店老闆打聽這兩處景致的近況,他想了一會兒,訥訥道:「聽說挺破舊的,不好看。」

我心底暗笑,好!要的就是這份在歲月里粉牆簌簌的駁落感。

眼看時間還早,虞城也不大,以後不定能再來,便決定去伊尹祠之前,先往城區浮光掠影地兜一圈。路不算寬闊,兩旁商鋪林立,略顯陳舊,不料正是孩子上學高峰期,城區堵車厲害。放眼望去,最大特色就是式樣繁多的三輪車,線條各異,色彩繽紛。路中間的小轎車、自行車、兩輪,三輪電動車、行人……混雜而行,但也無人鳴笛催促,因為催也沒用。

既來之則安之,順着人流慢慢挪吧,好容易進了開闊地,便一門心思跟着導航向坐落在縣西南20公里的魏崮堆村內伊尹祠進發。虞城不大,很快駛入郊區,路上車少人稀,不時有一大群,一大群的麻雀被車輪的轆轆聲驚起後撲稜稜地四散飛走。

雖然知道伊尹祠坐落在一個小鎮裡,但眼看着越走越荒涼,四周多是麥地,心中還是有點詫異。導航終於到了目的地,這個小鎮清一色新建築,空蕩蕩的沒有人跡,兩側門面房都落鎖緊閉着。

既如此,我便任由車子慢慢游,於路兩側仔細搜尋,卻怎麼都看不見伊尹祠。正疑惑着,左側一溜兒簇新的門面房中間,閃現了一個窄小破舊、青磚牆體、綠琉璃頂的門樓,樓頂荒草雜生,於寒風裡抖抖瑟瑟,斯情斯景與周圍的新建築格格不入,心裡一動,莫非此處就是?定睛一看,果不其然,藍底門匾上,三個褪色的鎏金大字赫然寫着:伊尹祠。

我雖厭煩古蹟翻建,但看慣了很多景點高大嶄新的入口,這伊尹祠的破敗還是讓我略略有點心酸。

初識伊尹之名是在王安石的《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里,詞曰:

伊呂兩衰翁,歷遍窮通。一為釣叟一耕傭。若使當時身不遇,老了英雄。

湯武偶相逢,風虎雲龍。興王只在談笑中。直至如今千載後,誰與爭功!

年幼時愛看《封神榜》,自然是極熟悉姜子牙的神通廣大,伊尹的故事卻不知曉,成年後查資料,才發現他的偉大。

伊尹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奴隸出身的宰相,他年輕時是有莘氏的一位做飯的奴僕,因為烹飪技術精妙,後被提升為皰人(廚師)和有莘氏女兒的老師,商湯聽說伊尹有才,便要用重金聘請他,有莘氏留住不放,於是商湯便向有莘氏求婚,有莘氏的女兒嫁給商湯時,伊尹作為陪嫁才來到商湯身邊。他不但助湯推翻夏桀,建立商,還連續輔佐了外丙、 仲壬、太甲、沃丁,可謂五朝元老。此外,他還發明了用陶器熬治中藥,有利於人體吸收,是歷史上有名的「 藥劑學家」。

《史記·殷本紀》云:「帝沃丁之時,伊尹卒,即葬伊尹於亳。」伊尹祠之所以在此,因向北2公里谷熟集原為沃丁宮殿所在處,將恩師葬於宮殿正南方的大門之外,意在永誌不忘。

西周建國後,遵循「興滅繼絕」的傳統,封殷紂王的庶兄微子啟於商朝故地,建立宋國,以奉商朝祖先的宗祀,繼承商文化。 都城為商丘,虞城在其方內。 伊尹祠得以存繼至今,也證明了華夏民族歷代尊崇「以德為先」的賢人。

我花十元,買了門票入內,果然因為天冷,一個遊客都沒有,清清淨淨。除了冷風碎雪,壇內堆積的厚厚香灰,就是咿呀飄蕩的佛樂。

不過據守門人說:如今每年農曆二月初二、九月初九,魏堌堆村都有古會,逢古會之日,臨近商丘,安徽、山東的鄉民都會前來拜祭,很是熱鬧。

現存的祠堂已然陳舊,建築也不巍峨,倒像戶普通富裕人家的舊居。主殿是伊尹大殿,兩側是聖母冼姑殿、伊尹夫人殿,此三殿是元朝時所建,後經重修。

隔街還有個兩層花戲樓,五脊飛檐,綠色琉璃瓦點綴寶瓶走獸等,曾經十分壯觀。然而當下殘破不堪,舊物在「文革」期間已遭破壞,現在的建築為後來群眾集資、政府輔助修復而成。

比較壯觀的是三殿後面的一片千餘棵柏林。據說是唐朝大將程咬金當年押糧草路過時,月夜誤認此處為大哥魏徵墓,不忍它光禿禿一座墓冢,帶軍連夜所植,事實上,魏徵墓在此東北一里左右。

雖是隆冬,萬木凋零,這柏林上空依然枝葉蔽日,鳥聲啁啾。我漫步其中,見鳥糞遍地,卻不以為污,反以為幽。那些千年古柏的樹身堅硬如鐵,以手叩之,硜硜作響,蟠龍般遒勁的樹根裸露於外,不知其須已深入地下幾何。當年植樹的程咬金早已化為塵土,它們卻經了唐宋元明清後,迎來了今天的我。雖然和林中的伊尹墓相比,這片柏林還是群年輕的孩子,也只能是孩子。

這世間哪有贏家?誰不是過客呢?愈是知道生命如一瞬,愈得找到活着的意義才是啊。

因此地過於冷愀,花又漸成團,我不敢久留,臨別前,緊緊擁抱了一株柏樹,耳畔嗡嗡作響,那是它吸納四方精華,與大地母親交融的聲音吧?還是它的生生不息的血脈在體內奔涌呢?我不知曉。但我確定,一別以後,永不再見,而它和伊尹祠三十年,五十年,甚至三百年,五百年後,或許還活着,還會迎來一個又一個陌生人,而我早已回歸塵土,今日種種心念,風過無痕。

出了伊尹祠,驅車趕往倉頡墓,路越走越荒,雪越下越大,直至一個村莊也不見,只剩一大片一大片的麥地在漫天飛雪裡延伸……

前面出現了幾個小黑點,近看是三五間坐西面東的民房,導航卻提示目的地已到。我懵懵懂懂下了車,剛落腳,幾隻不畏風雪,原本於地上覓食的麻雀們就呼啦啦扇翅而起,瞬入樹梢。

我順着麻雀的身影,無意識向前一看,有石碑悄然入目,上刻:商丘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倉頡墓。不覺啞然失笑。

民房裡出來了一個老婦人,面色蒼黑,紋如溝壑,牙齒脫落無幾,我向她笑了笑,她疑惑地看着我,沒回應。

她身後地形微隆處就是空蕩蕩的倉頡祠,連圍牆也沒有,一正兩偏,還有幾株松。

我越過她,慢慢走向祠堂,先于飛雪裡,仔細閱讀了院中的一塊碑記,原來倉頡祠始建於西漢,唐開元年間及清康熙年間曾幾次重建,香火鼎盛,後因戰亂,道士四散,山門圍牆俱毀廢,文革後僅存空祠一處、漢柏兩株。

現在殿內的倉頡聖像是原圖書館幹部李榮貴先生之女,在其父壯志未酬,駕鶴仙逝後,力承父志,與多方合作,捐資重建的。

而李榮貴先生生前也傳承發展了倉頡墓菊,研製出來的菊花茶名揚海內外。

據說這陵墓周圍的菊花——倉頡菊,是菊科中的珍種。花淡黃色、大如銅錢、葉莖較小,可入茶入藥,明目醒神。令人奇怪的是倉頡菊不可移植,移栽別處後,菊雖可活,其藥性、茶性卻會很快改變。我不迷信,這應該和神秘力量無關,而是決定於水土裡所含的微量元素吧。

我進祠拜謁了四眼倉頡聖像,感謝他老人家為我們造字記事,從此華夏文明燦爛輝煌。

出了殿,站在這片微隆的高坡上,放眼四極,滿天飛雪裡,儘是青青麥地,除了遠處的天際線和地平線,唯有下面民房前的兩三個人,她們因我的到來正好奇張望着。

在這瞬間,我突然明白了一件事,曾經一直困惑為何伏羲創的八卦是三爻,而不是兩爻或者四爻。此刻我豁然開朗,它們當然該是三爻,因為八卦不是仙書,而是先哲們觀物取象,長期總結的智慧產物。

遠古時代,沒有高樓大廈,人們放眼自然,上有天,下有地,中間有萬物,而萬物以活動着的人為首。就像此刻的我,若非要畫象記事,也不過是天際線,地平線,中間兩三點虛線,以示有幾個小小人兒罷了。

這樣推想,倉頡造字絕不會是憑空而來,一定離不開八卦對他的啟發,萬物對他的觸動。而六十四卦交相重疊,涵蓋無窮,當然是古人對人事推移的高度總結,而非來自不可知的神秘。

想通了這件事,心中一時甚樂。這世間什麼值得看呢?繁華當然好,它是時代創造的巔峰薈萃,但繁華之後的蒼涼呢?我似乎更喜歡,因為蒼涼更意味深長,更接近生命本質,它讓人冷靜,可以撥雲見日。就像這片土地,曾是華夏文明發源處,商都所在,除了伊尹,倉頡,不遠處還孕生了孔子和莊子等傑出人才。而今它早已不再是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只是個普普通通的小村莊,平靜地像什麼都沒發生過。

這繁華與蒼涼的交替互換,清晰地提醒我:紅塵滾滾無不逝。我們短暫生命里的終極目的無非就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唯如此,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一生,就像伊尹和倉頡,他們當初苦心孤詣地發明創造時,一定有深沉的責任感,以造福萬民為目的。直至今天,我們也在享受他們的勞動成果,千秋萬代,蓋莫如是。

先哲們的創造成果,是點亮眾生行走天地間的火炬,有了他們,才有了方向。至於為什麼他們提前出現,光耀千秋,卻不是人類當下可以解釋清楚的。

後來聽說中國有好幾個倉頡墓,至今還爭論未休,我頗有些失落,但轉念一想,這遺址是否精確,並不重要,因為我確信一切遺址不會空穴來風,真相只是被歲月模糊了而已。他一定飲過這裡的水,捧過這裡的泥土,深愛過這片土地上的芸芸眾生,而這方水土也滋養着今天的後人們,還深深提醒了一個於風雪裡前來拜謁的小小的我,讓我將目光放遠長,不拘泥於當下錙銖,努力做個溫暖的人,因為一切都將逝去,而再微弱的光也可以在某個時候安慰有緣人,讓其不再寒涼。得到這些,此行已經足夠了。[1]

作者簡介

蘇峰,江蘇宿遷人,宿遷市作協會員,被文字安慰溫暖滋養着長大,也希望自己可以用文字去溫暖有緣人,有詩歌散文散見於《齊魯文學》《山東詩歌》《散文選刊.下半月》等雜誌報刊和網絡平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