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二叔(孟祥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
《仁者二叔》是中國當代作家孟祥傑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仁者二叔
在我難忘的人中,二叔自然是其中的一位。二叔是一位「鄉村赤腳醫生」,儘管已在數年前駕鶴西去,但他的音容笑貌經常歷歷在目,尤其是回憶起作為「醫者仁心」的他,即使是幾十年前的事情也會清晰地浮現在眼前,讓人難忘更讓人感慨。
二叔與我父親是同一個祖父,因而準確地講,他是我的二堂叔。因雙腳殘疾的原因,本來天分很高的二叔年輕起便在家鄉做了一名鄉村「赤腳醫生」,此後的幾十年間,無論風雨如磐還是大雪紛飛,他背着那隻藥箱,蹣跚中的足跡便留在了家鄉的各家各戶間。
在鄉鄰們的眼中,二叔的醫德和醫術足以讓人信賴,他的診斷和針灸術深得父老鄉親的信服,他掌握的各種偏方更是成為大家眼中的「神藥」。那些年間,誰家有個頭疼腦熱乃至疑難病症,在二叔的調理下,往往花錢不多卻很快痊癒了。此時回想起來,他的神奇「偏方」醫術我是親身體會到了,記得小時候得了一次重感冒,在發着高燒的昏昏沉沉中,隱隱約約聽到是父親把二叔請了來,二叔看了後一句「沒事」的話便讓父母的心即刻落在了肚子裡。那一次,僅僅喝了他用農村中極其普通的蔥白等物燒成的藥湯後,很快我便在第二天又生龍活虎起來了,從此我更是對二叔敬若神明。
二叔的熱心腸在家鄉也是遠近聞名的,除了行醫治病,誰家有個紅白喜事,往往少不了二叔的身影。一則,二叔的心腸熱;二則,二叔的手靈巧,字也寫得好。現在回想起來,二叔的硬筆字和毛筆字在村里是很數得着的,紅白喜事上,便常常見到他的端秀清新的墨跡。更讓人記憶猶新的是,從他手裡製作出來的物品,儘管用的是簡簡單單、普普通通的莊戶人家的現成材料,卻往往活靈活現,一點也不亞於專業廠家的水準,簡直就是用「藝術品」來稱謂也大概不算為過了。記得母親常嘆道:「你二叔生在農村,真是屈才了!」細細數來,在二叔逝去後,在家鄉人的眼中,至今再也沒有出現第二個像他這樣有藝術氣質的的「全才」級人物了。每當各家再遇上類似的「難事」,老一輩曾經和二叔熟悉的人便不由自主地記起二叔來,回想起二叔曾經給予老少爺們的方便和付出,情不自禁地常常感嘆道:要是這人還在的話該多好啊!
二叔的頭腦里,似乎永遠裝着很多農村人所羨慕的知識。作為生長在農村的從上世紀那個生活困難的年代裡走過來的人,儘管二叔在學堂學習的時間不算太多,但二叔讀過的書卻不少。小時候去他的家裡玩耍,常常會看到二叔手捧着一本書在津津有味地閱讀,磚泥砌成的屋子雖簡陋,但角落裡卻擺滿了書籍和報刊。回想來,自己從小喜歡讀書,大概也無形中也受了二叔的影響吧。有句俗語叫「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這話用在二叔身上大概是很貼切的,二叔因為懂得的東西多,鄉鄰們有個不明白的事情,便常常到二叔這兒來請教,此時在淳樸的鄉親們眼裡,二叔又簡直成了一個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無所不曉的「先生」。
在我的眼中,二叔更是一個時時關懷着後輩成長的長者。小時上學堂讀書回來,每當遇到二叔,他會常常問起自己的學習,詢問間更是少不了勉勵的話語。因為二叔平時不端架子,和孩子們聊起來和藹可親,無拘無束之時,對於二叔的話我們自然也樂於接受。記憶中,在時光流轉到的上世紀八十年代,那年我考上了高中,在那年秋天的一個周末,平時住校的我返回家後,二叔特地趕過來送給了我一個精美的日記本,這在那時,也算是珍貴的禮物了。我知道二叔家生活不寬裕,他卻還如此看中自己,當時的感動之情悄然間已是溢滿心胸。
事情雖已過去了三十多年,但仍清晰地記得二叔勉勵自己「珍惜學習機會」的話語。更讓我沒想到的是,在二叔走後,我打開日記本,扉頁上幾行字娟秀的字跡赫然映入了我的眼帘:「流水不遇堅石,就生不出美麗的浪花;為人不遇難事,就做不出偉大的事業。」、「知識就是力量。」等。那時那刻,似乎感謝的話語屬於多餘的了,而我的淚水已悄悄在眼眶裡打轉……
雖然身有殘疾,但「身殘志堅」這個詞語用在二叔身上的話,或許是一點也不為過的。印象里,二叔樂觀堅韌,坦然地面對着生活的重擔,用一雙手支撐起了整個家庭的天空,並將膝下三個兒女一一養育成人。我不知道二叔自己受過多少的委屈,但幾十年從風風雨雨中走來,在家庭困難的情況下把幾個孩子拉扯成人,箇中甘苦儘管外人是無從體會到的,但也能琢磨出個一二來。足以讓二叔欣慰的是,在二叔期盼「成龍成風」的目光里,子女們都已成家立業,在各自的崗位上為社會做着貢獻,其中大兒子更是不負期望,成為家鄉考入重點大學的為數不多的人。現在想想,身有殘疾的二叔用超出常人想象的堅韌來付出的心血,不是已經是很值了嗎?
敲下些許文字時,冰封大地的窗外已然是寒意陣陣來襲,而我的心中卻是熱熱的心潮起伏着,禁不住湧出更多的感慨和思念;抬頭遠望着家鄉的方向,二叔曾經熟悉的身影似乎又映現在眼前。而在家鄉,時常念起二叔來的父老鄉親,大概不止一個兩個吧。
作者簡介
孟祥傑,男,1969年生人,山東濰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