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什麼是極樂世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什麼是極樂世界?
圖片來自搜狐網

什麼是極樂世界?學佛的目的是為了我們能夠回歸寧靜、光明、智慧的本心;學佛的目的是為了讓所有的眾生能夠究竟解脫,能夠離苦得樂。心中有了佛的教誨,會過的十分快樂;因為信奉佛,人生有了最大的快樂

原文

    西方極樂世界空中飄着花朵,河流可以在空中旋轉,有一座七寶池,裡面的水隨人心意,或暖或涼或高或低;

  西方極樂世界樹木高大,甚至比地球到月球的距離都長,樹木之間可以看到任何你想看的世界的景象,能知過去未來;

  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住的房子可以在地上,也可以在空中,可以是茅棚,也可以是宮殿的樣子,總之想變成什麼樣就可以變成什麼樣;

  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惡人,都是上善之人,相互之間沒有爾虞我詐,都是用真心對待;

  西方極樂世界的樹木、花鳥都會講說善法,能讓人早日達到更高的境界,修行的人有的在地上、有的在空中飄浮;

  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想吃飯,飯就會出現在面前,所謂」百味飲食「,吃完了不用刷鍋洗碗,自然清靜,不吃飯也不會感到飢餓,總是精力充沛的樣子;

  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所有人長得都像阿彌陀佛一樣,沒有區別,沒有男女之分,個個清靜莊嚴;

  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國家、領導,只有師生關係,阿彌陀佛是老師,其他人都是學生,去了那裡,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就是自己的師兄、學長,有問題可以直接請教;

  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是蓮花化生,在七寶池中有着朵朵蓮花,數都數不清,那些都是其他世界即將化生到達西方極樂世界的標誌,如果那些人中突然有不想去西方極樂世界的,那麼那朵蓮花自然就枯萎了;

  西方極樂世界中,有着我們生生世世的親戚朋友,當我們到了那裡,他們也會問我們「當初那一世,我勸你 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不肯來,現在來了,覺得怎麼樣?」,也有人會說「那會你還告訴我來西方極樂世界,可最後你自己退心了,現在這麼晚才來」。

  極樂世界存在嗎?

  佛教講的道理,雖然最終的目的是『出世』的,但它和『入世』的精神並不牴觸。(所謂『出世』並不是脫離、逃避世間,而是改造這個世間,重建這個世界。)佛經上所講的:『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恰如覓兔角。』就是說明修行要在人間,覺悟也要在人間,每一個有心向道的人,他不可能厭棄這個世界,逃避這世界上的人類,而『獨善其身』地修成正果。因為一個人要想成佛,他除了具備聰明智慧之外,還要有廣大的誓願悲心去普渡眾生。要以這兩種『悲』和『智』交互運用,相輔相成,做到徹底、圓滿的境地才能成佛。所以佛教是以出世的精神來做入世的事業,從修行一直到成佛,既沒有『入世』,也沒有『出世』,因為一直是在這個世間進行的呀!

  比如當我們要告訴一個孩子不能去噴電源時,我們會說電源不能碰,碰了以後觸電,會燒傷,燒手什麼的。可是,電源並不是不好。只是為了讓孩子明白不能用手隨便去碰這個電源。有時候我們和孩子說的時候會這樣描述:這個電源,你不能用手去碰他,碰了他會變成動畫片裡面的大灰狼,巫師,很可怕的那種,這時候,孩子就會想,如果碰了我會變成那個討厭的巫師,大灰狼,我才不干。就不願意去碰了。就因此佛法里提到地獄和天堂,猶如是類似這樣,說你就不要碰這個,碰了會怎麼樣,會受到什麼懲罰,會下地獄;你應該怎麼做,這樣做了會有什麼好處,這樣做可以到極樂世界。佛法也必須要提供這樣的不同的方式來比喻,讓大家去明白,用一種比喻的方式去明白。可是,如果我們不知道這些是為了什麼的話,那我們就把學佛變成了進入這比喻裡面,就一直在為了去極樂世界而走,這時候我們為走而走,可是我們不知道我們要去什麼地方,這是很愚痴的。

  佛經記錄的是佛陀對人生、對宇宙、對自然法則的探索和思考。佛經留給眾生的是觀察宇宙真理,開啟智慧,明悟自心的方法。而佛經上雖然有所謂『西方極樂世界』、『東方琉璃世界』等淨土,勸人念佛往生彼國,但稍為了解佛法真諦的人都知道,這是諸佛菩薩為了度化眾生的一種權宜方便,佛教最後的目的是在於『化人間為莊嚴淨土,變地獄為極樂世界。』這才是佛教的真正宗旨,並不是要人人逃避這個世界而躲到西方淨土去享福。

  極樂世界存不存在重要嗎?

  極樂世界存在又怎麼樣?不存在又怎麼樣呢?這是目前沒有人能驗證的一個迷,學佛的目的是為了我們能夠回歸寧靜、光明、智慧的本心;學佛的目的是為了讓所有的眾生能夠究竟解脫,能夠離苦得樂。心中有了佛的教誨,會過的十分快樂;因為信奉佛,人生有了最大的快樂。請問,假如極樂世界根本不存在,我們這一輩子信奉佛,會損失了什麼呢?我們不但沒有損失,還學會了用智慧的佛法培養智慧的大腦,實現智慧的生活。如果極樂世界存在,那我們信佛,學佛,遵從佛的指示,從而往生到了極樂世界,那不是「賺」到了?[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