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人身難得 佛法難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人身難得 佛法難聞
圖片來自六圖網

人身難得 佛法難聞,到底難到什麼程度?佛法無邊,普度眾生,咱們說的難,並不是說投生人道的來歷少而稱難,來歷是許多的;可是這一輩子是人,下一輩子再做人,就極難!就你說人許多吧,但那些嬰兒,胎里才三個月,或一個月,或者幾個星期,還沒有來得及出胎做一個人,就被墮胎打掉了,打掉多少?就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了。暇滿人身可貴,從這方面也就看到了,這依舊是說明人身可貴的另一個側面

原文

  「願做菩薩那朵蓮,修煉心法永無雜念。花開花落在你身邊,做宿世此生的水蓮。善因結善緣,慈悲大無邊,寬闊的胸懷,動感天地間。斬斷塵世緣,煩惱丟一邊,跪拜在佛前,常常把經念。願做菩薩那朵蓮,修煉心法開的鮮艷,那河水聲盪在心間,有如歌聲般迷戀。

  「願做菩薩那朵蓮」,這首歌是媽媽在不經意間經過微信傳給我的。當音樂的旋律猶如一股清泉流動在心間的那一刻,我便在頃刻間感覺到心中涌動着莫名的感動,有一種想要落淚的柔軟。

  就在那一刻,我似乎激烈的感觸到了佛陀的呼喚,一種空靈的境界感在心底翻湧。

  其實,不知從何時起,我的心裡就已經有了皈依佛門的情結。僅僅因為沒有諸多時間去了解相關事宜,僅限於在心裡忠誠的崇奉。我也曾在心中問自己,是不是此生,我與佛陀之間,有一種冥冥中的淵源??

  這些年,常常看到菩薩,看到佛像,我都會有一種莫名的親熱和激烈的敬仰。也曾去寺廟禮拜,忠誠的跪拜了寺廟中每一座佛像,昂首仰視,我似乎可以感觸到佛陀的神韻,透過塑像嚴寒,直入心底。似乎在相對的那一刻,佛尊有許多禪語相告,卻又不知道是什麼。那種感覺讓我一向覺得很奇怪。離開寺廟的時分,我把頭都磕暈了!可是心裡依舊深刻的忠誠,熱情的崇奉。總是想要找時間,可以再一次忠誠的跪拜在佛前。

  佛法無邊,普度眾生。苦海無涯,回頭是岸。

  二十多年的人生歷程,讓我感知人間疾苦。走過的路,歷過的苦,讓我的心,經常猶如一葉漂蕩的扁舟,找不到停靠的彼岸。或許,只有皈依,才是我的最終歸宿。許多時分,我總是可以在冥冥之中,感覺到一種莫名的呼喚。只要回頭看過去,便是親熱,便是暖,便是一種無以名狀的歸屬感。這也便是我今天萌生皈依的底子所在。我相信,前生,我定是佛前那一盞未能燃盡的青燈,曾與古佛日夜相伴,也曾傾聽禪音,忠誠禮佛。而此生,註定要再續佛緣,所以,才會在心底經常感觸到佛陀的呼喚。

  此生,我願意皈依佛門,忠誠崇奉,不求財力,無冀聲譽,但求無上正法來耳,仰惟我佛,修得滿意。我渴望佛法無邊,護我周全。我想要藉助佛門清淨,修功累德,放下貪嗔痴念,塵緣雜念。免我驚,免我擾,免我痛,免我苦,免我身無所依,免我心似漂蕩。

  所謂皈依,便是「皈」投「依」靠的意思,也含有救助、救護之義。皈依,不同於落髮。落髮是遁入空門,剃度修行,了卻全部塵緣,晨鐘暮鼓,青燈古佛。而皈依,是俗家弟子帶髮修行。皈依是成為居士,也便是在家裡修行的信眾,正式皈依了佛教,但並不是僧人。皈依是指歸投三寶、依託佛、法、僧三寶,藉着三寶積德行善威力的加持、攝護,能止息無邊的生死苦輪,以及能遠離全部怖畏,而得呵護、擺脫全部憂悲苦惱。

  皈依佛門,需要有一顆向佛的心。佛是醒悟了世界人生真相的人,向佛的心便是有向佛相同醒悟世界人生的心念。這顆心是人人本具的,因為釋迦牟尼在證悟成佛後說的榜首句話便是:奇哉,全部眾生皆具如來才智德相,但以夢想執着而不能證得。皈是回頭的意思,便是要從夢想執着中轉回來,回歸清淨原本的極樂自性。依是依託的意思,便是要依託佛陀給予的教訓,學習如佛相同的才智人生。有這樣的心就具有了皈依佛門的條件。

  或許,我在具有皈依佛門條件的一起,我更是首要有着皈依佛門的必要。就我此刻的心境來講,假如沒有結婚生子,我必是會考慮徹底放下塵緣牽掛,遁入空門。縱是常伴青燈古佛,孤單終老,也是心甘情願。奈何紅塵似浪,已將我侵襲。我愛我的老公,愛咱們的女兒,也深深的愛着咱們的家庭。僅僅,人生本便是一場修行,日子本便是一汪苦海。當我的精神世界無法接受一些日子檢測之時,我便猶如一葉漂蕩的孤舟,急切的渴望彼岸的停靠。我願做菩薩的那朵蓮,博大胸懷,清我心神,寧我憤恨,賜我力量,予我才智。我想要修得一顆慈悲為懷的胸懷,來容納人間萬惡,來寬恕人心污濁。

  佛教里有一句大家都聽慣了的話:「人身可貴」。究竟「可貴」到什麼程度呢?《法華經》里就說了一個譬喻:「盲龜值木」,便是說,一隻瞎了眼睛的烏龜,在大海里隨着驚濤駭浪翻上翻下,一會兒衝到東,一會兒衝到西,一會兒又沉入海底,好容易衝上海面吸口氣,立刻又被大浪擊入海底,痛苦不堪。

  假如,在剎那浮上海面的時分,很幸運地碰到一塊木板。原本它是瞎的,木板漂在海面上,它底子看不到,也無從去尋求,但它瞎碰偶然碰上了一塊木板。這木板又很恰巧中間有個孔眼。瞎了眼的烏龜,東碰西碰的,居然碰上了那個孔眼,趕忙把頭從板孔中伸出來,總算能深深地飽吸了一口新鮮的空氣,並且確保它再也不會被打入海底了。這對它說是一種極大的安慰和幸虧!這樣可貴的時機,咱們想一想,確實是太可貴了!可是,這一輩子是人身,下一輩子再能得人身的,比這個還難!

  這個譬喻還不算,佛經里還有一個譬喻:從須彌山的頂上,拿一根線放下來,在須彌山的腳下有一根針,要把這根線從針眼裡穿進去,這個,咱們想一想,更難了!針的眼孔這么小,間隔又那麼遠,並且線是隨風飄動的。一點和風就把它飄開了,怎麼能穿進去呢?但也不能完全排擠說,穿進去的時機,肯定沒有:僅僅是幾億億分之一罷了,這個真是難極了!而咱們下一世再得人身,也是這麼困難!

  有人反駁了,你說人身那麼可貴,而實際世界上,咱們人口是太多了,正在節制人口,不要他生出來,有什麼可貴?咱們說人身可貴,是這一輩子是人,下一輩子再做人,極難!至於說人的來歷,卻不是說一定是從人道來的,可能有些是天上福分享完了掉下來的,也有些可能是從陰間裡面苦受完了,放出來的,也可能是從畜生道報受完了,又到人間來的。還有餓鬼道來的,甚至他方世界來的,來歷許多。

  所以,咱們說的難,並不是說投生人道的來歷少而稱難,來歷是許多的;可是這一輩子是人,下一輩子再做人,就極難!就你說人許多吧,但那些嬰兒,胎里才三個月,或一個月,或者幾個星期,還沒有來得及出胎做一個人,就被墮胎打掉了,打掉多少?就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了。暇滿人身可貴,從這方面也就看到了,這依舊是說明人身可貴的另一個側面。[1]

佛教信仰

信仰佛教的好處,有些雖然信仰他教亦能獲得,但畢竟佛教要高超、殊勝多了。

佛教詳盡地剖析宇宙人生的問題,目的在使人對人生能獲得正確的認識。

一般人對人生的看法,不外乎悲觀樂觀兩種。

而佛教的人生觀,嚴格說來,是既不屬於悲觀,也不屬於樂觀的,我們可以勉強稱它做:『中觀』。

什麼叫『中觀』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嘆人生,也不渾渾噩噩地虛擲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掃除一切人生的疑懼、苦悶和誤解,而正確地認識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佛教又認為眾生是一體的,休戚與共的,小我生活於大我之中。因此要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對命運操縱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當,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勞,努力奮鬥,為了明日,必須獻出今天,沒有辛勤的耕耘,哪會有豐碩的收穫呢?

佛教的戒律,對人的行為並不是死的束縛,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極方面可以止惡防罪,在積極方面能夠鼓勵救人濟世。舉『不殺生』為例,它的真正精神與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殺,而是要去勸人戒殺,一個立志學菩薩道的人,自己殺生固是破戒,就是見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盜』、『說謊』,更要勸人不要偷盜、說謊,苦口婆心的,不厭其煩的勸人改邪歸正。

嚴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違犯五戒在社會上就不能立足,同時為國法所不容,最後只有身系囹圄,飽嘗鐵窗滋味。而佛教更認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違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將墮入地獄、畜生、餓鬼等三惡道了。(這三類眾生的報應都是痛苦不堪的,因此稱為惡道。)我們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夠了,人能不殺生,社會上就沒有殺人命案;能不偷盜,就沒有小偷、強盜;能不邪淫,就不會有男偷女娼,破壞家庭倫理的事;能不妄語也就不會有欺、詐、騙等事;能不飲酒,則身心愉快,頭腦清晰,不會因一時糊塗而闖禍。(酒有害身體,早經醫學一再證明。)如此,這個社會不是寧靜、安樂的社會嗎?因此我說佛教有淨化社會人心的功用。

佛從不生氣,或處罰弟子,在佛教經典中,絕對找不到佛發怒而用洪水、瘟疫來處罰人類的。

佛對弟子一直和顏悅色,諄諄教誨,他真的是『有教無類』——不論老、少、貧、富、貴、賤,同時包括宇宙間每一類眾生在內。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時機,對不同資質的眾生說最好的道理。[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