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人紋污燈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人紋污燈蛾 學名:Spilarctia subcarnea (Walker) 類屬:鱗翅目,燈蛾科

形態特徵

成蟲雄蟲體長17-20毫米,翅展46-50毫米;雌蟲體長20-23毫米,翅展55-58毫米;雄蟲觸角短、鋸齒狀;雌蟲觸角羽毛狀;頭、胸黃白色,腹部背面呈紅色;前翅黃白色,後翅紅色或白色,前後翅背面均為淡紅色。

卵直徑約0.6毫米扁圓形,淡綠色。

幼蟲頭部黑色,胴部淡黃褐色,背線不明顯,亞背線暗綠色,體上密生棕黃色長毛。[1]

發生規律

人紋污等蛾一年發生3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春4-6月成蟲羽化,第一代幼蟲在5-6月開始危害,成蟲有趨光性。卵產在葉背呈塊狀,初孵幼蟲有群集性,分散活動,老熟幼蟲受振動後即落地,有假死性。[2]

分布與危害

人紋污燈蛾學名Spilarctia subcarnea (Walker),別名人字紋燈蛾、桑紅腹燈蛾,屬於鱗翅目,燈蛾科,在國內外均有分布,寄主有非洲菊、金盞菊、芍藥、萱草、鳶尾、菊花、月季等花卉,為害嚴重。

主要以幼蟲啃食葉肉,分散危害,蠶食葉片,造成葉片殘缺不全和孔洞。僅剩主脈和葉柄。

防治方法

(1)冬耕除草消滅越冬蛹。

(2)成蟲羽化期,根據其有趨光性,可用黑光燈誘殺。及時摘除有卵的葉片。

(3)化學防治 發生盛期用45%丙溴辛硫磷(國光依它)1000倍液,或國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樂克(5.7%甲維鹽)2000倍液組合噴殺幼蟲,可連用1-2次,間隔7-10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