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人生是一場旅行,品茶是一種修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人生是一場旅行,品茶是一種修行
圖片來自六圖網

人生是一場旅行,品茶是一種修行,品茶之道,是在長時間品茶過程中,從心裡走向外在國際,再從外在國際回到心裡構成的一條路途,也即是能從簡略走向雜亂,又能將雜亂歸於簡略,自由安閒的來往

原文

調查一個人品茶、喝茶的茶品,可以知道一個人,因而說茶品即人品。所謂茶品,即是說一個人喝茶、品茶時所體現出來的舉動行為,包括精力面貌。因而,要知道一個人,較簡略的辦法是和他一同喝茶、一同品茶,從他選擇喝什麼茶、怎么喝茶、為何喝茶、喝茶的姿態和情緒如何,大約可以知道他是如何的人。 ​   品茶考究「道」,因而有「茶道」,這個「道」字是指「通達」、「路途」的意思,而「茶道」是指這條路途通到達淨化心靈,善化社會,美化人生,文明國際的過程,是使人充溢高興的辦法,所以「茶道」的體現就會有一些禮節次序和方式。

  「道」,是一種生活方式,為每一個人所應遵行、修習、宏揚的路徑,它是身口意的自律、自我的開展、自我的淨化,它與崇奉、祈求、崇拜無關,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它不富含任何淺顯稱為『宗教』的成分,它是一條經過品德、理性與精力的完滿化而走向最終實相、滿意安閒、高興與平和的路徑,這種路徑必定是完善的路徑,品茶即是遵行這條尋味的路徑而成滋味。

  品茶滋味,應該是正路,由於,它不僅是尋找感官的舒服,也不是經由各種精力苦行來尋求高興;而是經由感官和精力的全部滿意來到達享用高興的意圖。「滋味」的這個「道」有必要是不偏不倚,不偏不倚才是符合善念的「正路」。由正路引導,構成一個平衡的修習,邁向享用高興的路途,因而「品茶」即是一種修行,也就構成「茶道」了。

  品茶需求安靜,安靜可以攝生,可以開悟,可以生慧,可以明道。安靜是一種涵養,是一種氣質,更是一種誇姣的境界。安靜不是平淡,更不是平凡,而是一種充溢內在的幽遠,於安靜中觸景,得大智慧,大徹大悟,所以品茶有必要由安靜做起,安靜即是一種修行。諸葛亮《誡子書》說到:「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安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一個完滿的茶人具有兩種品性,一是悲心,一是慧性,這兩者有必要給予等量的培養與開展。悲代表着慈、愛、善、恕以及情感方面的其它高尚情操,慈而不動情,悲而不傷痛,也即是心的質量;而慧是代表着沉着思想方面的質量,來自於學習,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智能,沒有智能就不能有所成果。只開展情感而疏忽了沉着,會構成一個好心的傻瓜;只開展沉着而疏忽了情感,使人變成一個鐵石心腸毫無同情心的非人,因而,要變成一個完滿的茶人,有必要具有悲心和慧性。悲心和慧性是從修行而來,而品茶是一種修行,更是心靈的一次遊覽。

  品茶之道,是在長時間品茶過程中,從心裡走向外在國際,再從外在國際回到心裡構成的一條路途,也即是能從簡略走向雜亂,又能將雜亂歸於簡略,自由安閒的來往。一個人不能從心裡走向外在國際,是缺少自我完善的能力;不能從外在國際回到心裡,是陷於夢想執着。沒有需求人人一定要承受品茶、承受茶道,但有必要理解,喝茶是一種享用,而品茶是一種修行,沒有修行的享用不是正路,由於,它僅尋找感官的舒服,不是完善的舒服,不是完滿享用。

  品茶是依循高尚的舉動,文雅的行為規範,用這些外在方式培養與開展心裡的端正與生長,也藉此提升了品格,享用真正的善與美。不一樣的人有不一樣的品嘗,對同一款茶產生不一樣的滋味。幽香的綠茶有着濃艷天然的美,濃郁的烏龍茶有着多采多姿的美,艷麗的紅茶有着豐腴浪漫的美,每一種美都給人不一樣的震懾。人不用想占有喜歡的全部東西,人是有思想的,這種思想隨時都在變,沒有一種喜歡是永恆不變的。所以,用一種往常心態去品嘗一杯茶,就會很高興,也會很安然,品茶是一種修行。[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