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人格賢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人格賢善的判斷標準
圖片來自搜狐網

人格賢善的判斷標準,如果你始終想着自己,別人不一定看得上你,但若盡心盡力地幫助別人,大家就會對你另眼相看。

原文

每個人對人格賢善的判斷各不相同,有人認為脾氣好、性格好、做事勤快,就是人格賢善;有人認為漂亮的人,就具有人格魅力;有人認為心比較軟,就是人格很好;有人認為個性堅強,肯定是好人人格賢善的標準有這麼幾點,希望大家好好記住:

一、;言行恆時隨順友:言行舉止跟上上下下的親友和睦相處,跟誰都合得來,不會動輒橫眉怒目、處處與人作對、不論到哪個團體都攪得雞犬不寧。從世間角度講,人格好的人對上者恭敬,對下者悲憫,對中者和睦。

大家在發心時一定要注意,任何團體都會有許許多多矛盾,人與人在一起難免磕磕碰碰,但人格好的話,對誰都能觀清淨心,別人說什麼也可以隨順。佛陀在經典中說;我要隨順世間人,佛陀尚且如此,我們凡夫人就更需要了。當然,隨順他人並不是沒有原則,別人生貪心你也隨順,生嗔心你也隨順,不是這個意思,而是對如理如法的行為應當隨順,跟誰接觸都十分融洽。

不要所有人都上去時,你非要背道而馳,就像藏地有個比喻說:;一百頭氂牛上山的時候,嘎巴牛(氂牛中的敗類)非要往下跑。這種說法還是很形象的。人格不好的人,行為上處處與人衝撞,就算坐車從色達到成都,一路上也會跟好多人吵架,在任何地方都會惹是生非。所以不好的人離開後,大家都覺得很舒服,好像眼翳去除了一樣,要吃頓飯慶祝慶祝。但一個好人離開了,所有的人會特別傷心:;怎麼辦啊?我們中午不想吃飯了,那麼好的人都走了,嗚嗚

不過,人格的好壞在表面上也看不出來。我每次剛認識一個人時,往往有這種分別念:;他是好人還是壞人呢?有時候這個人言行舉止很不錯,但接觸一段時間後大失所望;有時候這個人似乎比較壞,結果越接觸越覺得他非常好,很讓人信賴。

二、;秉性正直:不管說話還是做事,心要正直,不貪執自方、嗔恨他方,也不會做什麼都把自己放在主要位置上,一直不公正地評價,而是始終以真理為主,不偏袒任何一個人。所以,為人正直十分重要,《二規教言論》中也講了許多這方面的功德。

三、;心善良:如果為人正直、隨順別人,但心腸狠毒的話,人格也好不到哪兒去。現在有些領導和學者,話說得特別漂亮,可一直有自私自利、害人之心,那做什麼都徒勞無益。因為心是一切之根本,宗喀巴大師也說:;心善地道亦賢善,心惡地道亦惡劣。心善的話,一切都是光明的;心惡的話,只有趨往黑暗了。

這三點做人的道理非常重要。法王又進一步指出,倘若你想長期利益自己,暫時利他是很好的竅訣。作為一個凡夫人,完全不考慮自己是不可能的,但考慮自己的過程中,如果損害其他很多人,自己的事業也不會成功。雖然為了自己而幫助別人是一種狡猾,最好不要有這種想法,但退一步說,假如你實在不能利他,那為了自己的利益,也應該對別人好一點,這樣才有自己的生存空間。

記得有一次乘飛機,我旁邊坐了個年輕人,看起來很有才華,他是一個企業的總經理,平時不信佛教,但我們聊起來還是有共同語言。他說:;應該要做好人,多幫助別人。實際上企業若想成功,一定要幫助周圍的人,這樣才有空間生存下去。假如我一味地顧着自己,別人也是很聰明的,誰都能感覺得到,最後我不會有什麼成果。我覺得他講得挺有道理,點點頭說:如果你始終想着自己,別人不一定看得上你,但若盡心盡力地幫助別人,大家就會對你另眼相看。

多年的生活發現,如今很多人不會做人,每天自私自利地想着自己,這不一定很好。比如有的年輕人喜歡某個人,就把對方束縛得死死的,拚命地占為己有,結果往往適得其反;而有的人喜歡對方,就全心全意地支持他、幫助他,對方也畢竟是人,最後會接受你的心意。只可惜很多人不懂這個道理。尤其是修學佛法時,不知道人格很重要,沒有人格的話,高深莫測的境界不可能生起。[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