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人機對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人機對話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展台上一顆無可取代、熠熠閃光的明珠[1]。漢字之美,美在莊重典雅,形神兼具。她承載的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厚重歷史與燦爛文化[2]。她的美,是無與倫比的。

名詞解釋

計算機將運行情況及時地輸出(顯示或打印),供操作人員觀察和了解;人通過輸入裝置(如鍵盤)對計算機輸入各種命令或數據,對計算機進行干預和控制的過程。

為了便於人機對話,大多數計算機操作系統都具有這個功能,操作人員通過各種命令與計算機「對話」;一些高級語言也具有很好的「會話」功能,如BA-SIC語言就是一種會話型算法語言。

人們編制的應用軟件,特別是一些通用型應用軟件,為了用戶使用方便,都設置有會話功能,通過「菜單」或「提示」,由操作人員進行選擇,引導如何操作。

研究領域

又稱自然語言理解。當代新興邊緣學科——人工智能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研究如何使計算機能理解和運用人類社會的自然語言如漢語、英語等,實現人機之間的自然語言通信,使計算機能代替人的部分腦力勞動,真正起到延伸人類大腦的作用。這是當前人工智能研究的核心課題。研製第五代計算機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要使計算機具有理解和運用自然語言的功能 [3]。

研究分為語音對話和書面對話兩個方面。

需要解決的中心問題是:語言究竟是怎樣組織起來傳輸信息的?人又是怎樣從一連串的語言符號獲取信息的?

在對話過程中,計算機可能要求回答一些問題,給定某些參數或確定選擇項。通過對話,人對計算機的工作給以引導或限定,監督任務的執行。該方式有利於將人的意圖、判斷和經驗,納入計算機工作過程,增強計算機應用的靈活性,也便於軟件編寫。

與人機對話相對應的是批處理方式,它用一批作業控制卡,順序完成逐個作業,在作業執行過程中,沒有人的介入和人機對話功能。

發展階段

關於人機對話分成三代的觀念,最早是由亞略特公司的知名生物識別專家楊若冰提出來的,對「人機對話」一詞,不同的機構和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我們的定義是:人與智能語伴溝通的方式,就是人機對話。這裡的機器在一般情況下都是指計算機,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也可以指具有一定計算機特徵的終端設備,如智能手機、PDA等。第一代人機對話指的是字符命令時代,即以DOS和UNIX為代表的字符操作時代;第二代指的是蘋果OS和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出現後的圖形操作時代。

第一代人機對話時代,人機交流使用的語言全部是經過定義並有數量限制由字符集組成的被雙方牢記的密碼式語言,在此體系外的人基本不了解語言含義。

第二代人機對話時代,則採用的是接近人類自然思維的「所見即所得」的圖形式交流方式,可以說在交流的內容上已經非常接近人類的自然交流習慣(以類似人類書寫形式的視覺交流為主),但其交流方式仍主要是通過按鍵(鍵盤、鼠標等)實現,而不是按照人類本來得交流方式進行。

第三代人機對話則完全與第一第二代人機對話方式不同,人機交流的內容主要是人習慣的自然交流語言,交流方式也是人習慣的自然語言交流方式(包括智能語伴、語音和手寫等,甚至包括人的表情、手勢、步態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