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親戚(裴聰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親戚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親戚》中國當代作家裴聰敏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親戚

人生落草來到世上,就有了親戚。人的存在就是親戚的存在。剛生下來,昏沌中,不知人間世事,只會哭,姥姥來了,姑姑來了,姨姨來了,姈來了,都來看娃。沒準還在額頭上抹上一條黑,說是把娃打扮丑些,好管。不如說是親戚的記號。

長大了,懂事了,走在人生的路上,踐行世事冷暖,弄清了和親戚的關係,分清了親戚的遠近,知道了對各類親戚的稱呼。祖輩的,父輩的,本輩的,子女輩的,一輩輩的人,一輩輩的親戚。嫡親、遠親、旁親、乾親,層層疊疊,縱縱橫橫地交織在一起,越來越多,越來越稠。編織成了一張大網,一輩子都生活在這張大網裡。

"一輩沒閨女,三輩沒親戚。" 有聯姻才有親戚。我們這地方小,嫁娶聯姻的範圍不大,因而親戚都在這不大的範圍里。有的村除了家族就是親戚,滿村里都成了沾親帶姑的了。有了事,一村人都來幫忙,都是名正言順的親戚。當然選村長、隊長讓人犯難,候選人都是親戚,選誰不選誰。

"垣曲價地方斜,提起蛤螞(青蛙)就是蛇"。路上碰到一個人,拉呱一番,還是拐彎抹角的親戚,有一青年,魯魯莽莽地騎摩托撞了一個老漢。老漢臥地不起,小伙束手無策。等雙方來了人,一問一攀扯,峰迴路轉,原來是小外甥撞了老舅,老漢從地上爬起來:"不要緊,沒事。"小伙子千恩萬謝,隔日提着禮品去看老舅去了。集市上倆人吵架,不可開交,啥難聽話都罵盡了,幾乎要動干戈。有好事的過來勸架,一問還是老祠親戚,往上數三輩還來往着哩。慢慢地,高八度的聲腔低了,再一勸也就雲散霧消,風平浪靜了。只不過還要面子,一邊走一邊嘟囔:"要不是親戚,給你擱不下。"

也有好事。一老漢到縣裡辦事,年輕的辦事員待理不待理的。老漢嘴多,問年輕人何方人士,姓甚名甚,一番攀龍附鳳。原來是侯家凹前斜表哥家的孫子,按輩份是小表侄。於是雲開日出,年輕人又是倒茶又是遞煙,三兩下就把事辦妥了。臨走時還說,以後有啥事找他。事情就是這樣,平日裡親戚只是一種社會關係,有了事,親戚畢竟是親戚,"打折胳膊在袖裡",親戚這個名份,能頂錢,能平事,也能辦事。

不僅是老百姓,公家也注重親戚。上學、參軍、招工、招干、入黨、入團,填寫的履歷表中,都有"社會關係"欄目,填上重要的直系親屬。當年"以階級鬥爭為綱",別說父母、叔伯了,就是有一家親戚的成分高,舅舅歷史有問題,都可能誅連到你,推薦升學、入黨入團,參軍招工,都輪不到你,因為這一門親戚,仕途受阻。

親戚就是聯繫。在鄉村沒有親戚就沒有聯繫。有聯無系就沒有親威。聯繫就是走動,人的交往是一來一往,禮尚往來的。"無來無往非禮也。" 你不來,他不往,日漸淡漠就沒意思了。過年過節親戚間相互的走動,婚喪嫁娶的往來,春節跑親戚,七月望夏,就是聯,就是系。走的最多的、最勤的是丈人家。逢年過節,首先要去的是丈人家。沒結婚時,這門親戚才聯上。是為了那個姑娘,去聯去系的。除了給老丈人拿些禮物,最主要的是去聯繫老丈人家的那個她。結了婚也是為了她才去老丈人家的。不時地她說要給爹娘送點好吃的,或是娘家有什麼活,他從不推辭二活不說就去了。到了丈人家,見活就干,啥飯都吃,再犟、再倔,再懶的小伙子,只有這門親戚才能駕馭得他。慢慢地聯繫超出了親戚的範疇,"一個女婿半個兒," 是女人把兩家連成一家。

孩子大了,日月把當初的小兩口過成了老倆口。這門親戚就由娃們接着聯繫了。外甥到姥姥家是為所欲為的血緣關係在親情表現的更加盡致。到姥姥家能吃好的,能和表哥、表弟一齊廝混,"外甥是狗,吃了就走"。有時姥姥、姥爺還會偷偷地塞幾顆糖,過年還有一塊、兩塊的壓歲錢。

外甥結婚,舅舅是頭份禮,數額頭籌。外甥結了婚,有了新的親戚關係,姥姥家這門親戚退居二線,但還得聯繫。即使姥爺、姥姥不在了,父母下世了,這條路也是不能斷的,因為身體裡有着姥姥家的基因,血管里流着這門親戚的血。"斷了骨頭連着筋",血緣這條線永遠地把你和他連在一起。百年之後,得給姥姥家報喪,還要蓋姥姥家的「蒙頭被」呢。

姑姑、姨姨家是要去的。去姑姑家是為了爸,去姨姨家是為了媽。爸和媽和姑姑姨姨的親情是根據各自的血緣決定的。媽對姨親,爸待姑重。同一個人,是姑的侄兒,是姨的外甥。侄兒外甥的差別是血緣關係的差別。姑姑當然對侄兒侄女就更親了。一見面狗狗長,狗狗短的,不吃飯不讓走,日月再窮酸也沒忘了給侄兒侄女煮兩個雞蛋。臨走還往口袋塞上三毛、兩毛錢,還說不敢讓你表哥表第知道了。姑姑有亊,靠侄兒侄女住主出氣,姑姑下世,全憑娘家侄兒侄孫頂門哩。

一輩一輩的人,一茬一茬的親戚生生不息。到了老姑、老姨、老舅、老姈的輩份,表兄弟、表姊妹這一代,各自有了新的親戚網絡,新的親戚聯繫,平日裡就不多走動了,有了事還得往來,得維繫這條線的聯繫。象是地里的大白菜,一片一片地生長,一層一屋地裹。越往裡卷的越瓷,嫩生生的,往外就鬆散了,表皮的菜幫子更是老格把的。吃的時候掰掉扔了。

[1]

作者簡介

裴聰敏,甘肅天水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