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京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網絡 的圖片

京芎又名川芎(學名: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栽培植物,

主產於四川(灌縣),在雲南、貴州、廣西等地,生長於溫和的氣候環境。

是一種中藥植物,常用於活血行氣,祛風止痛,川芎辛溫香燥,

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達巔頂;又入血分,下行可達血海。

活血祛瘀作用廣泛,適宜瘀血阻滯各種病症;可治頭風頭痛、風濕痹痛等症。昔人謂川芎為血中之氣藥,

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達、止痛等功能。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川芎[1]

別名:山鞠窮、芎藭香果胡藭雀腦芎京芎貫芎生川軍芎撫芎台芎西芎

拉丁學名: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傘形目

科:傘形科

亞科:芹亞科

族:阿米芹族

屬:藁本屬

種:川芎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根莖發達,形成不規則的結節狀拳形團塊,

具濃烈香氣。莖直立,圓柱形,具縱條紋,上部多分枝,

下部莖節膨大呈盤狀(苓子)。莖下部葉具柄,柄長3-10厘米,

基部擴大成鞘;葉片輪廓卵狀三角形,長12-15厘米,寬10-15厘米,

3-4回三出式羽狀全裂,羽片4-5對,卵狀披針形,長6-7厘米,

寬5-6厘米,末回裂片線狀披針形至長卵形,長2-5毫米,寬1-2毫米,具小尖頭;莖上部葉漸簡化。

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總苞片3-6,線形,長0.5-2.5厘米;

傘輻7-24,不等長,長2-4厘米,內側粗糙;小總苞片4-8,線形,

長3-5毫米,粗糙;萼齒不發育;花瓣白色,倒卵形至心形,

長1.5-2毫米,先端具內折小尖頭;花柱基圓錐狀,花柱2,長2-3毫米,向下反曲。

幼果兩側扁壓,長2-3毫米,寬約1毫米;背棱槽內油管1-5,

側棱槽內油管2-3,合生面油管6-8。花期7-8月,幼果期9-10月。

主要價值

毒性:川芎嗪靜脈注射對小鼠的LD50為239mg/kg。川芎水溶性粗製劑給於小鼠ip和im的LD50分別為65.86與66.42g/kg。

川芎嗪小鼠iv的LD50為239mg/kg。小鼠每日po川芎嗪5或10mg/kg,

連續4周,動物體重、血象、肝、腎功能和病理組織學檢查均未見明顯異常。

藥理作用

1.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 川芎有明顯的鎮靜作用。

川芎揮髮油少量時對動物大腦的活動具有抑制作用,

而對延腦呼吸中樞、血管運動中樞及脊髓反射中樞具有興奮作用。

川芎煎劑分別給大、小鼠ig均能抑制其自發活動,使戊巴比妥鈉引起的小鼠睡眠時間延長,

並能對抗咖啡因(20mg/kg)的興奮作用。但不能對抗戊四氮所致的大鼠驚厥。

用川芎煎劑25-50g/kg灌胃,能抑制大鼠的自發活動,對小鼠的鎮靜較大鼠更明顯;

它還能延長戊巴比妥的睡眠時間,但不能拮抗咖啡因的興奮,

也不能防止五甲烯四氮唑、可卡因的驚厥或致死作用。

日本產川芎的揮髮油部分對動物大腦的活動具有抑制作用,

而對延腦的血管運動中樞、呼吸中樞及脊髓反射具有興奮作用,劑量加大,則皆轉為抑制。

2.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2.1對心臟的作用 川芎煎劑對離體蟾蜍和蛙心臟,

在濃度在1O-5-10-4時使收縮振幅增大、心率稍慢。

3.對平滑肌的作用 川芎浸膏的10%水溶液對妊娠家兔離體子宮,

微量時能刺激受孕子宮,使其張力增高,收縮增強,終成攣縮;

大量則反使子宮麻痹而收縮停止。川芎生物鹼,

阿魏酸及川芎內酯都有解痙作用,而藁本內酯則是解痙的主要成分。

川芎哚ig300mg/kg小鼠,有明顯鎮痛作用,與對照比較P<0.001。

4.抗菌作用等體外試驗 川芎對大腸、痢疾(宋內氏)、變形、綠膿、傷寒、副傷寒桿菌及霍亂弧菌等有抑制作用。

川芎水浸劑(1:3)在試管內對某些致病性皮膚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5.抗放射作用 川芎煎劑對動物放射病實驗治療有一定的療效。

川芎水溶性粗製劑對大鼠、小鼠及犬的放射線照射與氮芥損傷均有保護作用。

川芎對大鼠的抗射效果比小鼠好,ip比im給藥效果好,im給藥較ig效果好。

6.其它作用 川芎嗪能增加麻醉兔的腎血流量,並能利尿。

川芎嗪能抑制DNA合成,提示能抑制蛋白質和抗體生成。

川芎有某些抗維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它能保護雛雞避免因維生素E缺乏而引起營養性腦病。

阿魏酸鈉可減少H2O2及O2引起的脂質過氧化反應,有抗OH及丙二醛(MDA)溶血的作用。

阿魏酸鈉可明顯降低補體溶血,抑制補體3b(C36)與紅細胞膜的結合。

川芎嗪對以平陽黴素氣管內給藥製備的小鼠肺纖維化發生有抑制作用。

性味

辛,溫。

①《本經》:味辛,溫。

②《吳普本草》:黃帝、岐伯、雷公:辛,無毒,香。扁鵲:酸,無毒。李氏:生溫,熟寒。

③《唐本草》:味苦辛。

④《本草正》:味辛微甘,氣溫。

歸經

入肝、膽經。

①《湯液本草》:入手足厥陰經、少陽經。

②《藥品化義》:入肝、脾、三焦三經。

功能主治

行氣開郁,祛除風燥濕,活血止痛。治風冷頭痛旋暈,脅痛腹疼,寒痹筋攣,

經閉,難產,產後瘀阻塊痛,癰疽瘡瘍。用於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扑腫痛,頭痛,風濕痹痛。

①《本經》:主中風入腦頭痛,寒痹,筋攣緩急,金創,婦人血閉無子。

②《別錄》:除腦中冷動,面上游風去來,目淚出,多涕唾,

忽忽如醉,諸寒冷氣,心腹堅痛,中惡,卒急腫痛,脅風痛,溫中內寒。

③陶弘景:齒根出血者,含之多瘥。

④《藥性論》:治腰腳軟弱,半身不遂,主胞衣不出,治腹內冷痛。

⑤《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一切氣,一切勞損,一切血,補五勞,壯筋骨,

調眾脈,破癥結宿血,養新血,長肉,鼻洪,吐血及溺血,痔瘺,腦癰發背,瘰癧癭贅,瘡疥,及排膿消瘀血。

⑥《醫學啟源》:補血,治血虛頭痛。

⑦王好古:搜肝氣,補肝血,潤肝燥,補風虛。

⑧《綱目》:燥濕,止瀉痢,行氣開郁。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注意

陰虛火旺,上盛下虛及氣弱之人忌服。

①《本草經集注》:白芷為之使。惡黃連。[2]

②《品匯精要》:久服則走散真氣。

③《本草蒙筌》:惡黃芪山茱狼毒畏硝石滑石黃連反藜蘆

④《本草經疏》:凡病人上盛下虛,虛火炎上,嘔吐咳嗽,自汗、易汗、盜汗,咽干口燥,發熱作渴煩躁,法並忌之。

⑤《本草從新》:氣升痰喘不宜用。

⑥《得配本草》:火劇中滿,脾虛食少,火郁頭痛皆禁用。

附方

①治諸風上攻,頭目昏重,偏正頭痛,鼻塞聲重,傷風壯熱,

肢體煩疼,肌肉蠕動,膈熱痰盛,婦人血風攻疰,太陽穴疼,

及感風氣:薄荷葉(不見火)八兩,川芎、荊芥(去梗)各四兩,

香附孑(炒)八兩(別本作細辛去蘆一兩),防風(去蘆)一兩半,

白芷、羌活、甘草(爁)各二兩;上藥為細末,每服一錢,食後茶清調下,常服頭目清。(《局方》川芎茶調散)

②治偏頭疼:京芎細銼,酒浸服之。(《斗門方》)

③治首風旋暈,眩急,外合陽氣,風寒相搏,胃膈痰飲,偏正頭疼,身拘倦:

川芎一斤,天麻四兩。上為末,煉蜜為丸,每兩作十丸。每服一丸,細嚼,茶酒下,食後。(《宣明論方》川芎丸)

④治風熱頭痛:川芎一錢,茶葉二錢。水一鍾,煎五分,食前熱服。(《簡便單方》)

⑤治妊娠腹中痛(胞阻):芎勞二兩,阿膠二兩,甘草二兩,艾葉三兩,

當歸三兩,芍藥四兩,干地黃六兩。右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

取三升,去渣,納膠令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作。(《金匱要略》膠艾湯)

⑥治婦人妊孕五七月,因事築磕著胎,或子死腹中,惡露下,疼痛不止,

口噤欲,用此藥探之,若不損則痛止,子母俱安,若胎損立便逐下:

當歸六兩(洗,去,切,焙乾,秤)、川芎四兩(洗)。上粗末,每服二錢,

水一小盞,煎令泣泣干,酒一大盞,止一沸,去渣,溫服,

口噤灌之,如人行五、七里再進,不過三服便生。(《本事方》佛手歌)

⑦治產後血暈:當歸一兩,川芎五錢,荊芥穗(炒黑)二錢。水煎服。(《奇方類編》)

⑧治產後心腹痛:川芎(洗,銼)、桂心(不見火,銼)、木香(銼,懷干)、

當歸(去蘆須,洗,銼,焙)、桃仁(去皮、尖並雙仁,炒黃)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熱酒調下,如不欲飲酒,即用水一盞,藥末二錢,

煎至七分,帶熱服。(《衛生家寶方》川芎散)

⑨治新產塊痛:當歸八錢,川芎三錢,桃仁十四粒(去皮,尖,研),黑姜五分,

炙草五分.用黃酒、童便各半煎服。(《傅青主男女科》生化湯)

⑩治小兒腦熱,好閉目,太陽痛或目赤腫:川芎、薄荷、朴硝各二錢,

為末,以少許吹鼻中。(《全幼心鑒》)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