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京白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京白梨,北京市門頭溝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京白梨,又名北京白梨,原產於北京附近,為秋子梨系統中品質最為優良的品種之一,是北京果品中唯一冠以"京"字的地方特色品種。

京白梨為薔薇科植物白梨的果實,呈扁圓形,果汁多,味酸甜,香味濃,含糖量較高,梨果肉中含大量葡萄糖,維生素,和氨基酸等營養物質,具有生津,消暑,潤燥,解渴,清熱,化痰,健胃,解酒等作用,是歷代老少皆宜的保健佳品。

京白梨每年立春開花,處暑摘果。每年的夏秋交際,正是東山貢梨園裡的京白梨採摘最佳時節。

2012年03月13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京白梨"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 京白梨 , 產地名稱 : 北京市門頭溝區

品質特點 : 香甜軟糯,可口多汁,果核小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產品特點

京白梨果實呈扁圓形,平均單果重110克,大果重可達200克以上;

果皮黃綠色,貯藏後變為黃白色,果面平滑有蠟質光澤,果點小而稀;

果肉黃白色,肉質中粗而脆,石細胞少,經後熟,果肉變細軟多汁,易溶於口,香甜宜人,果心中大;果實8月下旬成熟,不耐貯藏。

營養價值

京白梨果實含糖量為10.81%,含酸量為0.34%,可食部分占果重的76.87%。

藥用價值

京白梨味甘微酸、性涼,入肺、胃經;具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解酒的作用;[1]

用於熱病傷陰或陰虛所致的乾咳、口渴、便秘等症,也可用於內熱所致的煩渴、咳喘、痰黃等症。

產地環境

北京市門頭溝區軍莊鎮東邊的東山村、孟悟村一帶,便是"京白梨的故鄉",此處三面傍山,屬半山區,形狀似小盆地。

門頭溝區屬中緯度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濕潤,冬季寒冷乾燥。

門頭溝區的土壤屬地帶性褐土,分為山地草甸、山地棕壤、褐土3大類,8個亞類,其主要環境生態符合京白梨正常生長的生態環境條件,有利於其生長發育。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一方水土種一方果。

"京白梨"同樣的品種種植在別的地方,哪怕相隔只有幾公里,味道、口感就大打折扣,嚴格意義上講不能叫做"京白梨"。

歷史淵源

京白梨已有400多年的生產歷史,它的"故鄉"--門頭溝區軍莊鎮孟悟村、東山村,仍保有300餘株200年以上的老梨樹。

自明代起,京白梨就是皇家貢品,到了清乾隆年間始建御梨園。

京白梨在清朝末期即已聞名於世,據《宛平雜談》記載:京西白梨自清代同治年間即為宮廷貢品,慈禧臨朝更是朝中必備。

京白梨起源於門頭溝區軍莊鎮東山村青龍溝一低洼有水之處,最初為一株自然實生樹,已有400年左右的歷史。

東山村廟窪一帶仍保存有200年以上的老梨樹百餘株。由於歷史悠久,果肉細膩,酸甜適口,品質好,風味獨特,滿清時曾作為貢品,後逐漸被認同並繁殖推廣到各地栽培。

正式把東山白梨,命名為"京白梨",是1954年東山貢梨(京白梨)參加了北京梨品品種評比會.

以其無暇的品質在梨中奪冠,榮獲最優產品,就在白梨前面冠以"京"字,由此得名。

在1959年國慶10周年大慶,東山貢梨(京白梨)被送上國宴餐桌,備受中外人士喜愛,被專業人士公認為是秋子梨系統中最好的品種而後聞名全國。

生產情況

2014年,門頭溝區京白梨建設累計投入資金6000餘萬元,種植面積已達到260公頃,其中老梨樹面積107公頃,新梨樹面積153公頃,共計16萬餘株,年產量46萬千克,年產值為1700多萬元。

栽培管理

1.育苗:以杜梨為砧木,採用嫁接育苗。

2.定植:定植時間為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中旬;栽植密度為每公頃載植株數≤660株。

3.施肥:以有機肥為主,每年每公頃施用腐熟有機肥≥65噸。

4.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採收

1.採收時間:為每年9月初至9月底。

2.貯藏:冷庫儲藏,溫度控制在0℃至3℃,相對濕度控制在80%至93%;

3.後熟:採收後或冷藏儲存結束後,常溫儲藏7至10天。

歷史文化

民間傳說

在京白梨的各個主產村莊,多流傳着關於京白梨作為貢品的傳說。

比如在京白梨起源的東山村,傳說當年村中果農經常挑梨到香山一代販賣,不巧有貪官藉機敲詐,致使百姓很長時間再不敢去香山。

經常來往於香山一帶、曾品嘗過京白梨的皇帝發現路邊沒了賣京白梨的攤販,很是奇怪,就特意派人尋訪,一直到東山村,才知道事情原委,於是下令將京白梨作為貢品供應宮廷。

視頻---小個的京白梨身價高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