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亞歷克賽·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阿列克謝·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俄語:Алексей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羅馬化轉寫:Aleksey Nikolayevich Tolstoy;格里曆1883年1月10日儒略曆1882年12月29日)1945年2月23日儒略曆1945年2月10日)),蘇聯著名作家。

阿·托爾斯泰出生於沙皇俄國薩拉托夫省東北部的尼古拉耶夫斯克(今稱普加喬夫市)托爾斯泰家族一個窮困破落的分支,他的父親是一個伯爵,母親是一個兒童文學作家。

阿·托爾斯泰1901年進入彼得堡工學院,中途退學投身於文學創作。1911年之前創作了大批象徵派詩歌,1911年出版了中篇小說集《伏爾加河左岸》,1912年出版長篇小說《跛老爺》。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以戰地記者身份上前線。

十月革命後不久,阿·托爾斯泰離開了俄國僑居巴黎、柏林,1920年-1922年寫作自傳體小說《尼基塔的童年》,並開始寫《苦難的歷程》第一部《兩姊妹》,後與流亡海外的白俄政治上決裂,於1923年回國,成為蘇聯社會主義斯大林的堅定支持者,致死不渝。曾與高爾基合作報道他們的白海-波羅的海運河工地之旅見聞。

阿·托爾斯泰公認的傳世名作有長篇歷史小說《彼得大帝》(1929年-1945年,未完成),《苦難的歷程》三部曲(1922年-1941年)。《苦難的歷程》史詩式的描寫了卡嘉與達莎兩姐妹與她們各自所愛的人羅欣、捷列金在1913年-1919年所經歷的彷徨、苦悶、求索,在大時代血與火考驗中逐步走向革命的歷程。語言樸素,心理描寫細膩深刻,情節生動流暢。阿·托爾斯泰說他的這部作品也就是知識分子「失去了祖國而又重新得到了她」。

阿·托爾斯泰其它作品還有1937年的中篇小說《糧食》(即《保衛察里津》),1942年-1943年的歷史劇《伊凡雷帝》等。阿·托爾斯泰還是科幻小說的先鋒,如關於火星之旅的《Aelita》(1923年),《Engineer Garin's Death Ray》(1927年),在少年讀者中極其流行。

阿·托爾斯泰的作品大多都被改編拍攝為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