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流主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亞流主義,(Arius,約250~336),是亞歷山太城一教會的長老。在318年,他的主教亞歷山大(Alexander,328年卒)懷疑他傳的道有問題,便傳召他對證,發現亞流傳的犯了基本的錯誤,也是無法挽回的,亞流與他的支持者便被逐出教會。但這時亞流已找到埃及以外一些很有力的主教為支持,特別是尼哥美地亞的優西比烏(Eusebius of Nicomedia,約342年卒),是君士坦丁王朝早期著名的宗主教;亞流的爭辯再不能宥限於埃及本土了。
兩百多個國家的綜合性人口學研究顯示,當今世界各年齡段的基督徒有21.8億[1]。基督徒占到近三分之一。基督徒在地域上的分布也十分廣泛——分布如此之寬廣,以至於事實上,沒有任何一個大洲或者區域可以單獨地成為毫無異議的全球基督教中心[2]。
簡介
亞流的教義是以神絕對的獨特性及排他性為起點──「一神,獨一非受造,獨一永存,獨一無始,獨一真實,獨一不朽,獨一智慧,獨一的善,獨一的權能」。這位神不可能把祂的本性與任何別位分享,不然的話,創造者與受造者之間的鴻溝就不存在了,其結果必是落到多神論(Polytheism)的陷阱去。但亞流至高無上的神是為父的神,不是三位一體(Trinity)的神。子是受造的,是父神本於祂的旨意和能力而造出來,因此子不是「沒有起頭」(亞流特別反對亞歷山大主教的一句話──「永遠的父,永遠的子」)。亞流當然是看子為一個特別的受造者,也就是說祂是父最早創造的,為要執行其餘創造之工。子是受造的,正因為萬物不能接受神直接的手,因此在亞流而言,基督的主要角色乃是神創造之工的僕人,以及在較次要的位置上,是神啟示的媒介。
在爭辯的初期,亞流一些跟隨者甚至說,受造的基督可以改變,甚至可以犯罪,但因着祂個人的德性,祂事實上卻沒有犯罪。神本於祂預見的能力,知道基督會成功地抵擋試探,因此就預先給基督特別的榮耀。他們後來放棄了這個思想,只說神把基督造成為一個不會改變的受造物。
亞流派的人為了使反對他們的人難堪,特意在福音書搜集基督成長及軟弱的證據,並問這樣的事例怎能是從一個神聖的基督而來呢!他們這樣了解基督,因為他們認為基督沒有人的靈魂。起初反對亞流的人中,除了安提阿的歐大紇(Eustathius of Antioch,約300~77)外,沒幾個人能反駁他們。
到君士坦丁在324年控制東羅馬帝國的時候,亞流爭辯已到白熱化階段,於是他立刻在尼西亞召開會議(Council),目的是不想教義爭辯成為分裂帝國的勢力。那個會議至終失敗,亞流派的人轉到地下活動,有三十年之久;但尼西亞信經卻是成功的,它的鑰句──基督與父神是本體相同(Homoousios)的──明確地反駁亞流說父與子(或其它受造之物)有不同的質(或本性)。
視頻
亞流主義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關於全世界基督徒規模與分布的報告,搜狐,2012-01-17
- ↑ 淺談基督教的起源和發展,搜狐,202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