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亞歷山大·蒲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亞歷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1688年5月22日 出生於倫敦,是18世紀英國最偉大的詩人,傑出的啟蒙主義者。他推動英國新古典主義文學發展。 蒲柏出生於一個信仰天主教的商人家庭,由於當時英國法律規定學校要強制推行英國國教,因此他被剝奪進入高等學校進行教育的機會,於是他從小跟從家教學習或者在家中自學,他自學了拉丁文、希臘文、法文和意大利文的大量作品並嘗試翻譯這些作品。他幼年時期患有結核性脊椎炎,造成駝背,身高沒有超過1.37米。 蒲柏從12歲即開始發表詩作,17歲時,經戲劇家威徹利(William Wycherley,1640-1716)的引薦,結識了當時倫敦的一些著名的文人學士其中包括當時非常有影響力的約翰·德萊頓,並在斯威夫特的鼓勵下以十三年功夫翻譯了古希臘史詩《伊利亞特》(Iliad,譯成於1720年)與《奧德賽》(Odyssey,譯成於1726年)。21歲時,蒲柏發表《田園詩集》(Pastorals,1709),並在以後的幾年中先後發表闡述自己文學觀點的詩《批評論》(An Essay on Criticism,1711)和敘事詩《溫莎林》(Windsor Forest,1713)等。 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1711年他23歲時出版的詩體《批評論》, 亞歷山大·蒲柏 亞歷山大·蒲柏 其中許多名句已經成為英語成語。《批評論》是一首744行的長詩,前200行指出批評的重要性,201行到559行談批評的實例與原因,560行到744行析出批評的正確原則及回顧歐洲批評史。蒲柏深受法國古典主義文學理論家布瓦落(Nicolas Boileau-Despréaux,1636-1711)的影響,在《批評論》一詩中提出只有自然才是值得研究和描寫的對象,詩人不能離開自然,並認為古希臘、羅馬的詩歌是最優秀的藝術典範。蒲柏遵循着這種古典主義的原則進行文學創作。

1712年他寫作了長篇諷刺詩《奪發記》TheRapeoftheLock,1714年又補充了兩章,詩人稱之為"英雄滑稽詩"(AnHeroi-ComicalPoem)。這部作品對英國上流社會的無聊生活提出了溫和的批評。這首詩描寫一家男孩偷剪了另一家女孩的一綹金髮,因為此事引起兩家的爭執。蒲柏把此事描寫得和《伊利亞特》中特洛伊戰爭一樣壯觀,寫成了一部英雄史詩。